图书介绍
笔上春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笔上春秋](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0215179.jpg)
- 周永康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市:上海远东出版社
- ISBN:780661014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752页
- 文件大小:144MB
- 文件页数:7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笔上春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部分 春风初起5
我是怎样宣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兼谈当前报道工作中的若干问题5
上海钢管厂开展“三中全会以来落实的各项政策,究竟为哪些人的利益服务”的讨论28
上钢二厂讨论真理标准问题带来了七个方面的变化32
父与子——上海一个老工人的家庭纪事35
竞争靠价廉物美还是靠请客送礼?39
发展自行车工业要热中有冷42
调整舞台上的一出好戏——上海矽钢片厂见闻45
上海冶炼厂从30年实践中得出结论:奖金不是毒害工人的“腐蚀剂”,而是加速四化的“催化剂”52
他们为什么不要这笔钱?——上海针织九厂针织车间纪事56
上海市化工局从流通环节中挖掘出大量建设资金58
这个“表面”文章为什么这样难做?60
笔上春秋——访建厂50周年的上海英雄金笔厂64
“英雄”三部曲69
信任与偏见——上海一位老工人的两种不同遭遇75
第2部分 再沐朝阳85
有声有色地宣传党的十二大精神——再谈当前报道工作中的若干问题85
上钢三厂宣传干部划清十二大提出“翻两番”与“高指标”的界线137
工人的地位不如知识分子了吗?——记上钢二厂干部学习十二大文件的一次专题讨论142
一张耐人寻味的表格——记上海异型钢管厂怎样讨论“翻两番”148
多栽树 多赶路 多爬坡——记上海矽钢片厂党员联系思想学习十二大文件153
究竟是“过分”还是“本分”?——记上海有色合金铸造一厂党员的讨论157
在《紧急通知》发出后发生的事情162
上钢二厂通报批评一位副厂长 教育全厂干部抵制请客受礼风165
上海矽钢片厂厂长宋浩对部分产品自销问题的看法和建议169
在3000多份合同的背后——从上海异型钢管厂看各地的可喜变化173
无形的能源——来自上钢三厂的一张“能人谱”176
第3部分 企业纵横193
企业·企业家·企业家之“家”——十三大前后有关改革报道的一个侧面193
摆脱困境更显出改革的威力——上海企业改革采访札记之一203
岂能满足于当一个开明书记——上海企业改革采访札记之二206
正确处理文凭与水平的关系——上海企业改革采访札记之三209
出口企业要与出口效益挂钩——上海企业改革采访札记之四212
改革应该促进老厂技术改造——上海企业改革采访札记之五215
从一笔没有成交的买卖谈起——上海企业改革采访札记之六218
跨地区实行联营要稳妥可靠——上海企业改革采访札记之七221
在“飞乐”股票大受欢迎的背后——上海企业改革采访札记之八224
没被人们遗忘的“十八条汉子”——上海企业改革采访札记之九227
省了小钱,丢了大钱230
一个厂长的苦恼233
春潮急——在竞争激流中前进的淮海制药厂236
两家毗邻企业为何难以实现拆墙兼并?243
雷锋式的标兵现在过时了吗?——记上钢五厂的一场讨论246
社会主义不是“实惠主义”252
分清“滥发”与“该发”的界限——上钢三厂发给一批科研人员18,000元奖金256
造就成千上万的社会主义企业家——“企业家与中国经济发展研讨会”侧记263
腾飞吧!雄鹰——记上海英雄金笔厂厂长赵松生269
牛鼻子——沈巧福和“资金三部曲”的故事279
一位注重“感情投资”的厂长——上海市优秀厂长贾炳灿的治厂之道289
企业家的第三个“家”——记上海“金三角”企业家俱乐部296
一个重新组合的“大家庭”——记跨地区的民间行业组织“东铁协”301
第4部分 重中之重313
遵照十四大精神把国有企业宣传继续引向深入——记两个独具一格的经济随笔专栏313
从总书记的两次考察谈起——从上海看中国企业之改革(一)322
困难大不等于要搞私有化——从上海看中国企业之改革(二)326
必须澄清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企业究竟搞不搞得好”析疑之一330
且看今日“百万雄师过大江”——“国有企业究竟搞不搞得好”析疑之二333
能怪他们“蛋糕”越做越小吗?——“国有企业究竟搞不搞得好”析疑之三336
破产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搞不好——“国有企业究竟搞不搞得好”析疑之四340
假破产无法根治多年沉疴——“国有企业究竟搞不搞得好”析疑之五344
不要随便乱扣“败家子”帽子——“国有企业究竟搞不搞得好”析疑之六347
越洋出国是是非非看效果——“国有企业究竟搞不搞得好”析疑之七350
制胜之本是要有一流产品——“国有企业究竟搞不搞得好”析疑之八353
国有企业管理更加离不开改革——“国有企业究竟搞不搞得好”析疑之九356
“搞得好”与“搞不好”的辩证法——“国有企业究竟搞不搞得好”析疑之十359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构思——浅谈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362
“一筐螃蟹”变成了“一只木桶”——再谈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365
谁来把五个“手指”捏成“拳头”?——三谈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369
冲破了只生不死的老框框——谈国有企业改革“五大机制”372
究竟是谁在帮谁解决困难?——再谈国有企业改革“五大机制”376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稳定器”——三谈国有企业改革“五大机制”380
矢志不渝的最高追求目标——四谈国有企业改革“五大机制”383
挑选经营者更要好中择优——五谈国有企业改革“五大机制”387
第5部分 政法天地395
爱憎必须分明 是非岂能颠倒——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的政法报道回顾395
人民的心愿——记“周恩来号”机车的首次行程404
人大代表在叶剑英同志家作客409
洪流——上海市总工会重挂新牌速写412
一个阴险毒辣的反革命策略——揭批“四人帮”“稳住上海,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罪行416
中国,究竟搞不搞得好?——记上海一次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425
“合拍”与“不合拍”的反思——上海第一钢铁厂十年纪事432
上无二厂无力还债引起诉讼,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值得研讨441
召回迷途羔羊——中国第一个少年法庭纪事446
老年人的“保护神”——记中国首创的老年法庭454
五位法学专家深谈司法监督462
体制不改革 断案谈何“公”469
怪事:一桩简单案件拖了三年无结果476
第6部分 汪公三嘱487
调查研究:深化新闻报道的必由之路——记八九十年代三次难忘的专题调查487
上海住房问题调查499
(一)一个仍很严重的社会问题500
(二)落实私房政策更趋复杂化503
(三)住房紧张的根本原因何在504
(四)缓和矛盾的八条应急措施507
(五)两种值得探讨的建房方针510
(六)被掩盖了的一个潜在矛盾513
(七)十二个小区与上海的未来516
(八)出售住宅的试验大有可为519
(九)政策要促使市区人口松动521
(十)不要加剧群众的不满情绪523
上海经济区钢铁工业发展战略调查525
(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目标526
(二)相当雄厚的技术经济基础530
(三)充分发挥江海水运的优势533
(四)矿石问题上的两条腿走路536
(五)解决资金困难的出路何在539
(六)发展小型钢厂要正确引导542
(七)深化改革是翻一番的关键545
长江三角洲纵横谈548
(一)目标:第六个世界级城市群549
(二)在太平洋西岸这片热土上554
(三)鱼米之乡的“土地之争”559
(四)何必都挤向同一条“车道”564
(五)从1000多亿拆借资金谈起568
(六)还是要多搞点“钢铁动脉”572
(七)“喉咙”与“骨头”引出的思考576
(八)不要因为这是“慢性病”&580
(九)治理太湖首先该“治”什么?585
(十)这个“大乐队”谁来当指挥?590
第7部分 宝钢岁月599
在宝钢采访的日子里——新闻业务日记片断599
人心所向——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工地纪事675
宝钢一期工程基本建成679
历史的火光——宝钢一号高炉点火侧记682
宝钢引进的大批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始发挥作用685
王铁梦向大学生介绍宝钢工程大受欢迎688
宝钢工程副指挥、设计总工程师黄锦发就宝钢建设的重大意义及其进展情况答新华社记者问691
宝钢——中国现代化的“钢铁婴儿”699
钢铁春秋——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巡礼706
宝钢人的追求715
宝钢——中日友好合作的新篇章736
科学的预言 历史的证明——宝钢20年辉煌历程745
后记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