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名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名家研究
  • 冯仲平等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39341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古典小说-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名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李贽《水浒传》评点的现代阐释3

引言3

第一节 李贽的小说解读方式——误读7

一、发愤著书7

二、忠义在水浒10

三、大力大贤之人13

第二节 李贽小说理论的艺术创新和美学突破15

一、艺术创新16

二、美学突破19

第三节 李贽小说理论的历史作用与当代意义22

一、历史作用22

二、当代意义24

结语26

参考文献27

第二章 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的理论价值29

引言29

第一节“因文生事”与文本虚幻特性的深层奠基31

一、史书“以文运事”与小说重构历史31

二、《水浒传》“因文生事”与小说的本质特性32

三、小说胜似《史记》与艺术的精神超越34

第二节 “因缘生法”与创作根本规律的深刻揭示35

一、“因缘生法”是情节构造的逻辑依据35

二、“格物”、“忠恕”是创作的标准与尺度37

三、“亲动心”与“设身处地”是创作的成功秘诀38

第三节 “一心所运”与性格理论的深入聚焦40

一、人物性格是小说艺术价值内容的主要构成40

二、人物形象个性化是性格元素的合理配置42

三、“一心所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不二法门43

第四节 法度“精严”是小说结构的根本原则44

一、“句法”、“字法”是文法的表层结构45

二、“章法”是小说情节的连缀方法48

三、“部法”是小说的宏观结构艺术51

结语53

参考文献54

第二章 毛氏父《三国演义》评点的叙事结构艺术56

引言56

第一节 结构之相60

一、结构释义60

二、结构之相64

第二节 结构之法75

一、叙事时空75

二、叙事笔法80

第三节 结构之美84

一、和谐之美84

二、曲折之美85

三、对偶之美86

四、变幻之美86

结语87

参考文献88

第四章 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理论系统91

引言91

第一节 现实主义小说观91

一、《金瓶梅》是一部《史记》92

二、非淫书论93

三、影射、实录与小说95

第二节 创作与批评动力论97

一、泄愤说97

二、惩戒说99

三、批评动力论101

第三节 艺术与现实关系论102

一、“入世最深”、“一心所通”与“现身”说103

二、小说、生活与“冷热金针”103

三、“假捏”、“幻造”与艺术真实104

第四节 人物性格典型论105

一、性格与情理106

二、性格系统观107

三、性格与环境108

四、情节与章法109

第五节 小说艺术欣赏论112

一、审美整体观112

二、审美倾向论113

三、审美趣味论114

四、审美快感论115

结语117

参考文献120

第五章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追忆批评121

引言121

第一节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历史坐标122

一、从《聊斋志异》四家评点谈起122

二、冯镇峦及《聊斋志异》评点概况126

三、冯镇峦评点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127

第二节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理论内涵129

一、“有意作文”的评点立场130

二、作品—历史的宏观视角132

三、特点鲜明的评点方法135

第三节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文化价值140

一、文本维度:文化传承与秩序表征141

二、文人维度:立言不朽与价值寄托145

结语149

参考文献150

第六章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叙事理论151

引言151

第一节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文本特征151

一、但明伦与《聊斋志异》评点151

二、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基本内容154

三、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理论构成158

第二节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文法结构160

一、篇法严密,不漏一丝161

二、文之妙,当于抑扬对待中求之165

第三节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视角艺术170

一、作品的基本叙事立场172

二、叙事者的全知视角174

三、人物视角的限知叙述178

第四节 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的叙事意象181

一、自然意象的人间意味和诗学情趣182

二、社会意象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184

三、精神意象的隐喻手段和文化联想188

结语192

参考文献193

第七章 脂砚斋《红楼梦》评点的现代阐释195

引言195

第一节 追求至理至情的陌生化效果197

一、以新颖之笔别开生面197

二、深察情理以写奇妙之文201

第二节 营造对比强烈的反讽意趣203

一、借助语言反讽表达褒贬倾向204

二、通过命运反讽暗喻人生哲理206

三、设置情节反讽揭示社会规律208

第三节 制造文本空白形成召唤结构211

一、以“不写之写”漏泄隐微212

二、以“云龙显影”毕现神情213

结语216

参考文献216

第八章 梁启超小说理论价值探究218

引言218

第一节 小说观念的突破220

一、“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文学地位中心化220

二、“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社会功用现代化223

三、“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艺术特征理论化226

第二节 学科性小说批评理论的奠基229

一、批评形态——专题论文229

二、批评话语——中西化合232

三、研究方法——学科综合234

第三节 小说传播理念的构建237

一、梁启超的小说传播理念238

二、梁启超小说传播理念的具体实践240

三、梁启超小说传播理念的影响与启示244

结语248

参考文献249

后记2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