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表面活性剂系统分析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美)鲁森,M.J.戈德史密斯,H.A.著;李评,汤金生译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13098·13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表面活性剂系统分析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序言;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组份的识别2
第二节 由各种组份中分离表面活性剂2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分离2
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析和鉴定3
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的定量分析3
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3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的分离和检出13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的检出13
A.借染料的增溶作用进行全面检出13
试验2.1:通过亮油蓝BMA增溶作用检出表面活性剂14
1.对抗物反应15
B.通过电荷类型检出表面活性剂15
试验2.2:水溶性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检出16
2.用指示剂染料做显色反应17
试验2.3:通过显色试验测定电荷类型18
试验2.4:用甲基黄、联苯胺和偏钒酸盐测定电荷类型18
3.染料转移法19
试验2.5:用硫代氰酸钴铵和混合指示剂测定电荷类型19
试验2.6:用次甲基蓝作染料转移试验21
4.通过对抗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进行检出21
试验2.7:对抗物沉淀作用的试验21
5.通过对抗性电解质的沉淀作用进行检出22
试验2.8:硫氰酸钴盐试验23
6.非离子型聚氧乙烯衍生物的检出23
试验2.9:KI3试验24
试验2.10:Dragendorff试剂(KBiI4)的试验24
试验2.11:斑点试验--Dragendorff试验的改良法24
用沉淀剂进行分类24
7.证实试验2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试验25
试验2.12:百里酚蓝试验25
试验2.13:阴离子型硫酸酯或磺酸盐的试验25
聚氧乙烯衍生物的试验26
试验2.15:曙红试验26
试验2.14:溴酚蓝试验26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试验26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离27
A.由多组份体系中分出表面活性剂27
B.萃取分离法28
1.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28
2.由水溶液中萃取表面活性剂29
程序2.16:用于醇萃取29
程序2.17:用氯仿萃取阴离了表面活性剂与甲基庚胺-1的络合物30
程序2.18:用乙醚萃取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30
其它的直接萃取法30
挥发性溶剂的乳液32
4.由无机组份中萃取表面活性剂32
3.由水乳液中萃取表面活性剂32
程序2.19:用95%乙醇萃取33
程序2.20:用乙醇进行索氏萃取33
程序2.21:用绝对乙醇萃取34
程序2.22:用丙酮萃取34
程序2.23:用(1∶1)的乙醇-三氯乙烯萃取34
5.由有机组份中进行萃取35
程序2.24:脂肪类物质的萃取35
程序2.25:无洗涤性能的有机物质的萃取36
程序2.26:用乙醚萃取36
C.用泡沫分级法萃取表面活性剂37
D.离子交换法38
E.吸附法39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分离45
第一节 序言45
第二节 分离方法49
A.不含N,S或P和灼烧时不产生残渣的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49
1.用色谱法分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49
柱层析法(CC)49
薄层层析法(TLC)52
纸层析法(PC)55
气相色谱法(GC)57
2.液-液萃取法分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物60
程序3.1:除去可溶于己烷(或石油醚)的物质60
程序3.3:通过皂化分出长链羧酸酯62
程序3.2:从可溶于己烷(或石油醚)的物质中分离可溶于己烷(或石油醚)的羧酸62
程序3.4:通过蒸汽蒸馏法从其它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分出叔炔二醇;分析残留的聚氧化烯二醇醚65
B.不含N、S或P,但灼烧时有残渣的表面活性剂混合物65
程序3.5:从不溶于己烷(或石油醚)的物质中分出可溶于己烷(或石油醚)中的羧酸盐66
C.含S,不含N或P,灼烧时也不产生残渣的混合物66
D.含S,不含N或P,灼烧时产生不含SO4-2残渣的混合物67
E.含S,不含N或P,灼烧时产生含SO4-2残渣的混合物67
1.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一般分离方法67
程序3.6:通过离子交换法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68
程序3.7:通过与阴离子交换树脂生成的络合物分出羧酸并加以分析73
程序3.8:通过与阴离子交换树脂生成的络合物分出硫酸酯与磺酸盐74
程序3.10:通过与阴离子交换树脂生成的络合物分出硫酸酯75
程序3.9:在树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络合物中试验有机硫酸酯75
程序3.11:通过与阴离子交换树脂生成的络合物分出磺酸和磺基羧酸76
程序3.12:由α-磺基羧酸和磺酸的混合物中分离α-磺基羧酸77
2.在有皂类或无皂类的情况下,对仅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进行分离78
程序3.13:没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在含硫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中将酯类皂化79
程序3.14:在不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不含酯的含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水解有机硫酸酯80
程序3.15:分离烃类磺酸盐的混合物81
F.含N,不含S或P和灼烧时不产生残渣的混合物85
程序3.16:氨和挥发性胺类的试验86
程序3.17:由挥发性胺类中检出氨86
程序3.18:制备不含挥发性胺的醇溶性物质88
程序3.19:从不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皂类的不溶于石油醚的物质中分离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的表面活性剂89
程序3.20:将含N,不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中的酯类和酰胺进行酸水解94
程序3.21:用间歇式阳离子交换法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羧酸中分离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95
程序3.22:在不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溶于石油醚的物质中分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羧酸96
程序3.23:从树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络合物中分出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季铵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6
程序3.24:分离和分析可溶于石油醚的非季铵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7
程序3.25:不溶于石油醚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季铵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析100
程序3.26:从树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络合物中分离和分析季铵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01
G.含N,不含S或P和灼烧时生成残渣的混合物103
H.含P,不含N或S的混合物104
程序3.27: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络合物中分出烷基膦酸和羧酸107
程序3.28:溶于石油醚的烷基膦酸和羧酸的混合物的分离108
程序3.30:从不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溶于己烷的物质中分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烷基膦酸109
程序3.29:从不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石油醚或己烷的物质中分出可以溶于石油醚的烷基膦酸和羧酸109
I.含S和N,不含P,灼烧时不产生残渣的混合物110
J.含S和N,不含P,灼烧时生成不含SO4-2残渣的混合物113
K.含S和N,不含P,灼烧时生成含SO4-2残渣的混合物114
L.含N和P,不含S的混合物117
程序3.31: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络合物中分出烷基膦酸,羧酸和含N羧酸121
程序3.32:含N和P的酸类混合物的分析122
M.含S和P,不含N的混合物123
N.含N、S和P的混合物124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原料和无表面活性添加剂的分离和鉴定126
A.长链酸类126
2.用纸层析法从大量不饱和长链脂肪酸混合物中分离少量饱和的长链脂肪酸127
3.用薄层层析法可以从饱和脂肪酸中分离不饱和脂肪酸,也可以先将它们转化为醋酸汞--甲氧基甲酯的衍生物,再用薄层层析法分离127
1.纸层析法分离长链饱的脂肪酸127
4.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游离的饱和脂肪酸128
B.中等链长的醇类129
C.长链的醇类129
D.烷基苯类130
E.长链烷基酚130
F.长链酰胺类130
G.氨基醇类(烷基醇胺)和多元胺类131
H.乙二醇、乙二醇醚和多元醇131
I.其它的长链化合物131
J.蛋白质水解物132
第一节 序言137
第四章 个别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析和鉴定方法137
第二节 初步试验和分类138
物理状态、熏色和气味138
试验4.1:金属阳离子的灼烧与试验138
元素分析139
程序4.2:钠熔法139
试验4.3:硫和氮的试验139
试验4.4:卤素试验(Cl,Br,I)140
试验4.5:卤素离子的试验(Clˉ,Brˉ,Iˉ)140
试验4.6:氟试验140
试验4.7:磷试验141
程序4.8:用间歇式离子交换法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分出有干扰的对抗性离子141
程序4.9:含有机硫或有机磷的含氮化合物和含无机硫或无机磷的含氮化合物之间的区别试验142
A.用红外光谱分析官能团143
第三节 官能团分析143
程序4.10: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分析法144
B.用核磁共振法进行结构分析153
程序4.11:用核磁共振法作结构分析的程序153
C.用质谱法进行结构分析158
D.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分析官能团159
程序4.12:官能团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程序159
E.通过化学试验分析官能团159
1.分类159
2.官能团试验的程序162
试验4.13:乙酰化试验162
试验4.15:氧化胺试验173
试验4.14:丙烯醛试验173
试验4.16:芳烃磺酸盐试验175
试验4.17:缩二脲试验176
试验4.18:催化酯化试验177
试验4.19:冷磷酸试验178
试验4.20:Fehling′s试验178
试验4.21:氯化铁试验179
试验4.22:甲醛-硫酸试验179
试验4.23:盐酸水解试验180
试验4.24:酰胺的异羟肟酸试验181
试验4.25:酯类的异羟肟酸试验182
试验4.27:环烷酸试验183
试验4.26:Morawski-Storch试验183
试验4.28:高锰酸钾-氯仿试验184
试验4.29:酚酞试验184
试验4.30:磷酸热解试验185
试验4.31:氢氧化钾试验(检出季胺)186
试验4.32:氯化醋酸钠热解试验187
试验4.33:不饱和度的试验188
第四节 个别表面活性剂的鉴定189
A.表面活性剂疏水部分的结构分析189
程序4.34:用热解法和气相色谱法对表面活性剂的疏水部进分行结构分析189
B.IA类(不含N、S、P或金属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00
程序4.35:测定浊点203
程序4.38:酯类的皂化及其产物的鉴定204
程序4.36:用Rast法测定分子量204
程序4.37:测定碘值204
程序4.39:测定酸值或当量205
程序4.40:检出山梨糖醇衍生物206
程序4.41:用氢碘酸或溴酸裂解法鉴定聚氧乙烯化醇或聚氧乙烯化烷基酚的疏水部分206
C.IB类(含金属,不含N、S或P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07
程序4.42:肥皂中有机组份的分离和鉴定208
D.IIA类(含S,不含N、P或金属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08
E.IIB类(含S和金属,不含N或P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09
程序4.43:测定离子的当量210
F.IIIA类(含N,不含S,P或金属的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表面活性离子中含N,不含S或P,不含金属的阳离子和两性的表面活性剂)211
程序4.44:长链羧酸酰胺的水解及其产物的鉴定212
程序4.47:测定烷基醇胺类的羟基值214
程序4.45:季铵型咪唑啉盐的水解214
程序4.46:测定胺的当量214
程序4.48:从长链胺类中分离短链的羧酸215
G.IIIB类(含N和金属,不含S和P的阴离子型或两性表面活性剂)215
H.IVAI类(阴离子中含S,不含N和P;阳离子中含N,不含金属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IVA2类(阴离子中含N和S,不含P;阳离子中含N,不含金属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15
I.IVA3类(表面活性离子中含N和S,不含P;不含金属的阳离子型和两性表面活性剂)216
J.IVB类(含N,S和金属,不含P的阴离子型和两性表面活性剂)216
K.VA.VB和VC类(含有机磷的化合物)216
L.VI类(含共价键的氟的表面活性剂)217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的定量分析221
第一节 引言221
程序5.1:毛细管升高法222
A.表面张力222
第二节 通过测定物理性质进行评价222
程序5.2:滴重计法223
其它的方法223
B.极谱吸附法224
1.一般讨论224
程序5.3:古典极谱法226
2.其它程序227
C.电导率228
第三节 全分析228
A.水分含量228
程序5.4:烘箱法228
程序5.6:Karl Fischer法229
程序5.5:共沸蒸馏法229
B.氯化钠含量230
程序5.7:在活性物质的萃取物中测定氯化物230
程序5.8:用离子交换法除去可溶性氯化物并进行测定230
程序5.9:用硝酸汞进行盐滴定230
第四节 不含S、N或P的表面活性剂231
A.不含金属(IA类)231
1.官能团测定法231
皂化值231
程序5.10:皂化值231
游离(脂肪)酸232
程序5.12:高温皂化值232
程序5.11:妥尔油和松香酯的皂化值232
分离皂化过的酸233
程序5.13:测定松香酸233
羟基值234
程序5.14:用乙酰化法测定羟基值234
程序5.15:测定聚氧乙烯醚的羟基值234
程序5.16:用丙酰化法测定羟基值235
程序5.17:用异氰酸苯酯法测定聚氧乙烯衍生物的羟基当量235
连位羟基236
程序5.18:用过碘酸氧化法测定连位羟基236
程序5.19:测定己糖醇238
2.聚氧乙烯衍生物的一般测定法238
己糖醇238
酚滴定法239
程序5.20:酚滴定方法239
络合物的生成240
程序5.21:间苯二酚-葡萄糖比色法240
程序5.22:淀粉络合物比色法240
程序5.23:磷钼酸重量法241
程序5.24:磷钼酸比色法242
程序5.25:磷钨酸比色法243
程序5.26:硅钨酸法244
程序5.27:亚铁氰化钾法245
程序5.28:硫氰酸钴比色法247
程序5.29:用Dragendorff试剂进行重量法和比色法测定248
程序5.30:用Dragendorff试剂进行容量法测定249
程序5.31:四苯硼酸钠法测定非离子型聚氧乙烯衍生物249
程序5.32:用Mayer试剂以浊度法测定聚氧乙烯衍生物251
断链方法251
程序5.23:氧化烯的含量251
程序5.24:磷酸热解法253
聚氧乙烯衍生物的染料络合物253
程序5.35:用二氯萤光素络合物法测定聚氧乙烯壬基酚254
红外光谱法255
色谱分离法255
核磁共振法255
盐析程序255
程序5.36:盐析法255
紫外光谱法256
折射率数据256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的杂质256
聚氧乙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析方法的小结257
B.不含N、S或P,含金属的物质(IB类)257
程序5.37:肥皂中总的脂肪酸含量257
肥皂的其它分析方法258
程序5.38:用MgO和Na2CO3测定硫259
B.含硫和金属(IIB类)259
程序5.39:用Na2CO3做硫的定量分析259
A.不含金属(IIA类)259
第五节 含S,不含N和P的表面活性剂259
程序5.40:用湿法氧化测定硫260
1.有机硫酸酯(IIIB1类)260
硫酸化油(IIB1.1.1类)260
程序5.41:硫酸化油类的非水溶剂滴定260
程序5.42:在硫酸化油类的有机部分中测定硫261
硫酸化(脂肪)醇(IIIB1.5类)261
程序5.43:有机硫酸酯的水解法和所生成的NaHSO4滴定法262
程序5.44:萃取脱过硫的物质263
程序5.45:有机硫酸酯的水解,并以重量法测定SO2263
程序5.46:伯烷基硫酸酯的四氨基镍盐263
程序5.48:测定硫酸酯和磺酸盐中的硫酸根264
测定烷基硫酸酯的其它方法264
程序5.47:烷基硫酸酯(用三苯基四唑盐法测定)264
硫酸化聚氧乙烯衍生物(IIIB1.3类和IIIB1.4类)265
2.磺酸盐(IIB2类)265
一般讨论265
测定官能团的方法266
程序5.49:按照测定游离磺酸的方法,测定石油磺酸盐和油溶性磺酸266
程序5.50:按照测定游离磺酸或烷基硫酸的方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67
程序5.51:用离子交换法分析烷基磺酸盐267
程序5.52:用四丁基铵的氢氧化合物滴定磺酸269
程序5.53:有机磺酸盐中阳离子的测定270
程序5.55:烷基苯磺酸盐的比色测定271
程序5.54:α-烯烃磺酸盐和异丙基苯磺酸盐的测定271
程序5.56:烷基苯磺酸盐的紫外光谱测定法272
程序5.57:烷基苯磺酸盐的红外光谱测定法273
磺酸盐和有机硫酸酯的一般测定方法274
程序5.58:通过对-甲苯胺盐萃取和滴定磺酸盐275
程序5.59:通过联苯胺盐测定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78
其它的沉淀剂279
用盐基性染料测定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80
程序5.60:Jones次甲基蓝测定法(经Longwell和Maniece改进)282
程序5.61:通过1--甲基己胺盐分离烷基磺酸盐285
程序5.62:用次甲基蓝法作为“重复性测定”288
程序5.63:用甲基绿法测定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89
程序5.65:天青A法290
程序5.64:品红法290
程序5.66:溴甲酚红紫法291
其它染料络合物291
程序5.67:亚铁试剂法292
利用对抗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反应进行测定293
程序5.68:比浊法293
程序5.69:表面张力法294
程序5.70:用溴酚蓝作指示剂进行对抗物滴定295
染料转移法296
程序5.71:用次甲基蓝进行两相滴定298
程序5.72:表面活性剂和肥皂掺合物的两相滴定299
程序5.73:用溴酚蓝进行两相滴定300
程序5.74:用混合指示剂进行两相滴定301
程序5.75:用偶氮红作用相滴定以测定污水中的表面活性剂302
程序5.76:用碱性次甲基蓝作两相滴定303
色谱分离磺酸盐303
第六节 含N和S的表面活性剂304
程序5.77:Kjeldahl定氮法304
程序5.78:改良的Kjeldahl定氮法304
程序5.79:硫酸化烷基酰胺的水解305
程序5.80:N-酰基-牛胆碱甲酯的水解305
程序5.81:用联苯胺法测定N-酰基-牛胆碱甲酯306
第七节 含N,不含S或P的表面活性剂306
1.烷基醇胺缩合物(IIIA1.1类)307
程序5.82:根据皂化度的差异测定烷基醇酰胺307
A.不含金属(IIIA类)307
程序5.83:用离子交换法测定脂肪族烷基醇酰胺309
2.脂肪酸酰胺的聚氧乙烯衍生物(IIIA1.1.2.类和IIIA1.1.3类)310
程序5.84:测定脂肪酸酰胺--环氧乙烷的缩合物311
3.酰化多肽和酰化氨基酸(IIIA1.2类)312
程序5.85:酰化多肽的酸水解312
4.酸式N-酰基肌氨酸酯和其它两性的氨基羧酸312
5.非季胺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13
6.氧化胺类(IIIA8类)313
程序5.87:有杂质存在的情况下滴定季铵的卤化物314
程序5.86:测定卤素314
测定卤素时的官能团反应314
7.季铵、吡啶和喹啉等的卤化物(IIIA9类和IIIA10类)314
其它的方法316
季铵型化合物的组反应316
程序5.88:重铬酸盐法316
程序5.89:氰铁酸盐法317
程序5.90:Reineckate法318
程序5.91:磷钨酸盐法319
程序5.92:磷钼酸盐法319
程序5.93:硫氰酸钴铵法320
程序5.94:三碘化合物法321
程序5.95:三碘化合物的电位滴定法321
使用四苯基硼酸钠的其它方法322
程序5.96:用四苯基硼酸盐滴定法测定季铵型化合物322
对抗性染料作为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试剂324
程序5.97:溴酚蓝法324
程序5.98:II号橙色素法325
程序5.99:羊毛铬薁醇B色素法326
程序5.100:溴百里蓝法326
程序5.101:溴甲酚红紫法327
用指示剂染料作对抗物滴定327
程序5.102:用曙红法测定季铵328
其它的方法328
气相色谱法329
B.含氮和金属的表面活性剂(IIIB类)329
采用物理方法的对抗物滴定329
第八节 含磷的表面活性剂330
A.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VA类)330
B.不含N或S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VB类)330
程序5.103:用滴定法测定磷330
程序5.104:用重量法测定磷331
程序5.105:用高氯酸滴定法测定烷基磷酸钠331
C.不含N或S,含有卤素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31
附录350
表1 具有代表性的商品表面活性剂的分类350
表2 表面活性剂及其原料的折射率392
表3 商品长链羧酸的典型组成和性质402
表4 气相色谱柱中各种载体的最佳填充条件407
表5 具有代表性的商品表面活性剂的红外光谱图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