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评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评释](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2376033.jpg)
- 李国光,贾纬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4162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证券法-基本知识-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评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司法解释1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3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5
第二篇 规定的理解和适用13
第一章 《规定》制定情况简介15
一、《规定》产生的背景15
(一)十六大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和作用16
(二)入世对证券市场的作用和影响20
(三)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现状20
(四)《规定》制定和产生的过程21
二、《规定》所遵循的宗旨和原则23
(一)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23
(二)立足基本国情和市场现状26
(三)兼顾市场各方合法权益28
(四)风险与利益一致的原则28
三、《规定》的法律依据29
(一)《规定》是宪法有关条文精神在证券市场的具体化30
(二)《规定》是对民法通则有关法律条文的具体体现32
(三)《规定》是对证券法、公司法有关内容的具体解释34
(四)《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条文设计了具体程序内容35
(五)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性规范条文司法制度化36
四、《规定》调整和适用的范围36
(一)《规定》调整的是在证券市场上发生的法律关系36
(二)《规定》调整的是因虚假陈述行为引起的民事赔偿法律关系37
(三)《规定》调整的是侵权民事赔偿法律关系38
五、《规定》的意义38
(一)《规定》对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和规范化进程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39
(二)《规定》对证券市场侵权民事责任法律制度有着重大贡献40
(三)《规定》为保护广大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必要的司法保障41
(四)《规定》为人民法院的审判业务打开了新的思维和空间41
第二章 证券市场基本概念43
一、证券市场的界定43
(一)证券市场的概念和分类43
(二)《规定》对证券市场的界定45
(三)证券市场的作用和特征47
二、证券市场的风险49
三、投资人的界定52
(一)投资人的概念及分类52
(二)各国或地区法律对投资人权益保护的规定54
(一)信息披露义务的概念、渊源及相关分类56
四、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和要求56
(二)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57
(三)与信息披露义务相关的理论62
第三章 虚假陈述行为66
一、虚假陈述的概念和分类66
(一)虚假陈述的概念66
(二)虚假陈述的分类71
(三)虚假陈述民事责任规定的评价75
二、虚假陈述与其他侵权行为的区别78
(一)证券市场各种欺诈行为78
(二)虚假陈述的特殊性质80
(三)虚假陈述在各种侵权行为中的地位82
(一)重大性84
三、虚假陈述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84
(二)虚假陈述的几个重要时间89
第四章 虚假陈述行为人92
一、各国或地区对虚假陈述行为人的规定92
(一)美国立法例92
(二)英国立法例92
(三)德国立法例93
(四)日本立法例93
(五)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94
二、我国法律法规对虚假陈述行为人的规定94
(一)发起人95
(二)发行人或者上市公司96
(三)控股股东99
(四)承销商100
(五)上市推荐人102
(六)律师事务所103
(七)会计师事务所105
(八)资产评估机构110
(九)发行人、上市公司、承销商、上市推荐人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112
(十)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及资产评估机构的直接责任人115
(十一)其他对市场虚假陈述的机构和自然人115
第五章 虚假陈述行为人民事责任及举证责任118
一、国外相关的规定介绍118
(一)美国证券立法118
(二)英国证券立法120
(三)德国证券立法121
(四)日本证券立法122
(五)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123
二、发起人、发行人和上市公司民事责任及举证责任124
三、承销商、上市推荐人及中介专业服务机构民事责任及举证责任126
四、发行人、上市公司、承销商、上市推荐人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及中介专业服务机构直接责任人的民事责任及举证责任128
五、发起人、控股股东等实际控制人直接和间接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与举证责任130
六、其他机构和自然人的民事责任及举证责任131
第六章 共同虚假陈述及其民事责任132
一、共同侵权行为及连带责任132
二、发起人对发行人连带责任的形成与承担136
三、承销商、上市推荐人及中介专业服务机构对发行人、上市公司连带责任的形成与承担136
四、发行人、上市公司、证券承销商、证券上市推荐人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和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分别对发行人、上市公司、证券承销商、证券上市推荐人对投资人连带责任的形成与承担138
一、各种损失的概念和发生原因139
第七章 投资损失与虚假陈述的因果关系139
二、投资损失与虚假陈述的因果关系140
(一)诱多虚假陈述的成因140
(二)诱多虚假陈述与做多操纵手法的区别142
(三)与诱多虚假陈述有因果关系的投资损失143
(四)与诱多虚假陈述无因果关系的投资损失143
(五)诱空虚假陈述成因145
(六)诱空虚假陈述与做空操纵手法的区别145
(七)诱空虚假陈述对市场和投资人判断的影响146
(八)与诱空虚假陈述有因果关系的投资损失146
(九)与诱空虚假陈述无因果关系的投资损失147
三、为何《规定》只设计了诱多虚假陈述的因果关系148
一、发行市场的赔偿范围149
第八章 赔偿范围与损失计算149
二、交易市场的赔偿范围150
(一)投资差额损失151
(二)投资差额损失部分的佣金和印花税152
(三)开户费和过户费不属于赔偿范围153
三、《规定》的损失计算方法154
(一)《规定》确定的计算方法154
(二)合理期间的概念及意义158
(三)损失计算的基准日设定160
四、举例说明《规定》的损失计算方法161
五、基于股东身份的收益不冲抵损失赔偿163
六、已经除权的证券应计算163
(二)美国《证券法》第12条中的损害赔偿范围及计算方法165
七、美国的一些计算方法165
(一)美国《证券法》第11条中的计算方法165
(三)10b—5规则确立的计算方法166
(四)1995年证券私人诉讼改革法中的计算方法166
八、国内学者提出的计算方法167
(一)交易价差法167
(二)系统风险法170
(三)打折加折法171
(四)分幅分期加权定额法172
(五)均价法172
(六)机会盈利替代法或买入价确定法173
(七)机会亏损替代法或卖出价确定法174
(九)区分计算法175
(八)事件研究法175
第九章 案件的管辖177
一、级别管辖177
(一)级别管辖的一般规定177
(二)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件的级别管辖178
二、地域管辖179
(一)地域管辖的一般规定179
(二)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件的地域管辖180
三、移送管辖181
第十章 前置程序182
一、行政、刑事和民事责任的区分182
(一)基本概念182
(三)为何虚假陈述过去只有行政和刑事责任183
(二)三种责任之间存在的区别183
(四)证券市场完备的法律制度应是并行的184
(五)行政责任收缴、罚没与民事赔偿同时存在应如何处理187
二、行政决定前置程序188
(一)经过行政处罚的虚假陈述189
(二)作出行政处罚的机构191
(三)行政处罚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应如何处理192
三、刑事处罚前置程序193
四、诉讼时效规定195
(一)时效的概念和作用195
(二)被行政处罚的时效如何起算196
(三)被刑事处罚的时效如何起算197
(四)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共同出现时的时效起算197
(一)国外立法对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原告的相关规定199
第十一章 诉讼方式199
一、有关原告资格的规定199
(二)我国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的合格原告200
二、律师对诉讼的作用201
三、如何提起民事诉讼203
(一)提交处罚决定、公告或刑事裁判文书复印件203
(二)提交投资人身份证明文件204
(三)提交投资损失证据205
四、单独诉讼和共同诉讼205
(一)为何采用单独诉讼和共同诉讼205
(二)单独诉讼209
(三)共同诉讼211
五、《规定》强调调解与和解217
六、未来其他诉讼方式和解决纠纷的途径219
(一)诉讼担当制度219
(二)仲裁221
(三)其他机构的调解224
(四)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ADR)225
第十二章 国内外虚假陈述案件简介229
一、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民事赔偿案件简介229
(一)大庆联谊公司欺诈上市案229
(二)ST嘉宝公司案230
(三)ST红光公司案232
(四)ST圣方科技案234
(五)银广夏案235
(一)东方电子237
二、涉嫌虚假陈述正被行政和刑事查处的有关上市公司简介237
(二)ST生态238
(三)通海高科240
(四)麦科特243
三、国外典型虚假陈述案简介248
(一)安然公司诉讼案248
(二)世界通信公司造假账事件249
(三)Qwest公司涉嫌造假账14亿美元案250
(四)美国加州退休基金等诉山登公司等虚假陈述案252
第三篇 相关背景资料257
一、在人民法院受理证券市场有关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259
二、在上海投资者保护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264
三、在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270
四、《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理解与适用280
五、《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290
第四篇 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31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311
二、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343
三、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350
四、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370
五、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389
六、上市公司治理准则405
第五篇 相关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部门规章名称419
一、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419
二、2001年以来出台的重要规章、规范性文件419
附:主要参考书目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