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和建设史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贺伯清主编;陕西省高等院校《中国革命和建设史论》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3861X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革命和建设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导 言1
第一章近代中国国情与旧民主主义革命1
一 鸦片战争前夜的中国和世界1
(一)文明古国的落伍和闭关锁国政策1
(二)西方列强的崛起及其殖民主义6
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7
(一)资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入侵与恶果7
(二)清王朝的自我抢救与农民阶级的救国斗争14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24
三 资产阶级改造中国的尝试与失败25
(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25
(二)戊戌维新和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运动28
(三)辛亥革命和三民主义纲领34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49
四 中国革命的新曙光55
(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55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新发展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增长60
(三)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63
本章小结67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69
一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69
(一)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69
(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74
(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81
(四)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提出86
二 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的新局面90
(一)国共合作的建立90
(二)国民革命的勃兴96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101
(一)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新高涨104
三 国民革命的胜利与失败104
(二)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109
(三)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16
本章小结118
第三章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120
一 国民党政权对全国的反动统治120
(一)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120
(二)国民党内的军阀混战和派系斗争126
(三)国民党统治初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状况128
二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131
(一)中国共产党从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变131
(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139
(三)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145
三 中间派别关于中国出路的主张和活动150
(一)第三党的平民革命主张和反蒋斗争150
(二)乡村建设派和平民教育派的农村改良运动152
(一)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及其严重危害155
四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曲折155
(二)遵义会议的历史性转折与红军长征的胜利161
本章小结169
第四章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171
一 中国由内战向抗战的过渡171
(一)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起伏171
(二)华北事变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176
(三)西安事变和国内和平的实现183
二 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和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187
(一)国民党的抗战主张187
(二)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的抗击191
三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199
(一)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199
(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203
(三)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11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特点218
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胜敌人的强大武器218
(二)中国人民坚持团结抗战的努力220
(三)统一战线内部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225
五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其基本经验230
(一)两个代表大会和两种中国的命运的斗争230
(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32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其历史经验233
本章小结237
第五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240
一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40
(一)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各党派的建国主张240
(二)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重大斗争245
(三)国民党的内战部署和中国共产党巩固解放区的措施252
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55
(一)全面内战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军事方针255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257
(三)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260
(四)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和政策266
三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270
(一)战略决战的胜利与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270
(二)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278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280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284
本章小结288
第六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290
一 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290
(一)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和主要任务290
(二)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国营经济的建立294
(三)抗美援朝战争和各项社会改革运动298
(四)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的成就及其基本经验302
(一)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06
二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306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及其特点310
(三)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加强和政治体制的确立317
本章小结320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322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322
(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322
(二)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构想324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326
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328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和困难局面的出现328
(二)国民经济全面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和经济形势的根本好转336
(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探索中的两个发展趋向344
三 探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走入歧途——“文化大革命”347
(一)“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与全面发动347
(二)“文化大革命”的发展及其性质和危害354
(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361
本章小结363
第八章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365
前进365
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性转折365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65
(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370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与改革开放的起步374
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78
(一)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纲领的制定378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382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387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391
三辉煌的成就,神圣的使命396
本章小结401
后 记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