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
  • 魏永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2183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1章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体系结构概述1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1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过程1

编者的话1

1.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4

1.1.3 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5

1.1.4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6

1.2.2 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划分7

1.2.3 按网络传输技术划分7

1.2 计算机网络分类7

1.2.1 按不同的网络技术划分7

1.2.4 按使用范围划分8

1.2.5 其他的网络分类方式8

1.2.6 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8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9

1.3.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9

1.4.1 协议分层10

1.3.2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0

1.4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10

1.4.2 接口与服务11

1.4.3 服务与协议的关系12

1.5 ISO-OSI参考模型13

1.5.1 OSI参考模型——七层结构13

1.5.2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14

1.5.3 OSI参考模型15

1.6 TCP/IP协议集15

1.6.1 TCP/IP参考模型15

1.6.2 IP协议17

1.6.3 TCP协议与UDP协议21

1.7 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和网络标准化组织23

1.7.1 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23

1.7.2 网络标准化组织24

1.8 习题26

2.1 数据通信概论27

2.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7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27

2.1.2 通信方式31

2.1.3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32

2.2 数据编码技术37

2.2.1 模拟数据编码37

2.2.2 数字数据编码38

2.2.3 模拟数据数字化40

2.3 多路复用技术41

2.3.2 时分多路复用42

2.3.1 频分多路复用42

2.3.3 码分多路复用(CDMA)44

2.4 数据交换技术46

2.4.1 电路交换46

2.4.2 报文交换47

2.4.3 分组交换48

2.5 传输介质50

2.5.1 双绞线50

2.5.3 光纤电缆51

2.5.2 同轴电缆51

2.5.4 无线传输介质52

2.6 差错控制54

2.6.1 差错类型54

2.6.2 差错控制方法55

2.6.3 奇偶校验码55

2.6.4 校验和57

2.6.5 循环冗余码(CRC)57

2.6.6 海明码60

2.7 流量控制技术61

2.7.1 停止—等待控制方法62

2.7.2 滑动窗口控制方法62

2.8 PC机通信64

2.8.1 物理接口65

2.8.2 EIA-232的DTE与DCE连接66

2.8.3 串行通信的实现方法67

2.8.4 调制解调器69

2.9 习题71

3.1.2 局域网络的定义73

3.1.1 局域网络的产生和发展73

3.1 局域网概述73

第3章 计算机局域网络73

3.1.3 局域网的应用74

3.1.4 局域网的分类75

3.1.5 局域网的组成76

3.1.6 传输介质76

3.2 局域网协议76

3.2.1 局域网(LAN)标准类型76

3.2.2 局域网(LAN)协议结构77

3.2.3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78

3.2.4 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79

3.3 局域网拓扑结构79

3.3.1 总线型网络79

3.3.2 星形网络81

3.3.3 环形网络82

3.3.4 树形网络83

3.4 局域网络介质访问控制84

3.4.1 争用84

3.3.5 网状形网络84

3.4.2 令牌传递85

3.4.3 轮询86

3.4.4 几种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比较86

3.5 以太网络87

3.5.1 以太网的发展87

3.5.2 以太网的基本知识87

3.5.3 常见的以太网组网方式90

3.5.4 以太网寻址93

3.6.1 令牌环网的体系结构94

3.6 令牌环网络94

3.6.2 令牌环网的工作原理95

3.6.3 令牌环网中的帧格式95

3.6.4 令牌环网的维护96

3.7 令牌总线97

3.7.1 IEEE802.4标准的发展97

3.7.2 令牌总线网的工作原理98

3.7.3 令牌总线MAC帧格式98

3.7.4 令牌总线的维护99

3.8.1 什么是FDDI100

3.8 FDDI100

3.8.2 FDDI的特点101

3.8.3 FDDI的工作原理101

3.8.4 FDDI的拓扑结构102

3.8.5 FDDI的数据编码102

3.8.6 时钟偏移103

3.8.7 FDDl的帧格式104

3.8.8 FDDI的可靠性104

3.9.2 100Mbit/s Ethernet系列105

3.9.1 以太网发展阶段105

3.9 高速以太网络105

3.9.3 千兆位以太网与万兆位以太网107

3.10 综合布线技术109

3.10.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109

3.10.2 综合布线系统所使用的组网器件112

3.10.3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113

3.10.4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114

3.10.5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114

3.11 习题116

3.10.6 综合布线系统发展趋势116

第4章 交换式局域网络118

4.1 交换的基本概念118

4.1.1 三种交换技术118

4.1.2 网络带宽瓶颈与交换网络技术119

4.2 从共享到交换的以太网络119

4.2.1 共享式以太网119

4.2.2 交换式以太网121

4.3.1 基本的第二层交换技术124

4.3 以太网络交换机及交换技术124

4.3.2 交换机内部的交换方式128

4.3.3 生成树协议(STP)129

4.4 交换机的配置133

4.5 多层交换技术142

4.6 虚拟局域网VLAN143

4.6.1 VLAN概述143

4.6.2 VLAN成员关系的设置145

4.6.3 交换机间的链路146

4.6.4 VLAN管道协议148

4.6.5 VLAN的配置152

4.6.6 VLAN和生成树153

4.6.7 VLAN间的路由选择154

4.7 交换式以太网组网技术及应用157

4.8 习题160

第5章 网络互联与路由技术162

5.1 网络互联概述162

5.2.1 中继器(repeater)163

5.2 网络互联设备163

5.2.2 网桥(bridge)164

5.2.3 路由器(router)165

5.2.4 网关(gateway)168

5.3 配置路由器169

5.3.1 路由器组件169

5.3.2 路由器启动顺序170

5.3.3 关于配置路由器172

5.4 路由技术174

5.4.1 静态路由174

5.4.2 动态路由选择协议177

5.5.1 路由信息协议RIP181

5.5 配置动态路由选择协议181

5.5.2 RIP应用举例183

5.5.3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186

5.5.4 IGRP应用举例189

5.5.5 IGRP路由选择更新举例192

5.6 习题195

6.1.1 广域网的产生197

6.1.2 广域网的结构及其与其他通信网的关系197

6.1 广域网的定义与结构197

第6章 广域网197

6.2 通信基础网198

6.2.1 光纤通信及SDH/PDH光网络199

6.2.2 公共电话网络(PSTN)203

6.2.3 接入网技术204

6.3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212

6.3.1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基本概念212

6.3.3 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214

6.3.2 ISDN的网络功能214

6.4 公共X.25分组交换网216

6.4.1 分组交换网的构成216

6.4.2 分组交换网的基本原理217

6.4.3 分组交换网提供的服务方式218

6.4.4 分组交换网采用的X.25建议219

6.5 公共数字数据网221

6.5.1 数字数据网(DDN)概述221

6.5.2 数字数据网的基本原理223

6.5.3 DDN的网络结构228

6.5.4 DDN网的业务种类229

6.6 帧中继网230

6.6.1 帧中继产生的背景230

6.6.2 帧中继的技术原理230

6.6.3 帧中继的接入设备231

6.6.4 帧中继网络管理231

6.7 ATM232

6.7.1 ATM的传输原理232

6.7.2 ATM信元的结构233

6.7.3 信头差错控制234

6.7.4 ATM的功能235

6.7.5 ATM数字交叉连接系统236

6.7.7 基于ATM技术的B-ISDN239

6.7.8 基于ATM的ADSL接入240

6.8 移动通信与GPRS技术241

6.8.1 GSM数字蜂窝系统241

6.8.2 GPRS243

6.9 习题245

第7章 Internet与intranet246

7.1 网络应用模式的发展246

7.2 客户机/服务器(C/S)计算模式247

7.3 浏览器/服务器(B/S)计算模式248

7.4 Internet概述249

7.4.1 什么是Internet249

7.4.2 Internet服务250

7.4.3 Internet的组成250

7.5 Internet的接入251

7.4.4 Internet的管理251

7.6 Internet的服务及应用253

7.6.1 E-mail253

7.6.2 WWW255

7.6.3 FTP258

7.6.4 Telnet260

7.6.5 DNS264

7.7 intranet结构与组成266

7.8.1 代理服务268

7.8 代理服务与代理服务器技术268

7.8.2 代理服务器技术269

7.8.3 典型应用——用代理服务器连接intranet和Internet269

7.9 防火墙原理与构成技术270

7.9.1 防火墙的简介270

7.9.2 防火墙的构成技术271

7.10 习题272

8.1 网络安全技术概述273

8.1.1 安全系统的功能273

第8章 网络安全与管理273

8.1.2 常用的安全技术274

8.1.3 安全策略276

8.2 加密技术279

8.2.1 加密技术概述279

8.2.2 对称加密281

8.2.3 非对称加密283

8.3 PKI(公共密钥基础结构)、数字签名与数字证书283

8.3.2 数字签名284

8.3.1 什么是PKI技术284

8.3.3 数字证书285

8.3.4 认证中心(CA)简介286

8.4 网络防病毒技术287

8.4.1 网络防病毒技术概述287

8.4.2 防病毒系统的选择288

8.4.3 防病毒发展趋势290

8.5 网络备份与恢复291

8.5.1 对备份的正确认识291

8.5.2 选择适当的备份介质292

8.5.3 系统灾难的恢复295

8.6 网络管理296

8.6.1 网络管理的概念297

8.6.2 网络管理协议概述298

8.6.3 网络管理新技术300

8.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301

8.7.1 什么是SNMP301

8.7.2 SNMP概述303

8.7.4 SNMP安全性306

8.7.3 Windows2000 SNMP代理的属性306

8.8 网络管理平台与网络管理软件工具308

8.8.1 网络管理平台简介308

8.8.2 网管软件的定义和通用结构309

8.8.3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310

8.8.4 网管软件的分类310

8.8.5 选择一款合适的网管软件311

8.8.6 网管软件的发展趋势及常见的网管软件312

8.9 习题315

9.1.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317

9.1 网络操作系统317

第9章 网络操作系统317

9.1.2 网络操作系统的组成319

9.2 Windows2000概述320

9.2.1 Windows2000的特性320

9.2.2 Windows2000的版本325

9.3 Windows2000用户管理327

9.3.1 基本概念327

9.3.2 用户账户的管理328

9.4 Windows2000资源管理330

9.4.1 利用NTFS管理数据331

9.4.2 通过网络访问文件资源341

9.4.3 Windows2000中的分布式文件系统345

9.4.4 管理打印机资源346

9.5 Windows2000网络服务351

9.5.1 DHCP服务器352

9.5.2 DNS服务器358

9.5.3 WINS服务器364

9.5.4 活动目录服务368

9.6 习题3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