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新科学技术与世界格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新科学技术与世界格局
  • 杨德才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22025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71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新科学技术与世界格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引论1

1.高新科学技术及其发展1

1—1高新科学技术的内涵1

1—2从物理学革命到高新科学到高新技术4

1—3高新科学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9

2.世界格局及其演变11

2—1国际关系、国际局势与世界格局12

2—2决定世界格局的因素14

2—3世界格局的转换17

3.高新科学技术与世界格局的关系20

3—1高新科学技术影响世界格局的途径20

3—2高新科学技术影响世界格局的条件23

3—3世界格局制约高新科学技术的表现26

第一篇高新科学技术的兴起与世界格局的转换29

一、转换前的科学技术背景30

1—1五大列强的科学技术状况30

1—2德国的科学技术重整37

1—3苏联的“电气化”39

4—3科学技术的武备物化43

4—4科学技术对二战的影响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曼哈顿工程”43

5—1“曼哈顿工程”的提出:战争的直接刺激43

5—2“曼哈顿工程”的实施:科技活动的政府干预43

5—3“曼哈顿工程”的完成:高新科技政治功能的体现43

5—4“曼哈顿工程”的结“果”:喜剧还是悲剧43

4—2科学理论的血火洗礼43

六、从对德科学技术基础的瓜分到两极的形成43

6—1二战结束时的多雄43

6—2美国对德人才的占有与人才战略43

6—3苏联对德技术的吸收与加大科教投入43

6—4两大霸主的形成43

第二篇高新科学技术的争霸与两极世界43

2—4同盟国:苏联、中国43

1—4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强国梦43

二、转换中的科学技术43

2—1轴心国:德国、意大利43

2—2轴心国:日本43

2—3同盟国:美国、英国43

4—1又一条看不见的战线43

三、转换中的科学技术优势竞争43

3—1竞争点之一:后盾经济43

3—2竞争点之二:砥砺武器43

3—3竞争点之三:呼应前方43

3—4高新科学技术的兴起四、转换中的科学技术决斗43

七、核竞争、核威胁、核保护、核转移134

7—1核竞争:抢夺制高点134

7—2核威胁:压服异己138

7—3核保护:安抚臣民142

7—4核转移:军事上的新应用145

八、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与“阿波罗”登月149

8—1Sputnik震动美国朝野149

8—2美苏对航天科技的竞争153

8—3军用航天器的较量158

8—4夹缝中诞生的民用航天器161

9—1空间科学技术在竞争中的延伸165

九、“洲际导弹防御系统”与“星球大战”165

9—2隐性军事技术的角逐168

9—3苏联“洲际导弹防御系统”172

9—4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提出175

十、竞争中的科学技术与经济、政治180

10—1科学技术投入上的两强180

10—2世界经济中的两雄184

10—3国际政治中的两霸188

三篇高新科学技术的扩散与世界两极的破缺197

十一、发展大科技的中国与美苏的关系198

11—11956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198

11—2中苏科技合作及其中断200

11—3美国封锁下的中国大科技成果205

11—4中、美、苏大三角的形成208

十二、日本的高新科学技术与对美说“不”214

12—1战后恢复重教育传统214

12—2高效率的技术引进与吸收216

12—3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形成218

12—4高新技术开发及其制高点222

12—5对美国说“不”225

十三、西欧高新科学技术的崛起与欧美联盟的松弛229

13—1战后传统科技成果的充分利用229

13—2地缘战略与欧共体的建立232

13—3高新科技与“尤里卡”计划的提出236

13—4欧美关系的新变化240

十四、东欧科学技术意识与自主意识的协同增长245

14—1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力量的增强245

14—2自主意识的增长249

14—3与西方科学技术的交流252

14—4苏联控制能力的减弱255

十五、科学技术进步中的第三世界对世界两极的冲击259

15—1从国家独立到第三世界形成259

15—2科技意识的增强与社会的发展261

15—3国际舞台上的生力军267

第四篇高新科学技术的多边竞争与世界多极化273

十六、俄罗斯:坚持发展科学技术,重整世界大国形象274

16—1苏东剧变的科学技术背景274

16—2科学技术体制与政策的艰难调整277

16—3经济发展步履蹒跚281

16—4重整大国形象284

十七、美国:科学技术领先,昔日霸基动摇288

17—1基础研究实力雄厚,“关键技术”名列前茅288

17—2科技的绝对优势地位丧失294

17—3经济主宰地位滑落297

17—4力保昔日威风,只是回天无力299

十八、欧盟:地缘的科学技术、经济政治一体化304

18—1加强高新科技合作304

18—2强化一体经济308

18—3推进政治联盟312

十九、中国:“一席之地”与社会主义强国317

19—1高新科技与“一席之地”317

19—2高新技术产业化势头强劲321

19—3“面向”、“依靠”初见成效324

19—4实现国防现代化,维护世界和平328

二十、日本:科技大国?经济大国?政治大国?332

20—1强科技之魂332

20—2壮经济之体337

20—3“醉翁之意不在酒”342

第五篇高新科学技术的均衡进步与世界的和平、发展348

二十一、高新科学技术畸形发展刺激和平349

21—1核电钮:切勿先按!349

21—2生化战:切忌尝试!351

21—3信息战:谁能言优!354

21—4扩军备战:难测祸福!358

二十二、地域性高新科学技术进步的均衡趋势363

221亚太圈363

22—2非洲线363

22—3南美块371

22—4全球性高新科技的均衡进步促进和平374

二十三、高新科学技术功能的均衡拓延377

23—1军事功能犹在377

23—2政治功能尚存380

23—3经济功能加强382

23—4思想文化功能拓深385

23—5高新科技功能的均衡拓延促进世界和平386

二十四、全球问题召唤发展388

24—1人口爆炸:何处容身?388

24—2资源短缺:何以进步?392

24—3环境污染:如何生存?396

24—4可持续发展是唯一出路400

二十五、信息高速公路与地球村405

25—1信息高速公路使地球村成为现实405

25—2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411

25—3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类发展的深远影响415

十十六、航天技术与向地外发展420

26—1地球村民的梦想420

26—2跨出“摇篮”的第一步:近地航天425

26—3探索移民地外之路428

26—4地外城:人类发展的注脚432

第六篇中国在和平与发展世界中的地位和对策435

二十七、中国的国际地位436

27—1自然环境的丰富性436

27—2入文环境的博大性439

27—3科技实力的不可忽视性444

27—4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448

二十八、中国的科学技术对策454

28—1宏观对策:加强“面向”454

28—2载人航天:利用空间458

28—3能源技术:拓宽能源460

28—4生物技术:创新物种463

后记467

主要参考文献4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