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生物资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生物资源](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2345389.jpg)
- 李铁民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4383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环境生物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生物资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形成的背景1
1.2 必要性2
第2章 环境与生物资源4
2.1 环境4
2.1.1 环境的概念4
2.1.2 环境问题6
2.1.3 环境保护8
2.1.4 环境科学12
2.2 资源15
2.2.1 资源的概念15
2.2.2 资源的属性16
2.2.3 资源的分类18
2.2.4 资源科学20
2.3 生物资源22
2.3.1 生物资源的概念22
2.3.2 生物资源的属性和分类23
2.3.3 生物资源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4
2.4 环境生物资源25
2.4.1 环境生物资源的概念和属性25
2.4.2 环境生物资源的分类25
2.4.3 环境生物资源的环境功能25
2.4.4 环境生物资源的研究目的、对象和内容31
第3章 用于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环境生物资源33
3.1 生物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33
3.1.1 环境质量定义及基本内涵33
3.1.2 生物监测的概念34
3.1.3 生物监测与评价的特点34
3.1.4 环境生物资源与生物监测与评价35
3.2 用于大气环境监测及评价的环境生物资源36
3.2.1 大气的组成及大气污染36
3.2.2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37
3.2.3 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38
3.2.4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38
3.2.5 利用植物的伤害症状进行监测与评价51
3.2.6 利用地衣、苔藓进行监测57
3.2.7 利用植物群落监测58
3.2.8 利用微生物监测58
3.2.9 环境影响评价61
3.3 用于水体环境监测及评价的环境生物资源61
3.3.1 水体污染62
3.3.2 水体的主要污染物62
3.3.3 环境生物资源与水污染监测63
3.3.4 水体污染的生物群落监测法64
3.3.5 细菌学检验监测法71
3.3.6 水环境质量的评价73
3.4 用于土壤环境监测及评价的环境生物资源75
3.4.1 土壤污染的特征75
3.4.2 土壤污染的来源76
3.4.3 土壤的自净作用77
3.4.4 土壤的生物污染77
3.4.5 土壤污染对生物的影响78
3.4.6 土壤环境的生物监测与评价80
第4章 用于环境净化的环境生物资源84
4.1 用于环境净化的环境生物资源的基本特征和研究内容84
4.1.1 用于环境净化的微生物资源84
4.1.2 用于环境净化的原生动物资源99
4.1.3 用于环境净化的植物资源101
4.2 用于大气环境净化的环境生态资源105
4.2.1 植物资源在防治大气污染中的作用105
4.2.2 大气污染的生物治理技术111
4.3 用于水体环境净化的环境生物资源120
4.3.1 废水生物处理的作用原理120
4.3.2 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工艺类型122
4.3.3 废水生物处理中的主要生物资源126
4.4 用于土壤环境净化的环境生物资源136
4.4.1 生物修复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36
4.4.2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原理137
4.4.3 用于土壤环境净化的主要环境生物资源139
4.5 用于污染事故补救的环境生物资源140
4.5.1 用于污染事故补救的主要环境生物资源140
4.5.2 污染事故的生物补救技术140
第5章 生态恢复中的环境生物资源143
5.1 生态恢复及生态恢复中的环境生物资源143
5.1.1 生态恢复的研究概述143
5.1.2 生态恢复中环境生物资源147
5.2 荒漠化生态恢复中环境生物资源150
5.2.1 荒漠和荒漠的动物及主要植被150
5.2.2 荒漠化的定义及类型150
5.2.3 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151
5.2.4 荒漠化生态恢复中的环境生物资源152
5.2.5 环境生物资源在荒漠化恢复中的应用154
5.3 草地生态恢复中的环境生物资源155
5.3.1 草地及草地动物和主要植被155
5.3.2 草地与环境的关系156
5.3.3 草地退化原因及其生态恢复的重要意义156
5.3.4 草地生态恢复的方法157
5.3.5 草地生态恢复中的环境生物资源157
5.3.6 环境生物资源在草地生态恢复中的实际应用159
5.4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环境生物资源159
5.4.1 矿区废弃地的类型及特点159
5.4.2 矿区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的危害160
5.4.3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要求160
5.4.4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环境生物资源161
5.4.5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实例162
5.5 森林生态恢复中的环境生物资源163
5.5.1 森林及森林动物和主要植被163
5.5.2 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163
5.5.3 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危害164
5.5.4 森林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164
5.5.5 森林生态恢复的方法165
5.5.6 森林生态恢复的典型实例166
5.6 湿地生态恢复中的环境生物资源166
5.6.1 湿地的定义及类型167
5.6.2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作用167
5.6.3 湿地恢复研究进展168
5.6.4 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要求和遵循的原则169
5.6.5 湿地生态恢复的成功范例170
第6章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171
6.1 概述171
6.1.1 生物技术的产生171
6.1.2 传统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171
6.1.3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生物技术171
6.2 基因工程与环境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172
6.2.1 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基础172
6.2.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监测评价中的应用189
6.2.3 基因工程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95
6.3 细胞工程与环境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198
6.3.1 概述198
6.3.2 微生物细胞工程199
6.3.3 植物细胞工程200
6.3.4 细胞工程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205
6.4 细胞酶工程206
6.4.1 酶的发酵生产及分离纯化206
6.4.2 酶分子的改造212
6.4.3 固定化技术及酶反应器215
6.4.4 生物传感器222
6.5 发酵工程与环境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228
6.5.1 概述228
6.5.2 微生物发酵过程229
6.5.3 发酵操作方式及工艺控制232
6.5.4 发酵设备238
6.5.5 发酵工程在净化处理环境污染中的应用241
6.6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生态安全性244
6.6.1 基因工程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244
6.6.2 工业用基因工程产品的危险性244
6.6.3 基因工程技术潜藏着对基因和物种资源的破坏性影响245
6.6.4 基因工程技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影响245
6.6.5 基因工程技术具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制性245
第7章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资源的保护247
7.1 生物多样性概述247
7.1.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组成247
7.1.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48
7.2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及其原因249
7.2.1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249
7.2.2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251
7.3 中国生物多样性状况252
7.3.1 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252
7.3.2 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252
7.4 生物多样性保护254
7.4.1 《生物多样性公约》254
7.4.2 生物多样性保护256
7.4.3 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中国257
7.5 环境生物资源的保护260
第8章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262
8.1 可持续发展262
8.1.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262
8.1.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264
8.1.3 世界已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时代264
8.1.4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68
8.2 环境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270
8.2.1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271
8.2.2 环境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273
附录274
参考文献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