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超文本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鸣奋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51883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44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57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文学研究-中国-汉代~魏晋南北朝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超文本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超文本发明与时代氛围1
一、冲击波:比特与缪斯的碰撞2
二、网络潮:科技与文艺的荟萃5
三、超文本:历史与未来的桥梁10
第一章 超文本渊源与信息科技18
第一节 超文本与信息科技的发展18
一、超文本与语言19
二、超文本与文字、印刷术34
三、超文本与电子技术61
第二节 当代超文本的先驱75
一、超文本的预言者范纳瓦·布什76
二、超文本的开拓者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83
三、超文本的命名者特德·纳尔逊89
四、超文本的推广者伯纳斯-李95
第三节 电子超文本的基本概念103
一、电子超文本系统103
二、电子超文本文件116
三、电子超文本的形态转化129
第二章 超文本理念与社会思潮136
第一节 超文本理念的渊源136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137
二、从索绪尔到后结构主义166
三、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化理论207
第二节 超文本理念的构成224
一、交互性理念及其参照224
二、交叉性理念及其参照237
三、动态性理念及其参照246
一、超文本范畴的界定257
第三节 超文本理念的研究257
二、超文本理念的深化262
三、超文本理念的旁推269
第三章 超文本平台与文艺氛围277
第一节 西方网络精英的实验277
一、超文本作品的演变278
二、超文本作品的代表280
三、超文本作品的阐发295
第二节 网络华文文学的繁荣306
一、全球交互:网络华文文学的兴起307
二、跨界参照:网络华文文学的特色313
三、动态并存:网络华文文学的处境319
一、作为出版系统的超文本327
第三节 超文本出版系统的崛起327
二、面向网络出版的新舞台337
三、开创文艺建设的新格局342
第四章 超文本范畴与文艺活动350
第一节 超文本写作350
一、超写作的特性351
二、超写作的研究354
三、超写作的应用366
第二节 超文本阅读371
一、超阅读的特性371
二、超阅读的研究375
三、超阅读的评价380
第三节 超文本隐喻386
一、超文本隐喻的由来387
二、超文本隐喻的类型392
三、超文本理念与隐喻394
第五章 超文本课件与文艺教育405
第一节 超文本课件与文艺教育的建构化405
一、文艺教育建构化的进程406
二、文艺教育建构化的条件413
三、文艺教育建构化的意义416
第二节 超文本课件与文艺教育的集成化419
一、文艺教育集成化的进程419
二、文艺教育集成化的条件423
三、文艺教育集成化的意义426
第三节 超文本课件与文艺教育的远程化429
一、文艺教育远程化的进展429
二、文艺教育远程化的支持条件433
三、文艺教育远程化的意义439
第六章 超文本美学与文艺理论442
第一节 超文本美学的背景442
一、超文本美学的理论背景443
二、超文本美学的研究重点450
三、超文本美学的现实价值460
第二节 超文本美学的构成465
一、基于交互性的分支466
二、基于交叉性的分支473
三、基于动态性的分支484
第三节 超文本美学的发展493
一、超文本美学的演变494
二、超文本美学代表人物举隅511
三、超文本美学研究的特点518
第一节 超文本网络与社会规范523
第七章 超文本网络与文艺规范523
一、社会规范524
二、越轨行为529
三、行为矫正537
第二节 超文本网络与版权规范546
一、版权规范与社会角色547
二、版权规范与文本关系551
三、版权规范与侵权行为571
第三节 超文本网络与技术规范578
一、技术规范的社会背景578
二、技术规范对于超文本的意义584
三、技术规范的推陈出新591
一、人工智能的兴起595
第八章 超文本前景与科技进步595
第一节 扩展交互:超文本与人工智能595
二、超文本的智能化趋势601
三、人工智能与超文本交互性的扩展607
第二节 沉浸身心:超文本与虚拟现实613
一、虚拟现实的崛起614
二、超文本与虚拟现实的关系618
三、虚拟现实与超文本交叉性的发展621
第三节 追求漫游:超文本与通信技术626
一、通信技术与漫游627
二、超文本与通信技术的关系631
三、通信技术与超文本动态性的扩展637
后记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