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UG NX基础及应用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UG NX基础及应用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2361087.jpg)
- 曾向阳,谢国明,王学平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8161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91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604页
- 主题词:工业产品(学科: 计算机辅助设计 学科: 图形软件) 工业产品 计算机辅助设计 图形软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UG NX基础及应用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3
第1章 UG的主要功能与特点3
1.1 主要功能3
1.2 主要特点5
1.3 主要应用模块(Application)6
第2章 建模方法与步骤10
2.1 产品三维建模方法10
2.2 用UG建模的过程12
第3章 模型显示与对象管理15
3.1 建模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15
3.2 曲线(面)交点的确定规则(Intersection Point)16
3.3 视图与布局(View/Layout)17
3.4 显示属性(Display Attribute)19
3.5 图层与对象管理(Layer)21
3.6 模型在视图中的显示24
4.1 窗口及其功能(Window)28
第4章 UG用户界面28
4.2 对话框及其功能(Dialog)29
4.3 主菜单与下拉菜单的基本功能(Main and Pulldown Menu)32
4.4 快捷菜单及其功能(Popup Menu)36
4.5 工具栏及其功能(Toolbar)36
第5章 UG建模主要准备功能简介38
5.1 图形光标(Cursor)38
5.2 鼠标与键盘操作(Mouse and Keyboard)38
5.3 定制自己的工具栏(Customizing Toolbars)39
5.4 模型文件管理(File Management)41
5.5 模型的显示控制操作(Display Control)45
5.6 选择对象的方法(Object Selection Subfunction,对象选择子功能)49
5.7 对象的删除与恢复(Delete/Undo)53
5.8 对象的隐藏与恢复显示(Blank/Unblank)55
5.9 图层操作(Layer)57
5.10 多视图显示模型(Layout,布局)63
5.11 对象显示属性控制操作(Display,Attribute)67
5.12 确定点的位置(Point Constructor,点构造器)69
5.13 控制坐标系方位(CSYS Constructor,坐标系构造器)77
5.14 方向与辅助轴线(Vector Constructor,矢量构造器)85
5.15 构造无限大的平面(Plane Subfunction,平面子功能)88
5.16 对象的几何变换(Transform)91
5.17 表达式(Expression)104
第二篇 零件基本建模——实体特征110
第6章 多实体合成——实体布尔运算110
6.1 体、实体与特征(Body/Solid/Feature)110
6.2 实体布尔运算(Boolean Operation)110
6.3 并运算(Unite)111
6.4 差运算(Subtract)112
6.5 交运算(Intersect)114
第7章 参数化草图116
7.1 草图的概念与作用(Sketch)116
7.2 建立草图119
7.3 向草图中添加曲线120
7.4 确定草图形状——形状约束(Constraint)121
7.5 确定草图位置——定位约束(Positioning)127
7.6 通过修改草图曲线改变模型形状128
7.7 草图建立与约束综合实例129
第8章 简单曲线的建立与修改131
8.1 基本建模曲线(Basic Curve)131
8.2 建立直线段(Line)132
8.3 建立完整圆(Circle)137
8.4 建立圆弧段(Arc)139
8.5 曲线间圆角(Curve Fillet)140
8.6 曲线间倒角(Curve Chamfer)144
8.7 曲线的修剪与延长(Trim Curve)147
8.8 修剪曲线拐角(Trim Corner)150
8.9 建立平面曲线图形综合实例152
第9章 建模基准155
9.1 基准特征及其作用(Datum Feature)155
9.2 建立基准面(Datum Plane)155
9.3 建立基准轴(Datum Axis)162
10.2 建立拉伸扫描特征(Extruded Body,拉伸体)165
第10章 由曲线建立实体165
10.1 建立模型的第一个特征165
10.3 建立旋转扫描特征(Revolved Body,旋转体)171
第11章 为模型添加材料174
11.1 建立凸台特征(Boss)174
11.2 特征定位子功能(Feature Positioning)175
11.3 建立矩形凸垫特征(Pad)182
11.4 添加材料方法建模综合实例183
第12章 从模型去除材料185
12.1 建立圆孔特征(Hole)185
12.2 建立腔特征(Pocket)187
12.3 建立直槽特征(Slot)189
12.4 建立环槽特征(Groove)192
12.5 实体的修剪(Trim Body,修剪体)195
12.6 去除材料方法建模综合实例196
第13章 体素特征建模198
13.1 建立长方体(Block,块)198
13.2 建立圆柱体(Cylinder)200
13.3 建立圆锥体(Cone)202
13.4 建立球体(Sphere)204
13.5 用体素特征建模综合实例205
第三篇 零件复杂建模——实体特征进阶209
第14章 复杂曲线的建立与修改209
14.1 建立样条曲线(Spline)209
14.2 由点定义的样条曲线(Spline by Points)214
14.3 由极点定义的样条曲线(Spline by Poles)216
14.4 建立正多边形曲线(Polygon)217
14.5 建立常用二次曲线(Conic Curve)218
14.6 建立螺旋线(Helix)221
14.7 建立指定规律的曲线(Law Curve,规律曲线)224
14.8 曲线间的过渡(Bridge Curve,桥接曲线)228
14.9 曲线偏移复制(Offset Curve,偏置曲线)232
14.10 建立表面之间的截交线(Intersection Curve,相交曲线)234
14.11 建立截面轮廓线(Section Curve,截面曲线)235
14.12 抽取实体上的特征曲线(Extract Curve,抽取曲线)238
14.13 多段曲线的连接(Join Curve,连接曲线)243
14.14 曲线向表面投影(Project Curve,投影曲线)243
14.15 改变曲线的长度(Edit Arc Length)246
14.16 曲线分割成多段(Divide Curve,分割曲线)247
14.17 修改曲线的建立参数(Edit Curve Parameters)249
第15章 模型细化252
15.1 实体边缘线倒圆(Edge Blend,边倒圆)252
15.2 实体表面间倒圆(Face Blend,面倒圆)263
15.3 实体边缘线倒角(Edge Chamfer,边倒角)269
15.4 实体拔斜度(Taper)272
15.5 实体内部镂空(Hollow)275
15.6 模型细化综合实例278
15.7 在模型表面上刻字280
第16章 特征复制284
16.1 特征的环形阵列引用(Circular Array Instance)284
16.2 特征的矩形阵列引用(Rectangular Array Instance)287
16.3 特征镜像复制(Mirror Feature)288
16.4 实体镜像复制(Mirror Body)289
16.5 特征复制综合实例290
第17章 特征的修改292
17.1 模型导航工具(Model Navigator)292
17.2 特征删除操作(Delete Feature)295
17.3 特征隐藏与显示(Suppress/Unsuppress Feature,抑制/反抑制)296
17.4 修改特征的形状参数(Edit Feature Parameters)297
17.5 修改特征的定位参数(Edit Feature Positioning)300
17.6 改变特征的建立顺序(Reorder Feature,特征重排序)302
17.7 删除模型参数(Delete Parameters)303
第四篇 零件复杂建模——自由形状特征306
第18章 自由形状特征与片体概述306
18.1 曲面、自由形状特征与片体306
18.2 片体在实体建模中的作用307
18.3 建立片体的方法308
18.4 本篇涉及的菜单和工具栏310
18.5 描述曲面和片体的参数311
18.6 建立片体时的布尔操作312
18.7 建立片体时的技巧314
第19章 通过点构造片体的方法316
19.1 通过定义点建立片体(Through Points)316
19.2 通过极点建立片体(From Poles)319
第20章 通过曲线构造片体的方法322
20.1 通过曲线建立片体(Through Curves)322
20.2 通过曲线网格建立片体(Through Curve Mesh)327
20.3 通过曲线扫描建立片体(Swept)331
20.4 建立直纹面片体(Ruled)337
第21章 构造片体的其他方法339
21.1 片体缝合(Sew)339
21.2 多片体间过渡(Bridge,片体桥接)342
21.3 片体修剪(Trimmed Sheet)344
21.4 片体扩展(Extension)347
21.5 规律片体扩展(Law Extension)350
21.6 建立扩大片体(Enlarge)352
21.7 片体偏移复制(Offset Surface,片体偏置)354
第22章 片体的编辑357
22.1 移动片体的定义点(Move Defining Point)357
22.2 移动片体的极点(Move Pole)360
22.3 用模板控制片体形状(Global shaping,模板造型)363
22.4 修改片体的边界形状(Edit Sheet Boundary)369
22.5 修改片体的定义参数(Edit Sheet Parameters)372
第23章 自由形状建模综合练习375
第五篇 产品建模——装配389
第24章 UG装配模块概述389
24.1 UG装配的概念与特点(Assembly)389
24.2 主模型方法(Master Model)392
24.3 装配中的上下文设计(Design in Context)392
24.4 装配中的相关性(Assembly Associativity)393
24.5 装配主菜单,工具栏与快捷菜单394
25.1 添加已存零部件到装配中(Add Existing Component)398
第25章 创建装配模型398
25.2 在装配中创建新的零部件(Create New Component)399
25.3 装配位置关系约束(Mate Condition,配对条件)401
25.4 完成装配建模的方法与过程409
25.5 装配建模综合实例411
第26章 装配引用集417
26.1 引用集及其作用(Reference Set)417
26.2 创建与修改引用集417
26.3 在装配中替换引用集(Replace Reference Set)418
26.4 创建与替换引用集的实例419
第27章 装配导航工具421
27.1 装配导航器概述(Assembly Navigator)421
27.2 利用装配导航器编辑装配的实例423
第28章 装配爆炸图425
28.1 装配爆炸图的概念(Exploded View)425
28.2 创建爆炸图(Create Exploded View)426
28.3 编辑爆炸图(Edit Exploded View)426
28.4 隐藏/显示爆炸(Hide/Show Explosion)427
28.5 隐藏/显示爆炸图中的组件(Hide/Show Component)428
28.6 爆炸图综合实例429
第六篇 平面工程图433
第29章 平面工程图概述433
29.1 UG平面工程图的建立特点433
29.2 UG制图模块的用户界面(UG/Drafting)434
29.3 UG平面工程图模块的环境变量和默认设置438
29.4 UG平面工程图建立的一般过程439
30.1 新建图纸(New Drawing)440
第30章 图纸的定义与修改440
30.2 修改当前图纸参数(Edit Current Drawing)441
30.3 打开已存图纸(Open Drawing)442
第31章 建立视图443
31.1 添加模型视图到图纸中(Import View,输入视图)443
31.2 建立正投影视图(Orthographic View)446
31.3 建立辅助视图(Auxiliary View)447
31.4 建立局部放大视图(Detail View,详细视图)448
31.5 建立全剖视图(Simple Section Cut)450
31.6 建立半剖视图(Half Section Cut)452
31.7 建立阶梯剖视图(Stepped Section Cut)453
31.8 建立旋转剖视图(Revolved Section Cut)454
31.9 建立局部剖视图(Break-Out Section,轴截剖)456
31.10 建立断开视图(Broken View)458
31.11 剖视图与剖面图460
31.12 建立视图综合练习461
第32章 视图布局462
32.1 移动与复制视图(Move/Copy View)462
32.2 视图间对齐(Align View)463
32.3 视图的删除(Remove View)466
32.4 修改视图参数(Edit View)466
32.5 重新定义视图边界(Define View Boundary)467
第33章 视图的局部修改471
33.1 依赖于视图的编辑(View Dependent Edit)471
33.2 修改剖视符号的显示格式(Section Line Display)472
33.3 修改剖切线及其剖切位置(Section Line)473
33.4 自定义剖面线(Crosshatching)474
33.5 修改自定义剖面线的边界(Crosshatch Boundary)475
33.6 视图更新(Update Views)476
第34章 图纸标注478
34.1 标注中心线(Utility Symbol,实用符号)478
34.2 标注尺寸(Dimension)481
34.3 标注坐标尺寸(Ordinate Dimension)489
34.4 标注文字与形位公差(Annotation,注释)493
34.5 标注标志符号(ID Symbol)498
34.6 标注表面粗糙度(Surface Finish Symbol)499
34.7 如何标注汉字501
34.8 在尺寸交叉处实现断开502
34.9 修改标注对象的参数(Annotation Preferences)502
34.10 修改标注对象的位置(Origin Tool,原点工具)505
34.11 编辑标注对象与视图的相关性(Drafting Object Associativity)508
34.12 装配模型平面工程图的建立510
34.13 建立装配图明细栏(Parts List,零部件表)511
34.14 图框和标题栏设计515
第七篇 其他功能520
第35章 信息查询520
35.1 查询对象信息(Object Information)520
35.2 查询特征信息(Feature Information)521
第36章 对象与模型分析526
36.1 常规参数分析:距离、角度、面积、质量、几何特性526
36.2 分析曲线的几何特性(Analysis Curve)536
36.3 分析表面的几何特性(Analysis Face)539
第37章 参数预设置545
37.1 对象的显示属性(Object Display)545
37.2 图线宽度显示控制(Line Width)547
37.3 透视功能(Perspective)547
37.4 表面半透明显示控制(Translucency)548
37.5 对象选择方法(Object Selection)549
37.6 工作平面内的辅助栅格(Work Plane Grid)551
37.7 草图默认参数(Sketch Preferences)553
37.8 建模参数设置(Modeling Preferences)555
37.9 图纸视图中各图线的显示控制(View Display)559
37.10 UG的环境变量(Environment Variables)566
37.11 UG的默认参数文件(Default Files)567
第38章 绘图机设置与图纸输出570
38.1 用系统打印机打印图纸(Print)570
38.2 绘图机参数设置(Plotter Configuration)571
38.3 用绘图机输出图纸(Plot)573
39.1 UG的图形数据交换(Data Exchange)579
第39章 数据交换579
39.2 UG与AutoCAD之间的数据交换(UG?DXF)587
39.3 如何解决数据交换中遇到的问题588
第40章 常见应用问题解答589
40.1 如何申请WebKey589
40.2 如何建立用户自定义符号589
40.3 如何转换部件的单位590
40.4 如何浏览UG参数模型的建立过程590
40.5 如何修改非参数模型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