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仪器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仪器分析
  • 吴谋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1602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仪器分析-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仪器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仪器分析学科的性质和分类1

一、分析化学与仪器分析1

二、仪器分析学科的性质1

三、仪器分析的分类2

第二节 仪器分析的分析过程3

第三节 分析仪器4

一、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4

二、分析仪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4

三、仪器分析的应用与学科的发展趋势5

第二章 光谱分析导论6

第一节 概述6

第二节 光与光谱6

一、光的波动性7

二、光的微粒性8

三、电磁波谱8

第三节 原子与分子的能级及电子在能级间的跃迁9

一、原子能级及电子在能级间的跃迁9

二、分子的能级及电子在能级间的跃迁11

三、物质发光的量子解释13

第四节 光谱仪15

第三章 紫外-可见光光谱法17

第一节 概述17

第二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原理17

一、分子能级17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20

三、化合物分子中的跃迁形式与吸收光谱的形成22

四、吸收定律及其偏离28

五、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29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0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30

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分类及特点32

三、仪器操作、测量条件与误差34

四、反应条件的选择37

第四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应用39

一、定性分析应用39

二、定量分析41

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44

第一节 概述44

第二节 基本原理46

一、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发射光谱46

二、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47

三、原子化方法与基态原子浓度48

四、原子吸收的测量49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50

一、仪器基本结构50

二、仪器主要部件51

第四节 干扰及其消除58

一、物理干扰与控制58

二、化学干扰与排除58

三、电离干扰与消除60

四、光谱干扰与消除60

五、背景干扰及其校正60

第五节 分析技术62

一、原子吸收工作条件的选择62

二、分析方法64

三、分析方法评价65

第六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67

一、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67

二、植株中微量元素的测定67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70

第一节 概述70

一、红外光谱的形成70

二、红外光区的划分70

三、红外光谱法的特点71

第二节 红外吸收产生原理与条件72

一、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两个条件72

二、双原子分子振动方程式74

三、多原子分子振动的形式76

四、吸收谱带的强度78

五、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79

六、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81

第三节 红外光谱仪83

一、色散型红外光谱仪83

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85

第四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86

一、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和制样方法87

二、定性分析88

三、定量分析90

第五节 计算机图谱检索91

第六节 红外分析技术的应用93

一、在有机分析方面的应用93

二、在无机分析方面的应用94

三、红外光谱研究络合物94

四、在高分子上的应用95

五、近红外光谱在农业上的应用96

第六章 发射光谱法98

第一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98

一、概述98

二、基本原理99

三、发射光谱仪的基本结构102

第二节 各种类型的原子发射光谱仪112

一、火焰光度计113

二、全谱直读等离子发射光谱仪116

三、ICP-MS法121

四、在农业方面的应用124

第三节 原子荧光光谱法127

一、概述127

二、原子荧光光谱法特点127

三、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28

四、仪器装置130

五、多元素原子荧光分析仪132

六、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132

第四节 分子荧光分析133

一、分子荧光的类型及其主要分析特点133

二、基本原理134

三、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136

四、荧光分析仪138

五、荧光分析应注意的问题139

六、荧光分析应用140

第七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43

第一节 核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144

一、核磁共振现象的产生144

二、核磁共振谱线的特性149

第二节 核磁共振波谱仪157

一、NMR波谱仪的基本组成157

二、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158

三、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160

第三节 核磁共振氢谱160

一、1HNMR谱中的化学位移161

二、1HNMR谱中的耦合作用163

三、1HNMR谱图解析步骤及实例167

第四节 核磁共振碳谱169

一、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169

二、13CNMR谱中的化学位移170

三、耦合常数174

四、碳谱中几种常见的图谱175

五、13CNMR谱图解析步骤及实例176

第五节 定量分析178

一、内标法178

二、外标法179

第八章 质谱分析180

第一节 质谱分析概述180

第二节 基本原理及仪器181

一、基本原理181

二、质谱仪的主要组成部件183

三、化学电离源、场致电离源、场解析电离源、快原子轰击源和二次离子质谱187

四、双聚焦质谱仪190

五、四极滤质器及飞行时间质谱计191

六、仪器性能指标193

第三节 离子的主要类型194

一、质谱的表示方法194

二、质谱中主要离子峰194

第四节 图谱分析197

一、定性分析197

二、定量分析199

第五节 质谱法的应用200

一、合成产物的确认200

二、同位素结合200

三、生物大分子的表征201

四、联用技术分析混合物201

第九章 色谱分析导论204

第一节 色谱分析的历史、定义与分类204

一、色谱分离发展史204

二、色谱分析的定义205

三、色谱法分类206

第二节 色谱分离过程207

第三节 色谱分析中的重要参数209

一、色谱图的重要参数209

二、色谱分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210

三、各种参数对分离的综合影响212

第四节 色谱学基础理论214

一、塔板理论214

二、速率理论217

三、速率公式在气相填充柱色谱中的应用220

四、速率公式在液相填充柱色谱中的应用221

第五节 色谱的定性、定量分析223

一、色谱定性分析223

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225

三、色谱定量分析允许误差范围228

第十章 气相色谱法229

第一节 气相色谱仪229

一、气相色谱仪的流程229

二、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230

第二节 填充柱气相色谱234

一、固体吸附剂235

二、多孔性高聚物237

三、液体固定相238

四、色谱柱的制备243

第三节 毛细管气相色谱244

一、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发展历史244

二、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类型245

三、毛细管气相色谱与填充柱气相色谱的比较246

四、毛细管气相色谱仪和填充柱气相色谱仪的比较248

第四节 裂解气相色谱249

一、裂解气相色谱的特点250

二、裂解色谱的原理和影响裂解反应的因素250

三、裂解器251

四、裂解色谱操作条件254

五、裂解气相色谱应用255

第五节 顶空气相色谱256

一、概述256

二、静态顶空色谱技术257

三、动态顶空色谱技术261

第十一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264

第一节 概述264

一、高效液相色谱和古典液相色谱的比较264

二、HPLC与GC的比较264

第二节 HPLC的类型及类型的选择266

一、液-液色谱法266

二、液-固色谱法266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267

四、凝胶色谱法267

五、液相色谱的简单模型267

六、分离类型的选择268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268

一、流动相输送系统269

二、进样系统271

三、色谱分离系统272

四、检测、记录数据处理系统272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273

一、液-固色谱固定相273

二、液-液色谱固定相274

三、离子交换剂274

四、凝胶色谱固定相275

第五节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276

一、紫外吸收检测器276

二、示差折光检测器277

三、荧光检测器277

四、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77

第六节 液相色谱流动相278

一、对流动相的要求278

二、溶剂强度279

三、液-固色谱流动相的选择279

四、液-液色谱流动相的选择280

五、离子交换色谱流动相的选择280

六、凝胶色谱流动相的选择281

第十二章 超临界流体色谱282

第一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概述282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原理和仪器283

一、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原理283

二、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典型流程283

三、超临界流体色谱仪284

第三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的流动相285

一、超临界流体色谱流动相的种类285

二、超临界流体的溶解性能286

三、超临界流体的改性剂287

第十三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288

第一节 概述288

一、毛细管电泳及其发展288

二、毛细管电泳的特点289

第二节 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290

一、基本概念290

二、毛细管电泳基本分离原理293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295

一、毛细管区带电泳295

二、毛细管凝胶电泳298

三、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300

四、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302

五、毛细管等速聚焦电泳303

第四节 毛细管电泳的检测方法304

第五节 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应用305

一、无机金属离子的分析306

二、蛋白质的分析306

三、核酸片段分析307

四、单糖的分析308

第十四章 毛细管电色谱310

第一节 概述310

一、毛细管电色谱的发展310

二、毛细管电色谱的分类311

三、毛细管电色谱的特点312

第二节 毛细管电色谱的基本原理312

一、分离机理312

二、保留机理313

第三节 毛细管电色谱分离中的有关因素313

一、工作电压313

二、缓冲溶液pH314

三、背景电解质浓度314

四、有机溶剂314

第四节 毛细管电色谱的应用314

一、抗菌素类药物的分析315

二、类胡萝卜素的分析315

参考文献3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