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六朝美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功正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 ISBN:7534404177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891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905页
- 主题词:美学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六朝美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我的美学史观3
(代前言)3
第一节美学史的两大板块3
目 录3
第二节“史”的真正涵义5
第三节美学史的结构11
第四节美学史的具体显示途径14
第五节美学史撰写的方法论18
在前代美学史的延伸下28
第一节从经学到玄学、神学到人学28
第一章28
第二节从汉代的审美观念到六朝的审美意识34
第三节从先秦两汉的铺扬风貌到六朝的精约机制40
第四节作为前代美学史中介的西晋之于东晋50
第二章75
历史动因:时代屏幕与合力75
第一节庄园经济·美学形制75
一 庄园经济的基本形态75
二 庄园经济与美学之间的关系83
第二节哲学思潮·美学机体90
一 玄学的渊源及其发展90
二 六朝哲学思潮中涌发的美学范畴99
第三节名士风流·美学进程120
一 六朝士风与前代士风121
二 六朝士风之特征及其与美学之复合关系131
第四节隐逸情调·美学风貌151
一 中国隐逸的历史状貌及其在六朝的表现151
二 隐逸生活与美学之间的多重关系组合160
第五节佛学世界·美学之光168
一 六朝佛教之特点169
二 玄佛更迭现象174
三 佛学和美学形态181
一 豪奢生活与金粉美学201
第六节社会风习·美学状况201
二 民俗习尚与通俗美学214
三 士庶之分与贵族美学223
第三章234
历史坐标:人的自我发现、自然的被发现234
第一节对人和情感世界的发现与重新确认234
第二节自然山水意识的萌发与确定253
第四章279
史的图式:范畴279
第一节“妙”论279
一 “妙”之解义279
二 “妙”之表现284
三“妙”之地位290
第二节“言意”辨295
一 “言意”哲学渊源295
二 “言意”美学表现305
第三节“丽”说312
一 “丽”是美的感性表征312
二“丽”在六朝的特殊形态314
三 从“丽则”→“丽而不浮”→“丽而不淫”的美学历程320
第四节“气韵”谈325
一 “气韵”美学范畴的形成历程325
二 “气韵”与相关美学范畴之关系330
三 “气韵”美学范畴的美学史影响334
第五章341
史的现象:门类美学341
第一节绘画美学341
一 六朝绘画美学与前代之关系341
二 顾恺之的杰出成就及其画论345
三 宗炳的山水画论及其意义355
四 陆探微、张僧繇及其他南朝画家362
五 王微的《叙画》价值365
六 谢赫的“六法”贡献369
七 姚最的《续画品》374
八萧绎的绘画成绩378
九 六朝绘画美学的影响379
第二节书法美学383
一 群星灿烂的书家383
二 龙飞凤舞的“二王”风韵390
三 书法美学论400
四 南北朝书法之分股与合流415
第三节乐舞美学420
一 六朝乐舞美学演变之概况421
二 六朝乐舞美学之状况、形态、特征445
三 六朝乐舞之审美格调、美学思想461
四 六朝乐舞的诗赋描述469
五 南北朝乐舞之比较及影响480
第四节雕刻美学489
一基本状况489
二雕刻艺术的审美特征495
三人物砖刻的世俗情味502
第五节园林美学504
一 六朝园林文化—审美心理的形成505
二 六朝园林的三大系统: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佛家园林(附及道观园林)516
三 六朝园林景观的内部结构及其特征537
四 南北园林之异同563
一 徜徉于仙都神域的郭璞569
第六节文学美学(诗歌部门)569
1 游仙诗的基本现象570
2 游仙诗的审美特征575
二 千载放人陶渊明580
1 一个重要的审美现象580
2 委运任化的审美态度583
3 生命美学意识的又一形式585
4 田园诗美的开拓者589
5 在平淡风格美中的深刻意味594
1 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和素质的悲剧性597
诗人597
谢灵运597
三 推助山水诗和消歇玄言诗的转捩人物——597
2 谢灵运山水诗的美学成就及其史的地位603
3 “陶”“谢”比较612
四 身前名噪而身后寂寞的颜延之614
1 颜诗概貌614
2 颜诗命运探源621
五 慷慨任气、磊落使才的鲍照628
1 从《南史》所载,识得鲍照全人628
2 七言和杂言诗的主体气韵631
3 开边塞诗之美学新风635
4 一个多样的情感世界638
5 雄健俊逸的美学风格642
六 清丽秀润谢朓诗647
1 清丽的诗美风貌647
2 继往开来的诗美学史地位652
七 沈约和永明体诗人654
1 沈约诗美特色655
2 永明体的贡献660
八萧氏父子四人论665
1 “四萧”的共同特点666
2 对“四萧”诗的正确估价672
九香艳之风中的清幽之气677
1 善作摹仿的江淹678
2 阴柔何逊诗681
3 清拔古气吴均体683
4 流丽阴铿诗686
第七节文学美学(骈赋散文部门)690
一东晋文风690
1 壮辞飞动的郭璞《江赋》690
2 王羲之、孙绰:隽永而有玄味692
3 平淡自然陶潜文695
二刘宋文坛700
1 傅亮手笔:苍劲而有深意700
2 谢灵运《山居赋》乃山水园林赋之佳构701
3 知音之作——颜延之的《陶征士诔》702
4 “以高丽见奇”的谢惠连《雪赋》704
5 幽美而飘逸的谢庄《月赋》705
6 南朝骈赋巨擘——鲍照707
7 范晔《后汉书》的历史散文美学特征713
三齐梁陈风貌716
1 笔挟秋霜的孔稚珪《北山移文》716
2 摇撼心旌的江淹“恨”、“别”二赋719
3 颇具魏晋风度的刘峻《广绝交论》723
4 情理并茂的丘迟《与陈伯之书》725
5 风味独特的吴、陶书信小札726
6 徐陵情怀楚楚的《在北齐与杨仆射书》和整饬艳丽的《玉台新咏序》728
第八节文学美学(小说部门)730
一 六朝小说审美观念730
二 志怪小说的粗略风貌734
三 志人小说的审美特征741
第九节文学美学(理论部门)745
一 刘勰《文心雕龙》的美学理论745
1 刘勰的简略生平745
2 《文心雕龙》的思想机制746
3 《文心雕龙》的理论框架751
4 《文心雕龙》的创作论756
5 《文心雕龙》的风骨、风格论759
6 《文心雕龙》的文学美学史论770
7 《文心雕龙》的审美鉴赏论775
8 《文心雕龙》的美学史地位780
二 钟嵘《诗品》的美学思想783
1 《诗品》的撰著动因783
2 诗的本体性体认787
3 诗的赋、比、兴审美论793
4 滋味说797
5 钟嵘审美兴趣倾向799
1 文学审美论的主要内容803
三萧统、萧纲、萧绎文学审美论及萧纲、裴子野之争803
2 萧纲与裴子野之争812
3 文学审美论的地位和影响818
第六章826
六朝美学史的总体描述826
第一节基本估价826
第二节对美学史的贡献833
第三节美的发展历程844
第七章851
在延伸下的美学史中851
第一节对六朝美学的选择和吐纳851
第二节六朝美学纵向性、多方位之影响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