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 周新,涂植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351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71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89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医学院校-教材;生物化学-医学检验-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1

二、 基因与疾病的防治2

一、 阐述有关疾病的生物化学基础2

第二节 临床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

一、 探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3

第三节 临床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3

三、 临床检验诊断的研究3

三、 医学教育中的作用4

二、 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4

第四节 本书概要5

一、 光谱分析技术6

第一节 常用临床生物化学分析技术6

第二章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与管理6

二、 电泳技术9

三、 离心技术10

四、 层析技术11

五、 电化学分析技术13

二、 放射免疫分析15

一、 免疫透射比浊分析1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分析技术15

三、 酶免疫分析16

四、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7

五、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18

六、 流式细胞免疫分析19

一、 生物芯片技术21

第三节 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技术21

二、 生物传感技术23

第四节 酶蛋白分离纯化技术25

三、 酶纯度鉴定和酶制品保存26

二、 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26

一、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26

一、 血液标本的采集27

第五节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标本27

二、 影响血标本成分变化的因素29

三、 其他标本的采集与管理30

一、 实验方法的选择31

第六节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方法的选择与评价31

二、 实验方法的评价32

三、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试验的性能评价36

第七节 临床生物化学诊断试剂盒的选择和评价40

一、 诊断试剂合的类型和选择41

二、 临床生物化学试剂盒质量的评价42

二、 室内质量控制43

一、 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43

第八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全面质量控制43

三、 室间质量评价44

五、 实验室的认可和认证评审46

四、 能力比对分析46

小结47

一、 血浆蛋白质的功能和分类48

第一节 血浆蛋白质及其异常48

第三章 血浆蛋白质以及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48

二、 血浆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50

三、 血浆蛋白质及其异常52

四、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57

第二节 氨基酸代谢紊乱58

一、 苯丙酮酸尿症59

二、 酪氨酸血症60

三、 含硫氨基酸代谢紊乱61

四、 继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63

一、 嘌噙核苷酸代谢紊乱64

第三节 核苷酸代谢紊乱64

五、 临床氨基酸营养64

二、 嘧啶核苷酸代谢紊乱68

一、 血清总蛋白测定69

第四节 检测方法评价69

四、 其他血清蛋白质的测定71

三、 血清蛋白电泳71

二、 血清清蛋白测定71

五、 氨基酸测定72

小结73

一、 血糖的来源及去路75

第一节 血糖及血糖浓度的调节75

第四章 糖代谢紊乱75

二、 血糖浓度的调节76

二、 糖尿病的分类分型78

一、 糖尿病的定义78

第二节 糖尿病78

三、 几种类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80

四、 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81

五、 糖尿病的诊断83

六、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方法学评价85

一、 新生儿婴儿低血糖症94

第三节 低血糖症94

三、 餐后低血糖95

二、 成人空腹低血糖症95

一、 半乳糖代谢导演96

第四节 糖代谢的先天性异常96

四、 无症状低血糖96

五、 甲苯磺丁脲耐受试验96

三、 糖原累积病97

二、 果糖代谢异常97

一、 糖尿病的诊断指标98

第五节 糖尿病检测指标的评价98

小结99

三、 糖尿病病程和疗效的实验室监控99

二、 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指标99

一、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100

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100

第五章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100

一、 载脂蛋白的蛋白组成与特征102

第二节 载脂蛋白102

二、 血浆脂蛋白特征102

二、 载脂蛋白基因结构与表型103

第三节 脂蛋白受体107

一、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08

三、 清道夫受体110

二、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10

二、 肝酯酶112

一、 脂蛋白脂肪酶112

第四节 脂代谢有关酶类与特殊蛋白质112

四、 HMGCoA还原酶113

三、 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113

五、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114

二、 内源性脂质代谢115

一、 外源性脂质代谢115

第五节 脂蛋白代谢115

第六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116

一、 高脂蛋白血症分裂117

三、 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118

二、 低脂蛋白血症118

一、 动脉粥样硬化的概述119

第七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119

二、 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依据与危险因素120

三、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121

四、 高密度脂蛋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122

五、 代谢综合征123

一、 高脂血症的治疗目标值124

第八节 高脂蛋白血症的预防和治疗124

二、 高脂血症的饮食与药物治疗125

三、 儿童高脂蛋白血症的监测126

一、 血浆脂质测定127

第九节 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方法学评价127

二、 血浆脂蛋白测定129

四、 血浆脂代谢相关蛋白与酶的测定131

三、 载脂蛋白测定131

五、 脂质相关蛋白基因突变分析132

小结134

一、 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136

第一节 概述136

第六章 诊断酶学136

二、 酶的催化作用机制137

三、 酶的命名、分类与编号138

一、 酶促反应139

第二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139

二、 Km与Vmax140

三、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反应条件的选择141

二、 血清酶的去路143

一、 血清酶的来源143

第三节 血清酶143

三、 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144

四、 血清酶的生理差异145

一、 概述146

第四节 酶活性浓度的测定技术146

二、 酶活性浓度的测定147

三、 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浓度149

四、 工具酶151

五、 血清酶活性浓度测定条件的优化153

六、 酶活性浓度的单位156

七、 系数K值的计算与应用158

八、 临床酶学测定的标准化159

第五节 酶的免疫化学测定160

二、 分类161

一、 概念161

第六节 同工酶及其亚型测定161

三、 分析方法162

第七节 临床常用血清酶、同工酶及其亚型分析165

一、 转氨酶及其同工酶166

二、 γ-俗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工酶167

三、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和亚型168

四、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169

五、 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170

六、 酸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171

七、 淀粉酶及其同工酶172

八、 脂肪酶173

小结174

九、 胆碱酯酶174

第一节 重要微量元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177

第七章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代谢紊乱177

一、 铁178

二、 碘179

三、 锌180

四、 硒181

五、 铜182

六、 铬183

七、 锰184

八、 钴185

九、 有害的微量元素186

一、 脂溶性维生素188

第二节 维生素的代谢、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188

二、 水溶性维生素191

第三节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检测195

一、 微量元素的检测196

二、 维生素的检测197

小结199

一、 水平衡200

第一节 体液平衡200

第八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200

二、 体液中的电解质201

一、 水平衡紊乱202

第二节 体液平衡紊乱202

二、 钠平衡紊乱203

三、 钾平衡紊乱204

一、 钠、钾测定205

第三节 体液钠钾氯测定205

二、 氯的测定207

第四节 血气分析208

一、 血液气体特性209

二、 H-H公式在血气分析中的应用210

三、 血中的氧212

四、 血气分析仪215

一、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219

第五节 酸碱平衡紊乱219

二、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223

三、 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224

小结228

二、 肝脏的生物化学代谢229

一、 肝脏的解剖结构特点229

第九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229

第一节 肝脏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化学功能229

三、 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改变230

一、 生物转化的概述231

第二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231

三、 药物的生物转化233

二、 致癌物质的生物转化233

一、 胆红素代谢及其异常234

第三节 胆红素与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234

二、 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238

一、 肝硬化的临床生物化学240

第四节 肝胆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240

二、 乙醇性肝脏损害的生物化学241

三、 肝昏迷的临床生物化学243

四、 胆石症的临床生物化学245

五、 肝癌的临床生物化学246

第五节 肝胆疾病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247

二、 代谢性肝功能实验248

一、 肝脏分泌与排泄功能实验248

三、 肝胆疾病的临床酶学249

一、 肝脏实验室检查的目的250

第六节 肝功能检验项目选择原则与评价250

四、 肝脏疾病的特殊检查250

三、 肝脏功能实验的评价251

二、 肝功能实验项目的选择原则与组合251

小结252

一、 肾脏的基本结构254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54

第十章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254

三、 肾小球滤过功能255

二、 肾脏的基本功能255

四、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257

一、 肾脏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258

第二节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258

二、 尿蛋白和尿酶检查265

一、 血、尿中尿素测定269

第三节 常见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和评价269

二、 血、尿中肌酐测定270

三、 血、尿中尿酸测定271

二、 肾病综合征272

一、 急性肾小球肾炎272

第四节 常邮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272

三、 糖尿病肾病273

四、 肾小管性酸中毒274

五、 急性肾功能衰竭275

六、 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276

小结278

七、 全身性疾病的肾脏损害278

一、 解剖和生理279

第一节 概述279

第十一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279

二、 病理280

一、 概述281

第二节 冠心病危险因素学说281

二、 与生物化学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282

第三节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284

二、 传统的心肌酶谱285

一、 历史演变285

三、 心肌肌钙蛋白287

四、 肌红蛋白292

五、 正在探索中的新标志物294

六、 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297

一、 B钠尿肽302

第四节 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生物化学改变302

二、 高血压病的生物化学改变303

小结305

一、 胃306

第一节 胃肠胰功能概述306

第十二章 胃肠胰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306

二、 胰腺309

三、 肠311

四、 胃肠道激素314

一、 胃粘膜屏障损害与消化性溃疡317

第二节 胃肠胰病理生理317

二、 胰腺炎319

三、 营养、吸收和消化不良320

四、 胃肠胰内分泌肿瘤321

一、 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324

第三节 胃肠胰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324

二、 胃肠胰疾病时实验室检查的改变326

三、 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328

小结329

第一节 钙和磷的代谢及调节331

第十三章 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331

一、 钙和磷的生理功能332

三、 钙和磷及骨代谢的激素调节333

二、 钙和磷的代谢333

第二节 钙和磷代谢紊乱336

二、 磷代谢异常337

一、 钙代谢异常337

二、 镁的代谢338

一、 镁的生理功能338

第三节 镁代谢及其异常338

一、 骨代谢标志物339

第四节 骨代谢异常的临床生物化学339

三、 镁代谢异常339

二、 代谢性骨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342

一、 钙、磷、镁的实验室检查344

第五节 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实验室检查344

二、 钙和磷及骨代谢调节激素测定346

三、 骨代谢标志物测定347

小结348

一、 红细胞的生成350

第一节 红细胞结构与功能概述350

第十四章 红细胞代谢紊乱350

三、 红细胞胞质351

二、 成熟红细胞351

四、 红细胞膜的组成与结构352

二、 红细胞代谢途径355

一、 红细胞代谢特点355

第二节 成熟红细胞的代谢355

三、 红细胞的氧化还原体系357

第三节 血红蛋白代谢紊乱358

一、 血红蛋白结构及其代谢359

二、 血红蛋白运氧机制363

三、 血红蛋白代谢异常及其相关疾病364

二、 膜结构异常367

一、 能量代谢障碍367

第四节 溶血机制367

三、 酶与蛋白质异常369

二、 红细胞的老化370

一、 红细胞中自由基的来源370

第五节 自由基与红细胞老化370

三、 抗氧化剂的防御作用371

一、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372

第六节 红细胞代谢异常的检测372

四、 红细胞老化的氧化损伤机制372

四、 卟啉测定373

三、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373

二、 结合珠蛋白测定373

八、 血红蛋白电冰374

七、 亨氏小体测定374

五、 游离红细胞原卟啉测定374

六、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374

小结375

二、 激素化学本质与分类376

一、 内分泌调控376

第十五章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376

第一节 概述376

一、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及调节377

第二节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377

三、 内分泌疾病常用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及价值377

三、 生长激素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断379

二、 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379

四、 催乳素瘤的生物化学诊断381

一、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生物化学及分泌调节382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382

二、 甲状腺功能紊乱383

三、 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诊断384

一、 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功能紊乱388

第四节 肾上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388

二、 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功能紊乱390

三、 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393

四、 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诊断394

一、 性激素的生理与生物化学398

第五节 性激素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398

二、 性腺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400

三、 性激素紊乱性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402

第六节 激素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405

小结406

一、 脑脊液的形成,功能与血脑屏障407

第一节 概述407

第十六章 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407

二、 神经组织的生物化学特点409

三、 神经递质的生物化学411

四、 神经生长因子与神经营养因子412

第二节 神经和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413

一、 神经变性的生物化学基础414

二、 帕金森病417

三、 亨廷顿病418

四、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419

五、 阿尔茨海默病421

六、 精神分裂症423

第三节 神经和精神疾病生物化学诊断424

一、 蛋白质检查425

三、 神经递质的检查426

二、 酶活力测定426

小结427

四、 基因诊断427

一、 胚胎和胎儿的发育428

第一节 正常妊娠428

第十七章 妊娠的临床生物化学428

二、 胎盘429

三、 羊水431

四、 妊娠对母体的影响432

一、 妊娠的早期诊断434

第二节 妊娠的生物化学诊断434

第三节 妊娠期的母体疾患435

二、 异位妊娠的诊断435

二、 妊娠与肝脏疾患436

一、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436

一、 早产437

第四节 妊娠中的胎儿疾患437

三、 妊娠与肾功能衰竭437

三、 胎儿肺成熟度评价试验438

二、 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38

四、 胎儿的先天性缺陷440

二、 胎儿先天缺陷的妊娠母体筛查实验443

一、 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状况评价443

第五节 妊娠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评价443

小结444

五、 实验室检查的注意事项444

三、 胎儿肺成熟度的评价444

四、 妊娠时母体的相关疾病444

第一节 概述446

第十八章 体液仲瘤标志物446

二、 仲瘤标志物的概念447

一、 仲瘤标志物的发展史447

三、 临床应用范围449

第二节 酶类肿瘤标志物451

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452

二、 乳酸脱氢酶452

一、 碱性磷酸酶452

四、 前列腺特异抗原453

六、 γ-谷氨酸转肽酶454

五、 谷胱甘肽-S-转移酶454

一、 降钙素455

第三节 激素类标志物455

四、 激素受体456

三、 儿茶酚胺类物质456

二、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456

一、 甲胎蛋白457

第四节 胚胎抗原457

第五节 特殊蛋白质类标志458

二、 癌胚抗原458

三、 鳞状细胞癌抗原459

二、 组织多肽抗原、特异性组织多肽抗原459

一、 角蛋白459

一、 CA125460

第六节 糖蛋白类抗原460

四、 铁蛋白460

二、 CA15-3461

五、 CA19-9462

四、 CA 549462

三、 CA 27-29462

八、 CA 72-4463

七、 CA242463

六、 CA50463

二、 myc基因蛋白464

一、 ras基因蛋白464

第七节 血中癌基因蛋白464

一、 唾液酸和唾液酸酰基转移酶465

第八节 其他肿瘤标志物465

三、 erbB-2基因蛋白465

四、 p53抑癌基因蛋白465

五、 bcl基因蛋白465

一、 肿瘤标志物的评估466

第九节 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466

二、 多胺466

二、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468

三、 多种标志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469

小结470

一、 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471

第一节 概论471

第十九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471

二、 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473

一、 药动学模型474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及有关参数的应用474

二、 单室模型一级消除动力学475

第三节 治疗药物监测依据479

三、 非线性动力学消除479

二、 药动学原因480

一、 药效学原因480

一、 常用标本及收集481

第四节 治疗药物监测标本及预处理481

二、 取样时间482

三、 样品预处理483

一、 光谱法484

第五节 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及评价484

三、 免疫化学法485

二、 色谱法485

一、 强心甙类486

第六节 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的主要药物486

四、 其他技术486

二、 抗癫痫药487

三、 环孢素489

四、 茶碱490

五、 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药491

六、 氨基甙类抗生素492

七、 抗心律失常药493

第七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494

小结495

一、 连续流动式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496

第一节 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类型496

第二十章 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应用与原理496

二、 离心式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497

三、 分立式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498

四、 干化学式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502

第二节 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性能及评价504

一、 生物化学自动分析仪性能505

二、 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性能评价指标506

一、 分析方法的种类507

第三节 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507

二、 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实验参数的设置510

三、 实验用水质量及生物化学实验室条件511

小结514

汉英索引516

英汉索引544

主要参考文献5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