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德教化与经济技术时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道德教化与经济技术时代
  • 詹世友著(中国伦理学会)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2624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06页
  • 主题词:道德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道德教化与经济技术时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道德研究的教化论视野1

一 规范论、目的论、教化论1

上篇 教化的源流和内涵1

第一章 教化概念与教化原理3

第一节 “教化”释义3

一 中国“教化”的含义3

二 建构理性、演进理性、教化理性7

二 西方“教化”的含义7

三 古代教化、近代教化、现代教化10

三 “教化”概念的一般意义11

第二节 教化原理14

一 “人化”与“化人”相统一的原理16

二 对异在物的同化与疏离互成的原理21

三 精神塑造中的情理互渗的原理25

一 教化的政治实践性格35

第一节 传统教化的实践性35

第二章 教化的实践性和实践性的教化35

二 教化的道德实践性格37

三 教化的实践智慧42

第二节 实践性教化46

一 职业教化50

二 艺术审美教化58

三 道德教化68

第三章 教化尊崇与中庸理境80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化的理论表达80

一 礼制:对人的本质的确证81

二 礼乐教化:对人精神的整体提升83

第二节 儒家道德教化理论的价值哲学阐释87

一 “中庸”是儒家最终的价值关怀87

二 儒家对道德追求的价值预制94

三 价值合理性的品质特征96

一 中道是选择性的,与德性相关99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之申论99

二 “中道”原理102

第四节 教化:“陶心淑性”与“归真返朴”互补107

中篇 教化的基础和旨归122

第四章 精神空间与价值考察125

第一节 精神空间125

一 精神空间的基础:心灵对本能所取得的距离126

二 精神空间的结构维度及古代文化对它的揭示130

三 精神空间的开拓、涵厚和化通137

第二节 合宜主义142

一 “是然”(tobe)142

二 “应然”(shouldbe;oughttobe)147

三 “意味”(tobemeanttobe)151

四 合宜主义153

一 价值的教化论基础158

第三节 价值考察158

二 价值的生成及其存在形态164

三 道德价值的本质169

四 自由:一种基本的道德价值172

五 回应义务论与目的论的价值观176

第五章 规范、心灵与伦理实体186

第一节 道德规范的教化论意义187

一 规范的本质187

二 道德规范之再思192

三 规范与德性的关系202

第二节 心灵205

一 心灵概念及其教化的可能性205

二 心灵的基本能力:自我意识208

三 性格:心灵的内在性质215

第三节 伦理实体:道德教化的环境支持218

一 伦理实体的含义218

二 伦理实体在道德教化中的生态性作用222

三 伦理与法理和管理225

第六章 德性成型与人格塑造234

第一节 教化论:德性伦理的新视点234

一 麦金太尔的德性观235

二 斯罗特论德性伦理的合理性239

三 德性的教化论基础244

第二节 德性的存在论分析247

一 德性的存在结构247

二 德性的培养253

三 德性的理性品格260

四 过理与过情的讨论265

第三节 正义作为一种德性271

一 古代的正义德性观271

二 正义德性的特质274

一 人格与角色283

第四节 人格塑造283

二 人格是自我意识的内在统一性和结构性285

三 道德人格的塑造288

四 道德人格的光辉293

下篇 教化的现状和使命301

第七章 经济时代与精神陶冶304

第一节 经济时代的特征305

一 古代经济生活的特点及其价值歧视305

二 经济时代的到来310

第二节 对经济时代的伦理辩护315

一 霍布斯的“丛林规则”和道德规则315

二 其他思想家的探讨317

三 “经济人”假设的经济伦理意义322

第三节 经济的道德和道德的经济325

一 经济活动的道德影响326

二 道德的经济价值328

一 资本主义精神之源是某种形而上的动力333

第四节 韦伯与舍勒之争:经济时代的伦理精神333

二 资本主义伦理精神的塑造340

三 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忧虑346

第五节 教化论对经济时代道德的反思348

一 经济时代的道德要求348

二 经济时代与劳动异化和欲望坠落353

三 经济时代的精神塑造359

第八章 技术时代与道德淑范373

第一节 古代技术与现代技术373

一 古代技术373

二 现代技术的本质378

三 新技术世界观结构的哲学代言人:笛卡儿和康德385

第二节 技术时代的精神塑造389

一 新技术世界观的特点389

二 技术文化的负面效应之分析393

三 技术时代精神塑造的片面性404

一 “当代状况”与当今教化方策410

第三节 技术时代道德教化的理论表达410

二 “普遍的感觉”和道德教化的理论阐释417

三 “个人的个人性”与自律性教化424

第四节 教化论的归结:对自然的责任感和尊崇430

一 经济—技术思维视野中的自然观念430

二 功利主义环境伦理学是经济—技术思维的一种表现434

三 “非人类中心论”作为技术思维的过度逆反之不足436

四 教化论的实践理性立场:“人—环境”系统论中的责任感438

五 教化论的情感立场:对自然界的崇敬442

结论教化——现时代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450

当代道德教化的特点450

道德理性:公理与情理的融通456

素质教育与教化469

主要参考书目472

后记4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