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外债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外债新论
  • 傅晓峰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8093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62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85页
  • 主题词:外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外债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外债定义探新1

第一节 外债现有定义评价1

一、以监管为目的的外债定义2

二、以范围界定为特点的外债定义6

第二节 外债定义探新8

一、基本要素9

二、重新定义及解释10

三、外债定义面面观11

第三节 研究外债定义的意义13

一、理论意义13

二、实践意义13

第二章 外债的合理定位及本质15

第一节 按债务人分类的债务及特点15

一、分类示意图15

二、政府外债与私人外债的不同特点16

第二节 外债的合理定位17

一、条件及检验18

二、国家主权债务与商业性贷款的关系21

第三节 外债的本质23

第三章 外债主要学派思想的演进及启示25

第一节 思想演进25

一、公债有害论26

二、以剩余资本和外资为来源的公债无害27

三、马克思主义公债观27

四、公债是国家推行经济政策的手段29

五、凯恩斯主义的公债观30

六、发展经济学理论下的现代外债论30

第二节 重要外债思想的启示34

一、马克思公债思想的贡献34

二、外债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36

三、外债筹资职能及两面性38

四、外债与本国外汇的替代关系39

五、与外债经济配合的政府谋略41

第四章 “双缺口理论”初探43

第一节 一个广为认同的现代外债理论43

一、“双缺口理论”的表述43

二、没有反对声的理论45

第二节 理论的实践:是验证还是假象46

一、样本及对主题的相关度46

二、经济指标与政策48

第三节 谁的错?一个莫衷一是的结论56

一、“双缺口理论”的是与非56

二、至今为止的政策经验教训58

第五章 “双缺口理论”再探65

第一节 我国利用外债理论上的争议65

一、两种观点65

二、谁错了?66

第二节 “双缺口理论”剖析67

一、“储蓄率”的界限67

二、“储蓄等于投资”究竟说明了什么?68

三、若干判断70

第三节 “双缺口理论”再析72

一、理论思想的重述72

二、若干再判断74

第四节 “双缺口理论”评价76

一、对理论自身的检讨76

二、观点比较80

第五节 理论模型与运用模型85

一、模型金字塔85

三、思路的辩证87

第六章 中国利用外债的真正原因91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债原因的理性分析91

一、中国真的不缺资金吗?91

二、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96

第二节 中国利用外债原因的实际验证96

一、外债起到的正面作用:四川例子97

二、我国利用外债中存在的问题104

第三节 外汇储备与使用效率的关系问题112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定义与来源112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作用及管理方式113

三、合理国际储备水平的确定因素117

第七章 中国外债的特点判别119

第一节 中国不是“负债型经济”119

第二节 政策挂帅的借债策略122

一、产业分布122

二、中西部倾斜124

三、政策性外债贷款的利与弊130

第三节 外债与国内债券市场关系僵硬134

一、国内债券市场障碍134

二、管理体制障碍135

第八章 中国外债管理发展的合理归宿136

第一节 关于前提和意义的界说136

一、前提136

二、意义137

第二节 中国外债政策的检讨与合理抉择138

一、政策体制上的检讨138

二、量度成本与效益141

三、债务安排的政策抉择144

第三节 中国外债动态目标的建立与实现147

一、目标及要素147

二、良性循环外债目标的实现149

第四节 中国外债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完善149

一、较理想体制的理论描述149

二、条件与努力153

参考文献157

后记1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