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牍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许同莘著;王毓,孔德兴校点 著
- 出版社: 北京:档案出版社
- ISBN:7800191907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牍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1
上古三代1
目录1
象刑五刑始于苗 周礼赅夏商典制15
春秋战国15
读法15
法轻重 文献通考论周礼不可行读书奏15
成案 周公九刑吕刑 孔疏论三代用15
剂唐虞以前已有档案周人断狱用殷时15
初词讼已繁君民皆受法令约束 约15
发源礼文在简牍中尚书六体夏书15
商书 周书周初文告与东周有别15
刻木为之简牍之别简牍为诸子百家之15
正名百物黄帝史官孔甲作盘盂书 书契15
书契为决事而作黄帝书言决事者黄帝15
文释用字之义结绳以后书契以前文字15
文字始于号令卦为施行政教之具说15
勾践誓国人之辞商鞅变法令苏秦张仪24
书檄苏秦上书用韵语荀卿书牍创赋体24
南子论书契之得失方望溪论礼失之故24
春秋简牍用籀文篆文隶书24
卷二24
秦24
秋时告君与告同僚文式墨子为名家24
孔子论政必先正名鲁侯命孔子之辞春24
管仲用权谋出于不得已子产治国之文24
管子书中号令之辞管仲论荐人才之辞24
春秋无世官之守 春秋赖人才转移时世24
文字专制始于秦李斯为秦文之枢纽李27
斯请除文学诗书百家议李斯议论反复27
文章政事分途自李斯始秦法亦有得古人遗27
意者秦上书有章表奏驳四品文书抬行27
始秦 隶书草书27
汉27
奏牒状各体者刀笔吏 蔡邕独断言章奏50
之式王充论衡言移书之式奏记 诏50
记符檄 尺一 狱辞 署诺 尺50
牍书公文用刻印 上书不书姓 露布50
说文解字奏汉儒说经引当代事汉碑备50
文书盛之以囊宋人所得汉简近人50
所得汉简函检封浘章程版简缣纸50
四种 条教刻石50
卷三50
魏晋六朝50
汉文章致用盛于明章以后 东汉以笺奏试孝50
史书令史文字谬误说文许冲进50
伪者谶记之害孔疏释经论及汉法50
教者掾吏有经明行修之士条教之务虚50
廉经生试章句之无益 汉公牍之有关风50
所载移檄牒教王充论儒生文吏得失 东50
汉文有讽谏之遗刘歆移书过亢 汉书50
史记三王世家备章奏格式魏相言汉故事50
公孙弘请置博士弟子议举五经博士状50
汉文书训辞深厚汉武非尽罢百家之言50
符仪 关事仪外上事内处报下令仪69
令书自内出下外仪 板文签记谘陈69
龙书记篇疏证 宋书礼志文书仪注 笺仪69
辞列辞仪注令式之书跳行 文称中69
谢 称具札称纲纪 称死罪69
南北朝69
袁准内表不可婚议 六朝文用散体者 文69
六朝人深于礼学 贺循父在为出母服议69
沈约弹文 礼贤下士之文 议礼之文69
正山涛启事清谈门第 婚姻69
曹操败坏风气 荀或陈群之匡救九品中69
笔之分 记室之繁文体总论 文心雕69
文案程式计帐户籍颜之推论次文体 行78
卷四78
押 黄白纸 赤籍铅轴78
隋78
崔亮停年格 判 教 榜 列辞78
迁洛后文染华风北学深芜 北魏法严78
北魏之初文书疏简崔浩上五寅元历表78
北朝亦有文笔之分苏绰大诰苏绰制78
隋文体屡变牛弘请开献书之路刘炫论80
吏事得失隋人矫空疏之敝刘炫自状80
何妥疏言时弊隋制兼南北之遗80
唐80
用骈语能吏不善判词 颜直卿判词105
取士胜于经义 元结春陵行与奏免科率状105
唐人不讳言时政唐幕府能得士晚唐幕府105
文不足取 唐笺启开宋四六之先 唐判词105
五代105
唐六典言文书之制少林寺柏谷庄碑 公105
牍有批始于唐 下官上行之文有用批者105
言上行下判可判闻公文平出阙字105
文有应用之名记文书格式之书八行105
白居易诗意 讽谕诗与请赎魏征宅奏105
杜佑通典成于居幕府时唐科举程文105
与元载书禁隔断练湖状刘晏理财之术105
韩文不能挽当时风气刘晏文可取刘晏105
官牒 韩柳政绩略同韩柳公牍优劣105
论淮西事宜状 荐樊宗师状 论新注学105
骨干韩愈奏状如其文进平淮西碑表105
辞房杜文笔不能救时姚宋少华词而乏105
文馆学士教 唐诏书义正词腴唐奏议多浮105
唐初文兼华实 秦王告少林寺文 秦王置105
举业不切于政事 杜甫文不如诗 诗赋105
南唐文 后周停废佛寺牒110
宋(金附)110
卷五110
袭吉文可法 李袭吉答晋王问牛希济表110
五代文沿唐人余波五代文人多韬晦李110
章论罗隐应用集五代判词冯道110
书仪 称案呈 称当职 公文结衔有姓154
事业 永嘉事功之学 薛季宣与王枢密札154
更革社仓事宜申省状南宋吏事综练154
讲学裨于国事宋末学者务实际 宋四六154
用途之广宋判词不用四六宋判词及榜154
文用四六者榜文用四言五言者考词154
贴黄小贴子札子谘报司马温公154
陈状式公人家状式粉壁榜示用楷书154
无名自书札奏代判檄牌 人户154
坊刻文告之书自编判牍辽金纪载阙154
漏 金用法惨酷 金末风俗赵秉文德154
运议 金末牒文之一154
卷六154
元154
子陈傅良告谕百姓榜文黄震论社仓154
侵界状文人不知兵事王安石制置条例154
宋太祖开国规模宋君臣讲家法而不谙于时154
势 宋宰相废坐论之礼宋太宗振起文教154
徐铉进说文表中书门下刻说文牒154
宋初古文未振赵普田锡诸人论边事范154
仲淹举欧阳修充掌书记奏范仲淹吕夷简议154
建都 欧文论事有冗长处 欧阳修论契丹154
免移军治状陆九渊乞筑城札子陆九渊154
议 熙宁新法利害 刘挚乞复钱禁疏熟154
边事当求之幕职官游师雄乞罢造船札154
子宋幕职官成就不如汉唐宋宰执受事154
例有条奏 宋台谏与宰相并峙 包拯奏议154
简明议论烦为积弱之因科举之法愈改154
而愈敝 道学非迂腐朱熹劝谕救荒事宜154
劝农文 洞学榜 劝立社仓榜申154
敝文献之家 袁桷修辽金宋三史搜访遗174
书状元制用夷变夏元辖境广漠而记载174
色目人试士法贡吏法元官文书程174
牍议论警辟者经世大典 元人论公牍之174
式174
卷七174
明174
有阙用人论根脚元行省长官用蒙古人174
牒元人立法尽心民事 龙兴路设社长牒174
讲学各路儒学刻书浙西廉访司刻诗文174
提学状元人论许鲁斋 元各路官司朔望174
之要 许衡议中书大事疏 许衡辞免京兆174
中书省文奉旨通行者 姚枢陈治平及救时174
诏令译自蒙古文者 元诏旨出汉人秉笔者174
元人植基不固元公牍不可以常理论 元174
元立法为具文 元立法注重技术 元174
字愈杂 批判亦以八股为之八股出于元202
坤文有八股格调东林党祸之始高攀龙202
劾贪污御史疏 复社声气明屡申文字浮202
泛之禁嘉隆以后章奏之繁明季公牍文202
帖海瑞文如八股者吕坤风宪约吕202
人杂剧八股文贻害之故明人论时文之202
害明公牍可取者李化龙牌行铸铜鼎铭202
文 明会典所载 文书程式 文移纸式202
卷八202
清202
梦阳等倡复古文 李梦阳等议论肤廓 王守202
九县告示海瑞文字之激海瑞禀巡按揭202
南赣乡约 归有光以古文为公移 归有光202
仁讲学不重读书王守仁褒崇陆氏子孙文202
丘濬诸疏能持大体 邵宝请祀先儒状李202
王恕 王恕与人书 丘濬进大学衍义补奏202
文集不存奏疏 宋讷守边策略 刻奏议始见于202
八股程文之害 明牍为八股文变体明初人202
人才太学教士承上命汉唐经术至明而尽变202
明循元制而失精意 明初科举之法 制义销磨202
股之害 清初能变风气之故 禁朋党243
旧之说学堂章程保存国粹清文不受八243
幕友佐治 靳辅用陈潢田文镜用邬先生243
送文 辨认钦州老界摺张文襄无调停新243
札鲍超文 张文襄论学贵通 张文襄禁馈243
论善政不主社仓 军旅之学 胡林翼243
姚鼐曾国藩曾国藩批牍得礼学精意243
幕友多绍兴人之故 幕友无秘本 幕243
友著闻者 资治新书 例案陈璧请除243
书吏奏 洋务 施炳燮 清初题奏本字243
数限制清末改题为奏会典行文之式243
督责之法 电报243
卷九243
辞命上243
子 孙星衍复河南布政司辨伏羲陵文 经学243
理学真伪于成龙详川抚查采楠木文陆243
清初文革晚明之敝清初禁刻墨卷程文243
王士祯施闰章判词清初学者不为徇俗之论243
清公牍受学术影响孙奇逢之学 魏243
象枢陈教化根本疏颜李之学 李塨论治243
牍之法 汤文正论学派及修志刻书文牍243
史地家偏见义理考据辞章会通之学243
宋学家之敝 顾黄之学 徐乾学用古243
钱议及除三藩虐政疏 考据辑佚 朱筠请243
开馆校书褶子阮元进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摺243
今文古文之争刘逢禄张贞女狱议汉学243
家之敝历史地理之学 李兆洛言水利书243
陇其申直隶学院文 尹会一考察州县分社文243
战国权变齐湣王遗楚怀王书秦昭襄260
辞命下260
蛮书载唐与百济南诏会盟事剑南节度使与南诏书(以上唐季)契丹尊视南唐契丹致南唐书五代交邻之事不足道李袭吉为李克用致朱温书(以上南唐五代)卷十260
南北朝互致侮嫚之辞魏太武帝与宋太祖书宋兖州刺史移魏平南府文魏宁南将军移宋豫州书及宋豫州刺史答移(以上南北朝)唐和藩名义特严 唐武宗赐回鹘可汗书唐与吐蕃盟文260
王遗楚怀王书战国人根柢浅薄(以上战国)两汉无外交 汉与匈奴盟约(以上汉)蜀陈震移吴关候书蜀吴盟文(以上三国)南北朝使者不知大体260
秋列国盟辞成言要言要盟 孔子折260
外托之民意 措辞浑涵(以上春秋列国)260
冲之辞盟誓不足恃人臣无外交对260
辞命不贵直笔 史通论聘问之辞 春260
盟辞有副本大夫九能 孔子论辞命260
辞命之源 辞命掌于祝史会盟主以王人260
虑通商口岸之解释洋商在口岸机制土287
为全局枢纽者 马关条约之害李鸿章远287
贷任便课税为空言条约须于无字句处287
鲁士公使照会总署旧档即史料条约之287
中外通商同治间始知有万国公法 总署致布287
斯立约(以上明清之际)287
满蒙通好满洲蒙古誓辞清初与俄罗287
着眼交涉文牍称谓之变迁曾国藩札法287
国总领事论教案文庚子保护东南电文287
致各国外部照会文法洋文入奏折用洋287
文亦须雅驯(以上清季)287
牍髓目次287
卷一 内篇287
西夏高丽使人之别宋时玩视边界文移287
宋徽宗与金国誓书 金太祖回宋誓书287
宋君臣不知边事 宋真宗与契丹誓书寇287
准富弼 庆历誓书胜于澶渊之役宋287
回契丹通问国书宋回契丹告哀国书华287
戎鲁卫信录宋使者多失职宋接待契丹287
宋时奸民私运书籍出境宋时应付外人入境287
多尔衮致史可法书史可法答多尔衮书287
南宋初年有制胜之势秦桧诸人误国之罪287
金史持平之论汉人秉笔金廷者之悖287
北行日记 金末乞粮于宋(以上宋辽金)287
满洲老档明清辽东定界誓辞袁崇焕答287
议和书七大恨明人议辽事颠倒是非287
积学第一晓事第二立诚第三322
得中第四养耻第五去忍第六322
卷二外篇322
述指第一法后第二通俗第三371
酌雅第四甄微第五虑远第六371
附录治牍须知371
校点后记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