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医学伤残评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医学伤残评定
  • 赵新才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2593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47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675页
  • 主题词:伤害鉴定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医学伤残评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法医学伤残评定的任务和研究范围1

二、法医学伤残评定的研究对象2

三、法医学伤残评定在医学、法医学、赔偿医学中的作用2

第二节 伤残与伤残标准3

一、健康和伤残的概念3

二、伤残标准5

三、伤残等级分类11

第三节 法医学伤残评定的基本问题15

一、伤残评定原则15

二、伤残评定时机16

三、受害者年龄、性别、职业与评定16

四、多处伤残的处置17

第四节 法医学伤残评定的发展和趋势17

一、法医学伤残评定的萌芽与形成17

二、法医学伤残评定的现状和趋势20

第五节 法医学伤残评定书21

第二章 伤残的流行病学24

第一节 伤残的分类24

第二节 伤残的发生与危害24

第三节 伤残的分布特征25

一、地区特征25

二、人群特征25

三、伤残程度特征26

四、人体伤残部位特征26

第四节 伤残的预防27

第三章 伤残的病理29

第一节 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29

一、擦伤29

二、挫伤30

三、创31

四、骨与关节损伤32

五、内部器官损伤32

一、汽车驾驶员损伤的特点33

六、肢体断离33

第二节 汽车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的基本形态33

二、汽车上乘员损伤的特点35

三、行人损伤的特点36

第三节 损伤后机体的防御反应39

一、表面屏障系统39

二、血管屏障系统40

三、神经内分泌系统41

四、免疫与炎症反应42

五、抗氧自由基43

第四节 损伤后机体的局部反应43

一、出血43

二、充血44

三、凝血44

四、炎症44

五、坏死45

一、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控制46

第五节 创伤应激反应46

二、应激反应与高代谢状态49

三、创伤应激反应的时相变化49

四、应激反应征象50

第六节 组织修复与创伤愈合52

一、组织修复的基本病理过程52

二、皮肤损伤修复愈合类型55

三、常见组织的修复56

四、组织修复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64

五、影响组织修复的因素72

第七节 创伤后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74

一、机体体液平衡74

二、创伤后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临床情况75

三、创伤后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类型77

第八节 损伤并发症80

一、体克80

二、应激性溃疡81

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1

四、栓塞82

五、急性肾衰竭85

六、挤压综合征87

七、创伤后心功能障碍88

八、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90

第四章 案情及病史采集92

第一节 案情采集92

一、道路交通事故92

一、主诉93

二、现病史93

第二节 病史采集93

二、工伤事故93

三、既往病史94

四、社会生活史95

五、职业史96

第五章 体形测量97

第一节 肢体长度和周径的测量97

一、上肢长度和周径的测量97

二、下肢长度和周径的测量99

第二节 躯干的测量101

一、胸围的测量101

二、腹围的测量101

三、臀围的测量102

第三节 肢体残端长度和周径的测量102

一、残端长度的测量102

二、残端周径的测量103

一、肌力的分级105

第一节 肌力的临床检查105

第六章 肌力测定105

二、肌力的检查106

第二节 肌电图110

一、肌电图的原理110

二、肌电图的影响因素110

三、肌电图的测定111

四、正常肌电图112

五、异常肌电图113

一、神经传导速度115

第三节 电生理诊断115

二、M 波116

三、F 波116

四、H 反射117

第七章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118

第一节 概述118

一、几个基本概念118

二、关节功能位及中立位119

第二节 各主要关节的活动范围119

一、肩关节119

二、肘关节120

三、手关节120

四、髋关节120

五、膝关节120

六、足关节120

一、肩关节121

第三节 上肢关节活动度的测量121

八、腰椎121

七、颈椎121

二、肘关节123

三、前臂桡尺关节124

四、手关节125

第四节 下肢关节活动度的测量130

一、髋关节130

三、足关节132

二、膝关节132

第五节 脊柱和颞下颌关节的测量136

一、颈椎136

二、胸、腰椎137

三、颞下颌关节137

第八章 感觉障碍的评定139

第一节 感觉产生的解剖基础139

一、感觉的分类139

二、感觉的传导途径139

三、节段性感觉支配141

一、感觉障碍的表现143

第二节 常见的感觉障碍143

二、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对感觉的影响144

第三节 感觉障碍的伤残等级比较146

一、国外有关伤残标准的规定146

二、道路交通事故伤残标准有关感觉障碍的规定146

三、国内其他标准的相关内容147

第四节 感觉障碍的检查方法147

一、检查目的147

二、检查设备148

三、检查方法148

四、检查注意事项149

五、影响检查的因素150

第五节 感觉障碍的伤残评定150

第九章 步态分析152

第一节 正常步态152

一、步行周期152

三、步行时重心移动153

二、双支撑相153

四、步行时身体各部位的运动154

五、步行时下肢关节角度的变化156

六、步行时的肌活动156

第二节 异常步态的原因与表现157

一、异常步态的原因157

二、常见的异常步态157

第三节 步态分析160

一、目测分析法160

二、定量分析法162

第十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165

第一节 日常生活活动评定内容165

一、移动活动165

二、交流活动166

三、进食活动166

四、整容活动166

五、穿衣活动166

一、修订的 Barthel 指数分级法167

第二节 常用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定方法167

七、入厕活动167

六、入浴活动167

二、Katz 指数分级法169

三、Kenny 自我料理指数170

四、PULSES 评定171

五、功能独立性评定172

第三节 日常生活活动的评定方式175

一、评定步骤175

二、注意事项175

第四节 社会功能活动调查175

第十一章 颅脑、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及其伤残评定177

第一节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177

一、头皮177

二、颅骨178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181

四、脑、脊髓及周围神经182

第二节 致伤机制188

一、颅脑损伤机制188

五、脑室及脑脊液循环188

二、脊髓损伤机制193

三、周围神经损伤机制193

第三节 颅脑损伤分类194

一、头皮损伤194

二、颅骨损伤195

三、脑损伤195

一、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197

第四节 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197

二、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200

第五节 临床检查200

一、案情及病史采集200

二、一般检查201

三、神经系统检查201

四、辅助检查209

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217

六、言语功能评定218

一、伤残评定标准比较219

七、心理测验219

第六节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的伤残评定219

二、头皮损伤的伤残评定221

三、颅骨损伤的伤残评定222

四、脑损伤的伤残评定223

五、脊髓损伤的伤残评定225

六、周围神经损伤的伤残评定227

第一节 概述230

一、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的原因及病理生理基础230

第十二章 精神损伤及其伤残评定230

二、精神损伤的常见临床表现233

第二节 精神损伤的分类237

一、器质性精神障碍237

二、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238

第三节 精神损伤的检查239

一、基本检查239

二、辅助检查240

三、心理测验241

一、外伤性智力障碍的伤残评定245

第四节 精神损伤的伤残评定245

二、癫痫的伤残评定247

三、颅脑损伤后功能性精神障碍样表现的伤残评定251

第五节 儿童的颅脑外伤258

第十三章 头面部损伤及其伤残评定260

第一节 头面部的解剖生理260

一、眼的解剖生理260

二、耳的解剖生理263

三、鼻的解剖生理266

四、口腔颌面的解剖生理268

第二节 头面部器官损伤275

一、眼损伤275

二、耳损伤290

三、鼻损伤293

四、口腔颌面部损伤296

第三节 头面部损伤后的功能障碍305

一、眼损伤后的功能障碍305

二、耳损伤后的功能障碍314

三、鼻损伤后的功能障碍320

四、口腔颌面部损伤后的功能障碍322

第四节 头面部伤残的法医学评定328

一、眼伤残的法医学评定328

二、耳伤残的法医学评定340

三、鼻伤残的法医学评定354

四、口腔颌面部伤残的法医学评定356

第一节 脊柱的解剖生理363

第十四章 脊柱损伤及其伤残评定363

第二节 脊柱损伤概述364

一、脊柱损伤的生物力学364

二、脊柱损伤的临床类型369

第三节 颈椎损伤371

一、寰椎和枢椎损伤372

二、中下位颈椎损伤374

第四节 胸、腰椎损伤378

一、压缩性骨折379

二、撕脱性骨折380

第五节 椎间盘突出381

三、旋转性骨折381

第六节 骶尾椎损伤382

第七节 脊柱损伤的伤残评定383

一、案情和病史采集383

二、检查方法383

三、伤残评定384

二、颈部的界线和重要标志387

一、颈部闭合性损伤387

第二节 颈部损伤类型及部位387

第一节 颈部的解剖生理387

一、颈部的解剖生理特点387

第十五章 颈部损伤及其伤残评定387

二、颈部开放性损伤388

第三节 颈部损伤的伤残评定390

一、皮肤损伤的伤残评定390

三、喉和颈段气管损伤的伤残评定391

二、颈部活动度评定391

四、咽和颈段食管损伤393

第十六章 胸部损伤及其伤残评定395

第一节 胸部的解剖结构与力学性能395

一、胸廓395

二、心脏396

三、大血管的力学性能397

四、肺及肺实质的应力分析397

第二节 胸部损伤机制398

一、肋骨骨折399

二、胸骨骨折400

三、肩胛骨骨折400

四、肺损伤机制401

五、气管、支气管损伤机制401

六、胸内大血管损伤机制402

七、心脏损伤机制403

第三节 胸部损伤的发生分布405

一、车祸胸伤的发生分布405

八、膈肌破裂机制405

二、人群分布406

三、脏器分布406

第四节 胸部损伤的伤残评定407

一、胸部损伤的伤残评定标准407

二、胸部损伤的伤残等级评定407

第十七章 腹部损伤及其伤残评定413

第一节 腹部的解剖与生理413

一、胃的解剖与生理415

二、小肠的解剖与生理418

三、结肠的解剖生理421

四、肝的解剖生理423

五、胆管系统的解剖生理426

六、胰腺的解剖生理427

七、脾脏的解剖生理428

八、肾脏的解剖生理430

第二节 腹部组织器官损伤机制431

一、腹部力学特点和腹部损伤特点432

二、引起腹部损伤的物理因素433

三、主要器官撞击伤发生机制434

第三节 腹部损伤伤残等级的区分与比较436

一、腹部损伤伤残等级的比较436

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腹部损伤伤残等级的区分436

第四节 相关检查方法439

一、胃运动功能检查方法439

二、肠功能检查440

三、肝功能检查441

四、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442

五、肾功能检查443

六、营养状况的评价445

第十八章 盆部损伤及其伤残评定447

第一节 盆部的解剖生理447

一、骨盆的构成447

二、骨盆的分界448

三、盆部的器官448

一、骨盆骨折的分类449

第二节 骨盆骨折449

二、骨盆骨折的并发症451

第三节 盆部损伤的伤残评定452

一、骨盆骨折的伤残评定452

二、输尿管损伤的伤残评定453

三、膀胱损伤的伤残评定454

四、尿道损伤的伤残评定456

五、卵巢损伤的伤残评定457

七、子宫损伤的伤残评定458

六、输卵管损伤的伤残评定458

八、直肠及肛门损伤的伤残评定459

第十九章 会阴部损伤及其伤残评定461

第一节 会阴部的解剖生理461

一、阴囊的解剖结构461

二、睾丸的解剖结构462

三、阴茎的解剖结构463

四、尿道的解剖结构464

二、睾丸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465

第二节 会阴部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465

一、阴囊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465

三、阴茎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466

四、尿道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468

五、女性尿道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469

第三节 会阴部损伤的伤残评定470

一、睾丸损伤的伤残评定470

二、勃起功能障碍的评定471

三、尿道狭窄的评定473

四、尿失禁的评定475

五、肾功能损害的评定476

第二十章 外阴和阴道损伤及其伤残评定478

第一节 外阴和阴道的解剖结构478

一、女性外生殖器478

二、阴道479

第二节 外阴和阴道损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479

第三节 外阴和阴道损伤的伤残评定480

一、上肢的解剖生理482

第一节 肢体的解剖生理482

第二十一章 肢体损伤及其伤残评定482

二、下肢的解剖生理484

第二节 肢体损伤485

一、肢体软组织损伤485

二、上肢损伤486

三、下肢损伤489

第三节 肢体损伤的检查492

一、肢体损伤的临床检查492

二、肢体损伤的 X 线检查493

第四节 肢体损伤的伤残评定494

一、肢体损伤伤残评定的依据494

二、肢体损伤的伤残评定494

第二十二章 皮肤损伤及其伤残评定498

第一节 皮肤的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498

一、皮肤的组织结构498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499

一、瘢痕的概念与分类500

第二节 皮肤瘢痕500

二、皮肤瘢痕面积的计算501

第三节 皮肤损伤的伤残评定504

第二十三章 儿童的伤残评定506

第一节 儿童的解剖生理特征506

一、儿童各个时期的解剖生理特征506

二、儿童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507

三、儿童的损伤特点511

第二节 儿童交通事故伤的流行病学特征511

一、交通事故伤在儿童意外伤害中的构成比511

二、儿童交通事故伤的年龄分布512

三、儿童交通事故伤的脏器分布512

四、儿童在交通事故中的角色512

五、儿童在交通事故中的性别比512

第三节 儿童的伤残评定512

一、病史及受伤史的采集513

二、体格检查513

三、辅助检查515

第一节 损伤、疾病与伤害后果的关系519

一、损伤与伤害后果的关系519

二、损伤、自然疾病与伤害后果的关系519

第二十四章 损伤、疾病与伤残评定519

第二节 损伤、疾病与伤害后果的关系的评定原则、方法和标准520

一、评定原则520

二、评定方法521

三、评定标准521

二、医疗纠纷构成的条件526

三、医患双方的主体及行为准则526

第二十五章 医疗事故的伤残评定526

一、医疗纠纷的概念526

第一节 医疗纠纷的概念526

第二节 医疗事故528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及必备要件528

二、医疗事故的分级530

三、医疗事故的处置530

四、医疗事故的鉴定534

一、伤残的概念535

二、伤残评定535

第四节 医疗事故的法医学伤残评定535

第二十六章 诈病、造作病与伤残评定537

第一节 诈病537

一、诈病的概念537

二、诈病的常见表现及特点538

三、诈病的鉴定539

第二节 造作病542

一、造作病的概念542

二、造作病的表现及特点542

三、造作病的鉴定543

第三节 诈病、造作病与伤残评定544

一、定型化和标准化545

二、伤害赔偿项目545

第一节 人身伤害赔偿计算的基本问题545

第二十七章 伤残评定与人身伤害赔偿计算545

三、责任系数546

四、伤残赔偿的计算546

五、伤害赔偿的计算标准548

六、伤害赔偿总额的计算549

第二节 人身伤害赔偿项目的计算549

一、医疗费549

二、误工费552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555

四、护理费555

五、残疾者生活补助费556

六、残疾用具费556

八、交通费557

九、住宿费557

第二十八章 伤残用具评定561

第一节 伤残用具的种类561

二、假肢的功能562

一、假肢的种类562

第二节 假肢的种类与功能562

第三节 矫形器564

一、矫形器的概念与命名564

二、矫形器的作用565

三、矫形器的种类与功能565

第四节 轮椅565

七、被扶养人生活费566

第五节 伤残用具的评定566

一、概念567

二、脑诱发电位的基本特征567

第二十九章 脑诱发电位567

第一节 脑诱发电位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567

三、脑诱发电位的一般分类原则568

四、脑诱发电位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568

五、脑诱发电位检测技术的基本方法569

六、脑诱发电位的分析与诊断571

七、影响脑诱发电位的生理因素572

第二节 听觉诱发电位573

一、各种听觉诱发电位的特点574

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的基本实验方法575

三、听觉诱发电位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577

第三节 视觉诱发电位579

一、各种视觉诱发电位的特点579

二、视觉诱发电位的基本实验方法580

三、视觉诱发电位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583

一、脑电地形图的含义585

二、脑电地形图的分类585

第一节 概述585

第三十章 脑电地形图585

第二节 脑电地形图的基本原理及处理过程586

第三节 脑电地形图的基本检查方法586

一、准备587

二、电极的放置587

三、描记导联方式587

六、脑电地形图的采样分析588

第四节 脑电地形图结果的分析及诊断588

五、采集脑波信号的基本要求588

四、检查仪器的条件及记录参数588

第五节 影响脑电地形图的几种因素589

一、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589

二、与意识状态的关系589

三、外界刺激和精神活动所致的变化589

四、身体内环境的改变589

一、脑电地形图在脑外伤中的应用591

第六节 脑电地形图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591

二、脑外伤的脑电地形图特点592

三、脑电地形图在创伤性癫痫诊断中的应用592

四、脑电地形图在创伤性脑死亡诊断中的应用593

第三十一章 超声诊断595

第一节 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595

一、超声波的定义595

二、声波的常用物理参数596

三、超声波的传播特性597

一、医学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601

第二节 医学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超声诊断仪的基本构成601

二、超声诊断仪的基本构成602

三、超声波的产生与接收602

第三节 常用超声诊断法605

一、A 型诊断法605

二、B 型诊断法606

三、M 型诊断法606

四、D 型诊断法608

第四节 超声检查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609

一、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609

二、受检者的准备609

三、常见损伤及相关疾病的超声表现609

第三十二章 临床检验及正常值620

第一节 常规血液学检验620

一、血红蛋白测定620

二、红细胞计数620

三、血细胞比容测定620

五、红细胞沉降率测定621

四、网织红细胞计数621

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测定622

七、白细胞计数622

八、白细胞分类计数622

九、常用血液细胞自动分析指标623

十、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624

十一、血小板计数624

十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624

十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624

第二节 尿液检验625

一、尿液一般性状625

十四、血小板黏附试验625

十五、血小板凝集试验625

二、尿沉渣检查626

三、尿液蛋白质定性检查626

四、本-周蛋白尿检验626

五、尿血红蛋白检验626

十、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定性检测627

九、尿胆原定性试验627

七、尿酮体检验627

八、尿胆红素定性试验627

六、尿糖定性试验627

第三节 粪便检验628

一、粪色及性状检验628

二、显微镜检查628

三、粪便隐血检验629

第四节 脑脊液与精液检验629

一、脑脊液检查629

二、精液检查630

第五节 临床生化检验631

一、蛋白质测定631

二、糖类测定634

三、血脂测定635

四、无机离子测定638

五、血清酶类测定641

六、肾功能测定645

七、肝功能测定6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