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与生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业与生态
  • 于秀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4419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工业-环境生态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业与生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工业发展的特点1

1.1.1 工业的含义1

1.1.2 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3

1.2 工业生产的特点5

1.2.1 工业生产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6

1.2.2 工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7

1.3 工业污染及其影响8

1.3.1 工业污染的来源与危害8

1.3.2 工业生产与全球性环境问题13

1.4 人口增长对工业及生态的影响15

1.4.1 世界人口增长动态15

1.4.2 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冲击和压力16

1.5 人类对工业发展历程的反思21

1.5.1 生态学家的思考21

1.5.2 对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局限性的反思23

1.5.3 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24

1.5.4 对技术进步的反思25

1.6 新的发展模式28

1.6.1 社会的发展战略28

1.5.5 对工业管理模式的反思28

1.6.2 科技发展的模式31

1.6.3 生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2

参考文献33

第2章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34

2.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34

2.1.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34

2.1.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35

2.1.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6

2.2.1 在整个工业领域实施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技术革命37

2.2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37

2.2.2 建立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有效约束与激励机制38

2.2.3 与环境保护目标相协调的产业政策的制定39

2.2.4 加强政府职能与市场调节作用的结合40

2.3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41

2.3.1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1

2.3.2 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42

2.4 生态工业——解决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46

2.4.1 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46

2.4.2 生态工业学术研究48

2.4.3 生态工业的研究内容49

2.4.4 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51

2.4.5 建立生态工业的措施52

参考文献54

第3章 自然生态系统与工业生态系统55

3.1 生态学发展产生的影响55

3.1.1 生态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55

3.1.2 生态学对政治的影响56

3.1.3 生态学对经济的影响56

3.2 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特征58

3.2.1 生态系统的概念58

3.2.2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58

3.2.3 生态系统的功能61

3.2.4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66

3.3 工业生态系统67

3.3.1 现代工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67

3.3.2 自然生态系统对工业生态系统的启迪68

3.3.3 工业体系的进化70

参考文献70

3.4 工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异同73

3.4.1 工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同之处73

3.4.2 两类生态系统的不同之处74

3.5 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的比较74

3.6 工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75

3.6.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75

3.6.2 工业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76

3.6.3 工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77

第4章 工业与生态关系的研究方法80

4.1 工业代谢分析80

4.1.1 工业代谢分析方法80

4.1.2 工业代谢的度量81

4.1.3 工业代谢研究的应用82

4.1.4 材料流分析83

4.2 生命周期评价87

4.2.1 生命周期评价的产生和发展88

4.2.2 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发展89

4.2.3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89

4.3 清洁生产及清洁生产审计93

4.3.1 清洁生产的内涵93

4.3.2 清洁生产审计94

4.3.3 清洁生产的方法与途径96

4.3.4 推行清洁生产的影响因素99

4.3.5 清洁生产的意义99

4.3.6 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100

4.3.7 清洁生产现状101

4.3.8 阜阳化工总厂清洁生产实例105

4.4 非物质化服务107

4.4.1 非物质化的概念107

4.4.2 非物质化的影响因素107

4.4.3 非物质化的推动力108

4.4.4 非物质化的评价方法109

4.5 环境材料111

4.5.1 环境材料产生的背景111

4.4.5 非物质化的意义111

4.5.2 环境材料的概念及研究内容112

4.5.3 环境材料的发展现状及技术方法113

4.5.4 生命周期评价与环境材料118

4.5.5 环境材料的发展及意义118

4.6 环境友好产品118

4.6.1 环境友好产品的研究内容118

4.6.2 产品的生态设计119

4.6.3 产品环境标志123

参考文献128

5.1.1 工业转型的研究129

5.1 工业生态化建设的研究内容129

第5章 工业生态化实施途径129

5.1.2 工业生态化建设的层次132

5.1.3 工业生态化建设技术136

5.1.4 工业生态化建设与管理137

5.2 工业企业生态化建设139

5.2.1 企业生态化战略139

5.2.2 企业生态化的支持技术141

5.2.3 我国生态化企业建设实例147

5.3.1 工业园区及其环境管理156

5.3 生态工业园规划与建设156

5.3.2 生态工业园的类型与设计157

5.3.3 国内外生态工业园的研究与实践160

参考文献170

第6章 环保产业与工业污染防治172

6.1 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72

6.1.1 国际环保产业的发展172

6.1.2 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173

6.2 水污染防治174

6.2.1 水污染174

6.2.2 水污染的防治178

6.2.3 废水的回用185

6.3 大气污染的防治187

6.3.1 大气污染187

6.3.2 大气污染的防治193

6.4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208

6.4.1 固体废弃物污染208

6.4.2 固体废物处理209

6.4.3 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214

参考文献217

7.1.1 生态工程学218

7.1 生态工程学概述218

第7章 生态工程与生态恢复218

7.1.2 生态工程学原理219

7.1.3 生态工程模型221

7.1.4 生态工程设计221

7.2 生态恢复基本理论与研究概况224

7.2.1 生态恢复基本概念224

7.2.2 生态恢复理论225

7.2.3 生态恢复研究概况228

7.3 受损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恢复229

7.3.1 受损生态系统的特征229

7.3.2 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231

参考文献238

第8章 循环经济239

8.1 循环经济的内涵和保障239

8.1.1 循环经济的起源239

8.1.2 循环经济的内涵240

8.1.3 循环经济的框架241

8.1.4 循环经济的作用242

8.2 循环经济的制度保证243

8.2.1 环境责任243

8.2.2 法律支撑244

8.2.3 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245

8.3 循环经济的实践246

8.3.1 垃圾中淘金247

8.3.2 材料的再生循环利用248

8.3.3 产品的回收与循环利用252

8.4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及循环经济255

8.4.1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及循环经济的共同点256

8.4.2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及循环经济的联系257

参考文献257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59

附录2 《德国循环经济法》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