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法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法概论
  • 李瑛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3448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国际法概述1

一、 国际法的名称2

二、 国际法的定义和特征3

三、 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的区别4

第二节 国际法的渊源5

一、 国际法渊源的含义和定义5

二、 国际法渊源的内容7

第三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10

一、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10

二、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实际联系12

三、 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13

四、 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15

第四节 中国与国际法17

一、 古代中国的“国际法”17

二、 近代西方国际法传入中国19

三、 新中国对国际法的贡献20

第二章 国际法基本原则23

第一节 概说23

一、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23

二、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24

三、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内容26

第二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7

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产生27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28

一、 国际法主体的概念36

第一节 国际法主体的概述36

第三章 国际法主体36

二、 国际法主体的范围37

第二节 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国家40

一、 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40

二、 国家的要素41

三、 国家的种类42

四、 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5

第三节 国际法上的承认48

一、 承认的概念和特征48

二、 承认的种类49

三、 承认的方式52

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承认的实践53

四、 法律上的承认的法律效果53

第四节 国际法上的继承54

一、 国家继承55

二、 政府的继承58

三、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继承59

第五节 国家责任60

一、 国家责任的概念60

二、 国家责任的构成条件61

三、 国家责任的形式64

第四章 国家领土66

第一节 国家领土概述66

一、 国家领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66

二、 国家领土的意义67

一、 内水的概念及法律地位69

二、 内水的主要组成部分69

第二节 内水69

第三节 国家领土的取得和变更72

一、 传统国际法的领土变更方法73

二、 现代国际法变更领土的新方式76

第四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78

一、 边界及其划分78

二、 边境制度80

三、 中国的边界问题81

第五节 南极和北极84

一、 南极及其法律地位84

二、 北极及其法律地位85

第一节 概述87

一、 海洋法的概念87

第五章 海洋法87

二、 我国的海洋立法88

第二节 内海89

一、 内海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89

二、 我国的港口制度90

三、 内海湾和内海峡91

第三节 领海93

一、 海的概念93

二、 领海的宽度94

三、 领海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94

四、 中国的领海制度96

第四节 毗连区97

一、 毗连区的概念和法律地位97

二、 我国的毗连区制度98

一、 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和法律地位99

第五节 专属经济区99

二、 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制度100

三、 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界限的划定101

第六节 公海101

一、 公海的概念101

二、 公海的法律地位102

三、 公海的法律制度103

第七节 大陆架105

一、 概述105

二、 大陆架的法律地位106

三、 中国大陆架问题107

第八节 国际海底区域107

一、 概述107

二、 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108

三、 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制度109

第六章 空间法111

第一节 空气空间与航空法111

一、 空气空间的概念和法律地位111

二、 国际航空法112

三、 国际航空制度114

第二节 空中劫持116

一、 关于空中动持的国际公约116

二、 有关空中动持的国际法律制度117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和实践120

第三节 外层空间法122

一、 外层空间的概念及法律地位122

二、 外层空间法的国际条约122

三、 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的制度124

四、 外空活动的其他法律问题129

第一节 国籍134

一、 国籍的概念和意义134

第七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134

二、 国籍的取得136

三、 国籍的丧失与恢复139

四、 国籍的冲突140

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141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143

一、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143

二、 外国人入境、居留和出境144

三、 外国人待遇的一般原则146

四、 我国关于外国人入境、居留和出境的规定148

一、 庇护150

第三节 庇护和引渡150

二、 引渡151

第八章 外交关系法156

第一节 外交关系概述156

一、 外交156

二、 外交机关157

第二节 使馆及其人员159

一、 使馆的建立和使馆的职务159

二、 使馆人员161

三、 外交代表职务的开始和终止162

第三节 外交特权与豁免权162

一、 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根据162

二、 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主要内容163

第四节 领事制度167

三、 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适用范围167

一、 领事的等级的派遣168

二、 领事的职务168

三、 领事特权与豁免169

四、 我国的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和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170

第九章 条约法173

第一节 概述173

一、 条约的定义和特征173

二、 条约的种类和名称174

三、 条约法公约177

第二节 缔结条约的程序178

一、 缔约的资格178

二、 缔约条约的程序179

二、 条约的保留181

第三节 条约的加入、保留和登记181

一、 条约的加入181

三、 条约的登记182

第四节 条约的效力183

一、 条约的生效及其适用范围183

二、 条约的失效184

三、 条约的解释186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的程序法186

第十章 国际组织与联合国190

第一节 国际组织概述190

一、 国际组织的概念和特征190

二、 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191

第二节 联合国192

一、 联合国的建立192

二、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194

三、 联合国的会员国195

四、 联合国的主要机关197

第三节 联合国专门机构200

一、 概说200

二、 主要的联合国专门机构201

第十一章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204

第一节 概述204

一、 国际争端的概念和性质204

二、 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和方法205

第二节 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206

一、 谈判与协商206

二、 斡旋207

三、 调停207

四、 国际调查与和解208

第三节 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209

一、 国际仲裁209

二、 司法解决212

第四节 国际组织解决国际争端的程序215

一、 联合国解决争端的程序215

二、 区域性国际组织解决争端程序218

第十二章 战争法220

第一节 概述220

一、 战争的概念220

二、 战争的特征220

第二节 战争的开始与结束221

一、 战争的开始221

二、 战争开始的法律后果222

三、 战争的结束223

第三节 战争法规224

一、 战争法的概念及主要原则224

二、 战争法规的基本内容225

第四节 战时中立230

一、 战时中立的概念230

二、 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230

第五节 战争犯罪及其责任231

一、 战争犯罪的概念231

二、 战争犯罪责任232

三、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罪犯审判233

四、 联合国确认纽伦堡的东京审判原则234

五、 两大军事法庭追究个人刑事责任对国际法发展的意义234

一、 人权的概念236

第一节 概述236

第十三章 国际人权法236

二、 国际人权法的概念237

第二节 国际人权文件238

一、 《世界人权宣言》238

二、 1966年联合国国际人权公约239

第三节 国际人权的基本内容241

一、 集体人权241

二、 个人人权243

第四节 中国与国际人权246

一、 尊重基本人权,反对一切践踏民族自决和实行种族歧视的政策247

二、 反对任何国家利用人权问题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标准和发展模式,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247

三、 各级参与国际人权活动,促进人权的国际合作248

附录:《国际法概论》教学大纲2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