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行政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共行政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2394912.jpg)
- 马建川,翟校义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5132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行政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共行政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公共行政的范围与对象2
一、行政的含义2
二、“公共”的含义4
三、公共行政的含义8
四、公共行政的范围9
五、公共行政与私人行政的区别11
第二节公共行政结构12
一、理解公共行政关系构成12
二、公共行政构成的内在机制14
一、行政国家与现代行政精神20
第三节政府公共行政的目标与任务20
二、关于公共行政目标与任务的理论认识26
三、公共行政目标与任务的层次33
四、公共行政目标与任务的调整36
五、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与出路38
第四节中国当前行政活动的特点41
一、在党政关系上形成党领导下的政府体制41
二、在政企关系上,行政权过多地涉入企业活动中,甚至导致行政权包容企业管理权,以国有企业最为典型43
三、在国家机构权力运作中实行民主集中制45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双重或多重管理机制45
五、在人事制度上实行党管干部46
六、在对军事力量的管理上,我国实行的是党指挥枪的指导思想47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产生的历史背景50
第二章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50
行政的需求增加51
二、城市化大发展与社会交往频繁对行政的社会51
管理职能要求显现出来51
三、行政国家的出现导致社会对行政现象的关注51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发展导致社会对51
四、文官运动在客观上增加社会对行政理论的认知52
五、相关理论的发展为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53
第二节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过程55
一、关于历史发展时期分段的争论55
二、公共行政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末—1911年)56
三、科学管理行政研究时期(1911—1929年)58
(1930—1960年)63
四、以行为科学为代表的多元繁荣时期63
五、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学科调整时期69
(1960—1980年)69
六、行政改革与重视民间权利时期(1980年至今)75
第三节公共行政学在当代的研究现状及走向81
一、研究范围的扩大与理论多元化及研究方法的转移81
二、价值取向上——质量优先论取代传统的82
效率优先论82
三、在观念上有一个新趋势——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由统治转向治理83
第三章行政环境87
第一节行政环境与行政环境的构成87
一、行政环境的含义与特征88
二、行政环境的构成90
三、行政生态论者的观点93
第二节行政环境变迁的一般过程95
一、行政环境的状态96
二、环境状态之间的过渡98
第三节行政系统与环境的互动与适应99
一、行政适应环境与行政改变环境100
二、行政系统与环境互动的基本模式——111
价值、目标与行动111
三、行政与环境互动的模型113
一、公共行政组织的概念116
第一节公共行政组织概述116
第四章公共行政组织116
二、公共行政组织的特征118
三、公共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119
四、公共行政组织的分类121
五、行政组织的产生、变更和撤销123
第二节公共行政组织的原则与理论124
一、公共行政组织的原则124
二、公共行政组织理论127
第三节公共行政组织的结构和行政体制141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141
二、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144
一、公共行政组织环境147
第四节公共行政组织环境与组织变革147
三、行政组织的体制147
二、组织变革及其常见原因152
三、组织变革的一般过程154
四、组织变革中的风险和可能的收益156
第五节我国对公共行政组织的管理:编制制度158
一、编制与编制管理的概念158
二、我国的编制管理主体及其职权划分160
三、我国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161
四、我国编制制度的走向163
第五章公共行政权力166
第一节公共行政权力概述166
一、宪政制度下的行政权力167
二、行政权力的结构174
第二节公共行政权力分配177
一、公共行政权力设定的方式179
二、行政权力分配180
三、行政授权184
第三节公共行政权力的行使195
一、公共行政权力行使的范围195
二、公共行政权力行使的手段196
三、公共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异化与控制197
第六章公共行政领导201
第一节领导理论概述201
一、公共行政领导的含义201
二、公共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203
四、公共行政的领导方式206
三、公共行政领导的地位206
第二节公共行政领导体制210
一、什么是行政领导体制210
二、公共行政领导体制的主要类型211
第三节公共行政领导人216
一、角色定位216
二、产生方式217
三、行政领导的职能219
四、有关领导素质的探讨221
五、领导班子223
一、领导行为的特征226
第四节公共行政领导行为226
二、影响领导行为的因素227
三、领导行为的主要内容229
第五节公共行政领导的现代化234
一、领导人的现代化234
二、领导班子的现代化235
三、领导体制的现代化235
四、政治与技术在公共行政领导现代化中的影响237
第七章公共行政中的人事238
第一节公共人事制度及其历史沿革238
一、人事、人事制度与人事管理238
二、人事活动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240
三、公共行政中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242
四、政府人事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深层原因——244
政治活动244
第二节公务员制度简评249
一、公务员制度的历史由来249
二、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点251
三、两种分类管理制度252
四、当代对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批判254
五、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258
一、录用制度260
二、考核、奖励260
第三节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260
三、培训、交流与回避261
四、工资、保险与福利262
五、辞职、辞退、退休制度264
六、权利义务265
七、纪律、处分与申诉、控告265
第八章公共行政的一般过程267
第一节识别活动268
一、识别的含义与必要268
二、识别的主要领域270
三、识别活动的依据273
四、识别活动的程序274
五、识别的主要技术276
一、情报活动281
第二节情报活动281
二、情报机构282
三、情报收集283
四、情报的加工和分析286
第三节设计活动289
一、行政设计的原则289
二、行政设计的机制和机构291
三、对设计活动的影响因素294
四、设计活动中的冲突295
五、设计活动中常见的方法297
第四节决策活动298
一、决策机构与决策权298
二、决策方法299
三、决策过程与结果的关系301
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302
第五节执行活动303
一、执行过程与执行中的再决策303
二、执行活动的手段306
三、执行中的沟通308
四、执行中的监控309
第九章公共行政的监督313
第一节行政监督概述313
一、什么是行政监督313
二、行政监督对于行政系统的意义314
一、中国古代的监督思想与机制318
第二节行政监督的理论与制度318
二、国外有关监督的理论327
三、西方国家的行政监督制度330
第三节我国当前的行政监督332
一、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332
二、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的问题339
三、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344
第十章公共行政中的效率、公平与民主351
第一节行政效率351
一、什么是效率、行政效率的定义351
二、公共行政效率的特殊要求355
三、对行政效率的评价360
一、公共行政中的公平是什么365
第二节行政公平365
二、公平行政的原则368
三、如何评价公共行政行为的公平性374
第三节行政中的民主375
一、公共行政中的民主是什么375
二、行政民主化的原则379
第四节行政中效率、公平、民主的关系383
一、行政民主会降低决策速度,但能够改善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的质量,并能够提升行政公平的程度383
二、公平可以有效地约束公共行政活动的不良后效性,从长期看对行政效率和行政民主有积极意义385
三、效率是行政民主和公平行政的构成部分,不能脱离民主与公平单纯地谈论效率,也不能脱离效率单纯地谈论民主或公平386
四、公平、效率与民主在行政活动中相互关系的调整387
后记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