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土资源·环境·生态与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赵超英,周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 ISBN:780097497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人口(学科: 关系 学科: 国土资源 学科: 可持续发展 学科: 发展战略 地点: 中国) 人口(学科: 关系 学科: 生态环境 学科: 可持续发展 学科: 发展战略 地点: 中国) 人口 国土资源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土资源·环境·生态与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国土资源与人口可持续发展3
第一章 国土资源与中国人口压力3
第一节 国土·淡水·能源3
一、中国国土资源3
二、淡水资源紧缺原因5
三、能源分类及需求7
第二节 人口资源与人口质量10
一、人口资源与适度人口理论10
二、人口对国土资源的压力13
三、提高人口素质,合理节用资源16
第三节 从依赖稀缺资源到偏重智力资源17
一、智力资源17
二、资源辩证观20
三、高新技术对国土资源的贡献21
第二章 发展中国家人口膨胀与资源贫乏24
第一节 人口密度与资源贫乏24
一、人口高产、需求膨胀与资源短缺24
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27
三、微观经济指标30
四、人口密度与农场规模32
五、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33
六、淡水资源:发展的瓶颈36
七、再生资源难以维持38
第二节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41
一、不确定性问题41
二、穷人为何多孩子43
三、劳动力市场能否吸收新增适龄人口44
四、区域人口压力与环境变迁47
五、妇女地位对资源环境的影响49
第三节 贫困的恶性循环52
一、受伤害的文明52
二、人为与自然交替作用54
三、关于水的祈祷与空气污染56
四、贫困线57
五、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59
第四节 克服制度缺陷62
一、“经济贫血症”的诊断62
二、机构和管理缺陷65
三、拯救富人的有效途径69
四、多边援助渠道71
第三章 国土资源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73
第一节 需求无限与资源有限的矛盾73
一、生态资源基本矛盾73
二、生物圈污染严重74
三、人类前途大辩论75
四、追寻开发潜力77
五、资源利用的潜在危险79
六、增长与发展80
第二节 致命性趋势82
一、生命之树82
二、人为的温室效应85
三、消费畸增89
四、“不在我的后院”综合症93
五、消费文化的受害者94
六、自我毁灭的机制96
第三节 经济、社会和能源政策98
一、新世纪的脚本98
二、“负和”与“正和”101
三、未来的选择103
四、关键的转变105
第四节 合理利用资源的方式106
一、重视基本问题106
二、公共资源108
三、恰当的资源定价110
四、“设计”效率111
第五节 国土资源优化配置113
一、从资源稀缺到静态经济113
二、从东方“天人合一”到西方和谐论115
三、科斯定理与庇古税122
四、寸土寸金123
五、稀缺政治126
六、资源价值体系建构130
第六节 国土资源管理战略134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磨合134
二、资源分配不公136
三、城市环境138
四、生物多样性141
五、最后的处女地144
六、地球村民同舟共济147
第二编 环境与人口可持续发展153
第四章 人口环境运动153
第一节 人口环境系统153
一、人口环境运动153
二、能流物流与生态环境平衡156
三、人口环境容量与质量159
四、人口环境系统特征与可持续发展动因162
第二节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167
一、人口险境图167
二、双刃剑173
三、难以负荷的承载力177
四、隐性的狼182
五、出生高峰期的后遗症:银发浪潮184
六、更有后劲的生产者187
七、老青社会的区别190
第三节 环境恶化对人口的威胁194
一、环境背景值及其有害物质污染194
二、远离大自然的人造景观198
三、人工环境取代天然环境的代价200
四、中国人口与环境问题208
五、环境污染原因210
第五章 污染与反污染213
第一节 污染的极限213
一、污染与增长的函数关系213
二、人口——资本系统215
三、复杂的变数218
四、世界系统的最终极限221
五、核污染224
六、环境的“庞然怪物”225
第二节 技术的副作用229
一、反馈回路229
二、绿色革命232
三、丰富的人力资源235
四、社会——自然的功能闭锁系统236
第三节 环境法规和市场竞争238
一、关贸总协定与环境问题238
二、环境法规与国际竞争力241
三、环保成本与商业利润244
四、淡水资源的净化247
五、就业人口与环境效益252
六、从环保投资中获大益256
七、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261
第四节 宏观产业与微观控污263
一、经济与环境的脱节状态263
二、企业动机结构下的环境行为265
三、控污政策对企业的影响268
四、企业环境行为的体制根源272
五、政府目标与环境决策275
六、污染经济控制论系统280
第六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284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284
一、STS与环境伦理观284
二、“外部不经济性”285
三、增长与环境的矛盾290
四、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93
五、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296
六、知识经济与环境298
第二节 环境技术的革新300
一、工业的新陈代谢300
二、节能303
三、替代农业和环境工业306
四、内耗与制约309
第三编 生态与人口可持续发展317
第七章 中国生态失衡与经济损失317
第一节 生态失衡与经济损失相关性分析317
一、全球生态资源危机317
二、中国人均资源贫困化及其研究318
三、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分析程序320
四、经济损失分析321
五、生态破坏与经济开发相关模式324
第二节 中国典型生态区325
一、典型生态区的选择325
二、植被惨遭破坏329
三、物种趋于濒危331
四、土地资源枯竭332
五、工矿开发对生态的影响335
第八章 从失衡走向平衡337
第一节 平衡与非平衡337
一、生物圈337
二、技术圈342
三、智力圈345
四、生态阈限347
第二节 生态经济351
一、生态经济产业351
二、生态产业崛起的内外动力355
三、生态技术创新357
四、新思维359
五、绿色管理361
第九章 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365
第一节 生态模型365
一、技术和资源相互补充365
二、生态损失与外部结果367
三、土地的相似性与差异性369
四、确定最大耕作效益371
五、农业生态评价374
六、区分生态类型区375
七、寻找最优化的土地利用方式376
主要参考文献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