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新理念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宏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90000798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新理念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学科创新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
第一节 创新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1
第二节 创新教育论产生的现实背景2
一、 社会现实2
二、 教育实践3
第三节 学科创新教育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理论12
一、 创新教育的基本含义12
二、 “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的区别13
三、 学科创新教育的概念界说14
四、 学科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14
第二章 学科创新教育的基本要素19
第一节 学科课程改革19
一、 学科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19
二、 学科课程改革的途径20
三、 国外课程改革的实践23
四、 我国的课程改革28
第二节 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33
一、 教学的含义和教与学的关系35
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学改革的展望——寻求多方位、一体化的教育内容37
三、 教学改革的途径39
第三节 引进现代教育技术51
一、 现代教育技术是实施学科创新教育的有效手段52
二、 我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面临的问题52
三、 余杭市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探索53
第三章 学科创新教育的特征、基本原则和实践要素55
第一节 学科创新教育的特征55
一、 预期性55
二、 参与性56
三、 新颖性57
第二节 学科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57
一、 基础性原则57
二、 层次性原则58
三、 自主性原则59
四、 实践性原则61
五、 民主性原则62
六、 互动性原则63
七、 开放性原则64
八、 综合创新性原则65
第三节 学科创新教育的实践要素66
一、 创立新的教育理念66
二、 创新型的环境68
三、 创新型的教师71
第四节 学科创新教育的取向76
一、 人的现代化77
二、 人的素质现代化80
第四章 注意发展形象思维,建立两种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上)85
第一节 教学过程理论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85
一、 教学过程的本质86
二、 教学过程的动力86
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87
三、 教学过程的整体性87
第二节 发展形象思维,把两种思维结合起来,是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完善88
一、 观察力89
二、 图形(图像)教学95
三、 技能与思维97
四、 审美与情感103
五、 结论107
第五章 注意发展形象思维,建立两种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下)109
第一节 教学模式109
一、 教学过程的多样性109
二、 教学模式110
三、 教学模式与思维111
第二节 两种思维结合的学科教学新模式113
一、 语文阅读教学中两种思维结合的教学模式113
二、 平面几何教学中两种思维结合的教学模式115
三、 中学地理读图教学的模式116
四、 绘画课的教学模式119
五、 体育课的教学模式120
第三节 思维的特点121
一、 抽象思维的特点121
二、 形象思维的特点124
第四节 发展思维的几个教学原则128
一、 思维中心的原则129
二、 思维重演的原则130
三、 新旧知识联系的原则131
四、 直观、情境性原则132
第五节 多媒体教学——两种思维结合的教学好形式133
一、 媒体、教学媒体133
二、 教学媒体的理论基础及其功能133
三、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137
第一节 概述139
一、 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分类139
第六章 重构教学方法体系139
二、 教学方法体系重构的基本思路140
第二节 常用的教学方法141
一、 讲授法*141+++二、 谈话法142
三、 演示法142
四、 练习法143
五、 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143
一、 自学的重要性144
第三节 自学法144
六、 讨论法144
二、 课内自学145
三、 课外阅读148
第四节 探索法149
一、 探索法的意义149
二、 课内探索式学习150
三、 实验课的探索教学154
第五节 想象法154
一、 再造想象155
二、 创造想象157
第六节 直觉法160
一、 图形训练160
二、 观察与实验160
三、 审美活动161
第七章 创新性教学策略163
第一节 创新性教学的一般策略163
一、 确定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目标163
二、 制定创新素质培养的教学计划165
三、 用创新性教学思想指导备课165
四、 实现创新能力学科化、具体化166
五、 按照创新性教学思想改革作业与考试167
第二节 创新性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167
一、 营造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和环境168
二、 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独立学习的最大的时空168
四、 注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169
三、 创设创新性的问题情境169
五、 改革现行的班组授课组织形式170
第三节 创新性学习171
一、 创新性学习的内涵171
二、 创新性学习的特征172
三、 引导学生成为创新性学习者174
第八章 创新性教学与创新性教师179
第一节 创新性教师是实现创新性教学的前途179
二、 全新的教育观念180
第二节 创新性教师的基本素质180
一、 崇高的职业理想180
三、 合理的知识结构183
四、 熟练的教学监控能力184
五、 娴熟的管理艺术184
附1:直面误区:失落的理论与困惑的实践187
附2: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231
附3:创新教育实例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