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闻职业道德案例评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闻职业道德案例评析
  • 陈桂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9562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闻职业道德案例评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必须面对的选择:私利还是公信力1

案例一:有偿新闻使记者在长城非法集资案中为虎作伥2

评析:4

1.有偿新闻:“寻租”活动在新闻领域的变异4

2.社会影响力:寻租者向新闻界谋求的“租金”5

3.新闻媒体在长城非法集资案事发后的反思5

案例二:新闻记者戳穿“国际标王”骗局6

1.案例一与案例二的比较分析及启示7

评析:7

2.新闻媒体的经营伦理规范9

3.媒体发布广告的规范10

总评:10

1.新闻从业人员道德滑坡的深层次原因11

2.现有新闻媒体公信力下降的原因12

3.维护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原则和方法12

第二章 使命感在灾区升华14

案例一:锦州有线电视台记者扬晔壮烈牺牲15

案例二:松花江上生死26小时16

案例三:1998年夏季抗洪救灾中新闻记者英勇事迹摘录19

评析:对记者甘冒风险行为的动因分析20

案例四:东视记者支援铜陵铁矿抢险22

案例五:一条“人民记者万岁”标语的由来24

案例六:新华社福建分社“旱鸭子”记者水中救人25

评析25

1. 中国记者与外国记者在灾难现场不同行为的比较分析25

2. 媒体对灾难的正确关注可促进社会形成共同关心灾区的合力26

案例七:一则没有公开发表的“新闻”26

1.案例七与同时期灾情报道的比较27

评析:27

2.有关灾情(水灾)报道的国家政策规定29

3. 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灾情报道分寸的把握29

总评:30

1.新闻工作者在受灾现场的双重角色30

2.注意灾情片面宣传对公众的负面效应31

4. 灾情报道的原则32

第三章 走近战争的新闻记者34

案例一:奔赴南联盟的中国记者34

案例二:战火硝烟中的中国记者36

1.视死如归的敬业精神38

评析:38

2.坚持真理39

3.吃苦耐劳的精神39

4.冒险精神39

案例三:南斯拉夫新闻工作者以笔为“矛”,以身做“盾”,捍卫新闻阵地40

案例四:南斯拉夫国家电视台遭轰炸实景40

2. 誓死捍卫新闻阵地41

案例五:西方媒体报道科索沃什么41

1. 坚持新闻媒体正常运作41

评析:41

案例六:一位西主记者的呼吁:警惕美国消息42

案例七:两位美国“铁嘴”现场采访中国大使的几个问题42

案例八:记者无国界组织揭露北约操纵新闻报道真相43

评析:44

1.西方新闻媒体在科索沃战争中的帮凶角色44

2.对西方国家新闻客观、公正的本质分析45

总评46

1.议题设置:西方新闻媒体误导舆论屡试不爽的利器47

2.西方新闻自由实质48

3.坚持正义——我国对国际战争报道的原则49

4.维护国际新闻职业守则,中国新闻媒体获取国际地位势在必行50

第四章 台湾传播史上的一场灾难 白案报道引发新闻媒体道德危机53

案例:54

风风雨雨的14天——影视明星白冰冰之女白晓燕被绑架撕票始末54

媒体在白案初期的表现产生的不良后果与社会影响56

1.部分媒体抢先报道致使案件提前曝光56

2.新闻媒体贴身采访,不顾当事人尊严,妨碍警方办案58

3.过度炒作新闻,造成对社会的负面影响59

230天的逃亡与追逐,陈进兴最终被处死刑60

陈进兴投书媒体主动放话,媒体配合刊登为人利用62

媒体争相现场直播采访 陈进兴成为媒体焦点人物63

罪犯出书混淆视听 媒体不当美化陈进兴67

评析:67

1.关于白晓燕案报道的道德伦理决策67

2.台湾新闻评议会对绑架案的相关决议69

3.关于新闻媒体的道德自律的思考71

4.相关罪案、突发事件的报道原则72

第五章 实现新闻自由与保障个人隐私的合理平衡74

案例一:英国王妃戴安娜之死75

评析:追逐名人隐私,帕帕拉齐行不引起争议79

案例二:查尔斯王子之子受媒体干扰81

案例三:爱德华王子未婚妻苏菲的半裸照片被公开82

案例四:克林顿家庭的隐私83

案例五:一代影星阮玲之死84

案例六:日本导演分丹十三之死84

案例七:日本媒体刊登首相小渊的垂死照片88

评析:片面追求销量推动“隐私新闻”的发展89

总评:媒体处于相对强势地位,应多考虑当事人隐私权92

第六章 媒体罔顾社会责任 新闻炒作误导受众94

案例一:部分香港媒体不适当报道陈健康事件94

案例二:《苹果日报》记者行贿警方获取新闻资料102

评析:《苹果日报》采集新闻手法暴露出香港某些媒体的弊端105

案例三:台湾报刊专访刑事犯,抹杀是非标准107

案例四:美国雅虎(Yahoo!)网站为链接种族歧视站点而道歉108

案例五:英国小报高价购买里森犯罪故事108

案例六:日本部分媒体为军国主义思想招魂109

案例七:德国电视台公然造假,拼凑所谓俄军在车臣“暴行”110

评析:媒体疏于把关 模糊社会是非界限112

第七章 有胆有识 为民申冤114

案例一:《申报》追踪报道杨乃武一案,促使冤案得以昭雪114

评析:主持清议,据实直书118

案例二:《法制日报》记者揭露警察滥杀无辜的“苍天血证”120

案例三:《光明日报》读者陈宗立揭露杀人犯杨小民重罪轻判123

评析:无私无畏,一身正气127

总评:正义与胆识的力量128

第八章 真实的新闻信息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130

案例一:美国《华盛顿邮报》女记者珍妮·库克杜撰《吉米的遭遇》130

案例二:美国《亚特兰大宪法报》刊登“无毛怪物”的虚假报道131

评析:新闻不是“制造”出来的132

案例三:美国大选的尴尬局面与媒体报道的尴尬133

案例四:CNN与《时代》采写的关于美军用毒气杀死反叛者报道失实134

评析:不实报道带来信任危机136

案例五:《南方周末》刊登虚构作品《袭警案》137

案例六:《长春晚报》等关于“熊掌风波”的虚假报道138

案例七:原《惠州晚报》记者包国军造假始末140

案例八:假新闻《重庆出现读报女郎》出笼记142

案例九:一个屡次炮制假新闻的“法律宣传工作者”143

评析:追名逐利必然抛弃真实原则144

案例十:《中国青年报》的“愚人新闻”145

评析: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146

总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48

案例一:中央电视台记者秘闯川西天然林场,揭露非法砍伐行为150

第九章 新形势下的艰险历程150

案例二:新华社记者冒死采访反走私153

评析:甘冒生命危险揭丑恶155

案例三:女记者乔装打工妹卧底合资厂156

案例四:女记者为三千打工者讨回400万拖欠工资158

评析:深入群众,深入实际159

案例五:记者曝光赌博机后,宿舍遭不明歹徒枪击160

评析:论监督需要支持和保护162

总评:积极、正确地开展论监督163

案例一:假新闻“中国第一个网上葬礼”追踪前后165

第十章 互联网络对传统新闻道德的冲击165

案例二:网络假新闻摘录168

评析:169

1 网络媒体对新闻真实性的冲击169

2 新闻媒体利用网络信息的原则170

案例三:因特网里的性幻想狂171

评析:172

1 有关贝克尔案的争论172

2 赛博空间的道德失范173

案例四:密特朗总统的“秘密”174

案例五:中国首起电子邮件侵权案始末175

评析:网络媒体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176

案例六:因特网的广告黄案177

案例七:中国首例“网络传黄”案告破177

评析:179

1 美国社会各界对托马斯案的反应179

2 互联网成为电脑色情罪案的温床179

3 各国禁杀电脑黄毒的措施180

案例八:网络媒体救了朱令181

案例九:小雷顿异国救人181

1 网络媒体的特点182

评析:网络媒体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182

总评:新闻伦理道德建设要与媒体技术的进步相辅相成182

2 网络媒体伦理道德的特点183

3网络媒体对传统新闻道德的冲击184

4 面对网络媒体冲击,传统新闻道德的重组186

附录一 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二则188

附录二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0

附录三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193

附录四 互联网站人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197

附录五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2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