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辐射防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辐射防护
  • (日)江藤秀雄等著;崔朝晖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ISBN:15175·800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辐射防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 绪 论1

1.1辐射损伤的历史1

1.1.1前言1

1.1.2 X射线的发现与初期引起的损伤实例1

1.1.3放射性的发现——体内照射3

1.1.4辐射效应的种类3

1.2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建立与活动4

1.2.1初期的辐射防护活动4

1.2.2 ICR P的建立——耐容剂量4

1.2.3 1950年建议以后——最大容许剂量5

1.2.41965年建议7

1.2.6医疗照射与ICRP8

1.2.5 1977年建议8

1.2.7小结9

1.3其他国际组织及其活动9

1.3.1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9

1.3.2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0

1.3.3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10

1.4辐射防护与保健物理学11

第二章物理基 础14

2.1 引言14

2.1.1单位制14

2.1.2能量守恒定律14

2.1.3电子伏特15

2.1.4光子,物质波15

2.2.1卢瑟福的原子模型16

2.2.2原子光谱与玻尔的原子模型16

2.2原子结构16

2.2.3激发与电离18

2.3 X射线19

2.3.1 X射线的产生19

2.3.2 X射线谱19

2.3.3俄歇效应20

2.4原子核结构21

2.4.1原子核的组成与同位素21

2.4.2原子质量单位22

2.4.3结合能22

2.4.4原子核的形状与大小23

2.5放射性核素23

2.5.1放射性元素的发现23

2.5.2放射性衰变的指数规律24

2.5.4 β衰变25

2.5.3 α衰变25

2.5.5同质异能跃迁,内转换26

2.5.6衰变纲图26

2.5.7天然放射性核素27

2.6 系列衰变28

2.6.1放射系28

2.6.2放射系衰变方式与放射性平衡30

2.7核反应33

2.7.1狭义核反应举例33

2.7.2核反应截面34

2.7.3核裂变35

2.7.4核聚变36

2.8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6

2.8.1术语的定义36

2.8.2 β-射线,电子射线37

2.8.4 α射线41

2.8.3 β+射线41

2.9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2

2.9.1减弱的指数规律42

2.9.2光电效应44

2.9.3康普顿效应 .44

2.9.4电子对产生45

2.9.5能量转移系数46

2.9.6能量吸收系数46

2.9.7比释动能,比释动能率47

2.9.8照射量,照射量率47

2.9.9照射量率常数48

2.9.10 X射线的减弱48

2.10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9

2.11.2介子51

2.11.1 电磁波51

2.11 其他辐射51

2.11.3 宇宙射线52

2.11.4辐射的种类53

第三章 辐射测量与辐射探测器54

3.1 辐射探测器的原理和一般性质54

3.1.1 电离室54

3.1.2 GM计数管和正比计数管56

3.1.3闪烁计数器58

3.1.4半导体探测器61

3.1.5照相乳胶62

3.1.6荧光玻璃剂量计64

3.1.7热释光剂量计(TLD)65

3.1.8其他辐射探测器66

3.1.9数据的统计处理68

3.2放射性活度测量方法70

3.2.1 β放射性活度的测量71

3.2.2 α放射性活度的测量76

3.2.3 γ放射性活度的测量76

3.2.4放射性标准源与校正源83

3.2.5放射性活度的绝对测量84

3.3辐射剂量和剂量率的测量方法及其评价86

3.3.1 X射线和γ射线86

3.3.2带电粒子射线89

3.3.3中子射线91

3.4辐射监测仪器95

3.4.1照射量率计95

3.4.2中子辐射监测仪97

3.4.3中子雷姆计数器97

3.4.4表面污染检查仪98

3.4.5个人剂量监测仪99

3.4.6固定安装监测器103

3.4.7全身计数器105

第四章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08

4.1辐射照射的方式108

4.2辐射损伤的分类108

4.2.1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108

4.2.2躯体损伤与遗传损伤109

4.3细胞与细胞系109

4.31细胞109

4.3.2细胞更新系110

4.4 影响损伤的各种因素111

4.4.1外照射111

4.4.2内照射112

4.5人体辐射损伤的经验112

4.5.1职业性受照者112

4.5.2医疗受照者113

4.5.4放射性沉降灰造成的受照者114

4.5.3原子弹爆炸受害者114

4.6放射损伤115

4.6.1急性损伤115

4.6.2慢性损伤120

4.6.3内照射124

4.6.4辐射损伤的治疗127

4.7遗传效应128

4.8损伤的危险度估计129

第五章照射限值131

5.1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议131

5.2辐射防护中使用的量132

5.2.1剂量当量(H)132

5.2.2有效剂量当量(HE)133

5.2.4待积剂量当量(H50)134

5.2.3剂量当量指数(HI)134

5.2.5年摄入量限值(IL)135

5.2.6集体剂量当量(S)135

5.2.7剂量当量负担(Hc)135

5.3辐射对人体影响的小结135

5.3.1随机性效应与非随机性效应135

5.3.2非随机性效应的阈值136

5.3.3随机性效应,危险度136

5.4剂量当量限值的建议值137

5.4.1概论137

5.4.2关于工作人员的剂量当量限值138

5.4.3关于公众中个人的剂量当量限值139

5.5危险的可接受水平对应于限值的危险估计140

5.6关于群体照射的限制141

5.7关于内照射限值141

5.7.1年摄入量限值的计算141

5.7.2最大容许浓度的计算142

5.8天然辐射与医疗辐射的照射150

5.8.1天然辐射(落下灰除外)的照射150

5.8.2落下灰151

5.8.3医疗照射152

5.8.4 各种辐射源照射的相对危险性153

第六章辐 射 源155

6.1 X射线装置155

6.1.1 X射线发生装置155

6.1.2医用X射线装置155

6.1.3工业用X射线装置159

6.1.4其他160

6.2高能辐射发生装置160

6.2.1固定电压加速器160

6.2.2圆形加速器161

6.2.3直线加速器166

6.2.4中子发生器167

6.3放射性物质168

6.3.1概述168

6.3.2密封辐射源169

6.3.3非密封辐射源171

6.4反应堆及其有关领域172

6.4.1反应堆172

6.4.2临界实验装置180

6.4.3核燃料181

6.5次要的辐射源183

6.5.1放射性发光涂料183

6.5.2其他次要的X射线源184

第七章 辐射屏蔽与安全操作186

7.1安全操作原则186

7.2.3屏蔽防护187

7.2.2距离防护187

7.2.1概述187

7.2外照射的防护187

7.2.4缩短照射时间的防护188

7.3内照射的防护189

7.3.1 概述189

7.3.2放射性核素毒性的分类与操作间189

7.4屏蔽计算概要191

7.4.1 问题191

7.4.2 α射线的屏蔽191

7.4.3 β射线的屏蔽191

7.4.4 γ射线与X射线的屏蔽192

7.4.5中子辐射的屏蔽196

7.5.1 一般原则197

7.5.2布置197

7.5辐射防护设施197

7.5.β建筑结构与材料199

7.5.4通风199

7.5.5排水199

第八章辐 射 监 测201

8.1辐射防护体系与手段201

8.1.1辐射监测中的剂量限制制度201

8.1.2辐射防护中的各种标准201

8.1.3关于辐射监测的几点方计202

8.1.4环境监测与个人监测203

8.1.5辐射监测对象的划分——职业性人员和公众204

8.2个人监测204

8.2.1个人监测的内容204

8.2.2不同工作条件下的个人监测方法205

8.2.3照射剂量监测资料205

8.2.5选择个人剂量计时的注意事项206

8.2.4照射剂量监测的两种方法206

8.2.6个人剂量计的佩带部位和数量207

8.2.7放射性物质体内积存量的测定208

8.2.8个人照射监测业务的内容210

8.2.9辐射健康检查的地位和目的211

8.2.10根据实施时间区分健康检查211

8.2.11健康检查的内容及其分类212

8.2.12离职时的健康检查213

8.3环境的辐射监测213

8.3.1 总论213

8.3.2控制区的确定与工作环境的监测214

8.3.3一般环境的监测215

8.3.4空间剂量率的测量216

8.3.5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收集与测量217

8.3.6水中放射性浓度的测量219

8.3.7表面污染的测量220

8.3.8辐射监测中的化学分析223

8.4辐射监测的组织与机构225

8.4.1辐射监测部门的两种基本工作方式225

8.4.2确定辐射监测机构时应考虑的问题225

8.4.3教育与训练226

8.5放射性事故及其处理措施228

8.5.1放射性事故228

8.5.2放射性事故的种类228

8.5.3事故发生的原因229

8.5.4防止事故的计划229

8.5.5放射性事故的应急处理230

8.5.6事故引起辐射损伤应急处置时的主要问题232

8.5.7事故引起辐射损伤的处置阶段233

参考文献234

附录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