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刑法之基础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刑法之基础理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2308863.jpg)
- 郑昆山著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ISBN:9571115495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刑法之基础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环境与环境媒体1
(一)环境之意义1
第一章、环境刑法序说—环境保护及法治国之刑事法规范1
(二)环境破坏、公害与环境保护2
二、环境破坏、环境保护及其法律规范3
(一)环境政策之目标及其法律实践3
图形Ⅰ: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关系图4
图形Ⅲ:环境法体系简图5
图形Ⅱ:环境法体系图5
(二)环境法体系5
(三)学理上环境法之手段13
(四)环境刑法之必要性13
三、环境刑法之体系15
(一)广义之环境刑法15
(二)狭义之环境刑法16
(三)环境刑法在法律学之定位16
四、法治国环境刑法之定义与特性16
一、绪论24
(一)问题点:环境保护与环境(公害)犯罪24
第二章、我国环境犯罪现况及其刑事立法分析24
(二)环境犯(环境违反)25
二、环境保护刑法学研究方法导论27
(一)历史法学研究28
图形Ⅳ:台湾及其东亚邻国法律发展图29
(二)比较环境保护刑法解释论与环境保护刑事立法论30
(三)刑法比较及比较犯罪学研究方法31
(四)国内法事实之研究31
三、环境保护之刑事政策与法律政策之历史回顾32
表格1:环境保护之法制历史33
四、环境犯之现行法制基础35
(一)传统刑法中之环境犯罪36
(二)空气污染犯37
表格2:水污染保护之刑罚与秩序罚要件比较39
(三)水污染犯39
表格3:我国现行环境刑法构成要件一览表44
(四)垃圾处理犯52
(五)噪音犯?53
表格4:台北市与高雄市公害陈情案件统计53
(七)其它环境犯54
(六)放射线保护犯54
五、法律真实性与执行缺失57
表格6:台湾省违反水污染防治法刑事案件追诉判决情形统计表58
表格5:台湾省违反水污染防治法刑事案件移送法办情形统计表58
表格7:环境违反取缔案件统计60
表格9:罚锾平均数额61
表格8:环境犯罚锾案件统计61
六、改革建议与修正草案62
六、结论与展望68
第三章、论环境基本人权与环境刑法84
一、前言85
(一)环境宪法与环境基本人权概说87
二、从环境宪法观点论基本人权87
(二)环境权之概念88
(三)环境保护与基本人权92
三、环境权与刑法规范之比较观察98
(一)比较法之立法方式100
(二)日本法制101
(三)美国法制102
(四)德国法制106
四、比较观察与我国现制未来之展望108
五、结论111
一、概说121
第四章、环境刑事政策论—犯罪化之立法方式121
图形Ⅵ:司法政策、法律政策与刑事政策之区别图122
(三)刑事政策(Kriminalpolitik)122
(二)新犯罪化(Neu-Kriminalisierung)122
(一)环境不法行为(Deliktische Umweltverhalten)122
(一)除犯罪化与新犯罪化之考量123
二、刑事立法政策理论123
(二)刑事立法方式概说124
三、不法环境行为新犯罪化之国际比较125
(一)日本法上单行法之特别立法型125
(二)西德修定刑法典增置破坏环境犯罪专章条文之立法型126
四、我国环境行政法型态与环境刑事立法127
(四)以环境行政管制法附属刑法规定因应环境犯罪127
(三)单纯修正刑法法典上条文之立法型127
(一)比较法之检讨128
(二)基本法型态之利弊128
(一)「刑法典」於刑法中立法(德国刑法典第二八章)129
五、各种立法方式之比较129
(三)「整合法制」模式与技术之运用129
(三)一般环境行政法规(我国)130
(二)特别立法方式(日本公害犯罪)130
六、展望与建议(代结论)132
第五章、「环境刑罚」与「环境秩序罚」136
一、「环境刑罚」与「环境秩序罚」概说—区别实益136
二、立法论之区别—「环境刑事不法」与「环境行政不法」之比较136
三、解释论之区别—「环境刑罚」与「环境秩序罚」之实务执行差异140
表格10:「环境刑罚」与「环境秩序罚」之实务执行差异140
图形Ⅷ:监狱制度与其制限图141
图形Ⅶ:刑事法上之法律效果141
四、我国环境犯之立法论与解释论改革刍议—代结论142
表格11:现代环境刑法与传统刑法之比较146
第六章、环境刑法与传统刑法之比较—环境法益146
一、概说146
二、现代环境刑法与传统刑法之比较146
三、环境犯罪之侵害范围与保护法益147
四、刑法上「环境法益」之探讨149
五、环境法益与环境权在宪法体系中之地位150
(一)生存权的社会化151
(二)基本权利(Grundrecht)之创设151
(一)日本环境刑法之现况与发展152
六、各国环境法益与环境刑法概况152
(二)欧美诸国对环境刑法的主张154
七、论我国环境法益与环境刑法之发展(代结论)155
第七章、法人或企业之环境犯罪163
一、前言163
二、法人之分类165
三、法人之犯罪能力166
第八章、环境刑法之行政从属性及权利滥用理论—从法治国家之法理基础以论178
一、前言178
(一)法治国家探讨行政从属性问题之重要性178
(二)刑法与行政法之紧张关系178
(三)德国环境保护刑法之行政从属性及权利滥用179
二、环境刑法行政从属性之概念与种类179
(一)行政从属性之概念179
(二)行政从属性之分类182
表格12:比较环境刑法行政从属性之分类183
表格13:水利法§92之处罚规定188
图形Ⅸ:环境刑法行政从属性分类图189
三、环境刑法之行政从属性与权利滥用理论190
(三)行政从属性产生之原因190
(一)权利滥用理论概说190
(二)环境保护领域刑法与行政法之紧张关系191
(三)环境刑法之行政从属性与权利滥用197
(四)刑法与行政法密切关连的其他问题198
(一)从法治国原理探讨行政从属性之缺失206
四、宪政法理(法治国刑法)之疑义与监控206
(三)励行法治行政以避免环境刑法权利滥用之道211
(二)环境刑法之行政从属性与权利滥用之监控211
五、结论213
表格14:行为犯与结果犯230
(一)行为犯与结果犯230
二、犯罪分类230
一、前言230
第九章、环境犯罪型态—结果犯与危险犯立法趋势之分析230
表格15:实害犯与危险犯231
(二)实害犯与危险犯231
三、学理上环境犯罪类型分析与检讨232
(一)环境刑法之结果非价与结果犯232
(二)环境刑法之行为非价与个人错误行为234
(三)刑事政策上评价235
四、我国现行环境犯罪类型分析与检讨238
第十章、『环境犯罪』犯意论243
一、前言243
二、内部意思要件之法制基础243
图形Ⅹ:意图之结构244
(一)故意之要素244
(二)故意类型245
图形Ⅻ:直接与间接故意之结构图245
图形Ⅺ:故意之基本结构图245
五、现行法制改进刍议(代结语)246
四、我国环境犯罪之过失犯246
三、环境犯罪之故意犯行与国际比较246
第十一章、『环境犯罪』行为论248
一、问题点248
表格16:不是意志所支配的行为结构249
二、普通刑法之行为论249
表格17:作为与不作为之比较250
表格18:行为理论对刑法上行为之界定250
三、因果关系理论251
(一)前言251
(二)因果关系之概念252
(三)因果关系认定标准之学说与判例253
四、环境刑法之行为论261
图形ⅩⅢ:环境刑法之各种架构原则262
一、前言:问题点267
第十二章、环境刑法之制裁种类267
二、一般犯罪之法律效果267
图形ⅩⅣ:我国犯罪行为之法律效果图267
三、环境犯罪之法律效果268
图形ⅩⅤ:德国犯罪行为之法律效果图268
四、结论与展望274
第十三章、国际环境刑法276
一、问题点陈述276
二、国际环境刑法概述276
(一)地之效力276
(二)人之效力277
(三)国际环境刑法概述277
三、从国际刑法会议抗制环境犯罪决议文论我国环境刑法之检讨与展望287
(一)前言287
(二)一般原则289
(三)关於环境犯罪的特别问题290
(四)环境犯的团体刑事责任(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291
(五)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292
(六)司法管辖权(Jurisdiction)293
四、我国现行法规制与检讨-海洋污染防治法草案295
(七)我国环境刑法之检讨与展望-代结论295
一、个人刑事责任负担的趋势301
第十四章、环境刑法:个人责任与法人组织责任、国际趋势与各种制裁模式301
(一)扩大个人刑事责任:缓慢不易301
(二)在企业活动中限制个人刑事责任的内容303
二、企业的刑事责任305
(一)法人责任导论306
(二)集体责任的国际模式(Models)307
表格19::管理行为视为企业本身的不法308
表格20:有缺失的企业组织与社会危害的归责310
表格21:因果关系(创始)理论与社会危害的归责314
三、研究结果及一般结论316
(一)行政制裁时代329
二、法制史观察329
一、问题点陈述329
第十五章、德国环境刑法发展趋势之研究329
(三)环境刑法法典化时代-1980年第一次环境犯罪防制法案331
(二)附属刑法时代331
(四)1994年第二次环境犯罪防制法案333
三、环境犯罪之理论基础及其特性354
(一)、环境犯罪之理论基础355
(二)环境犯罪之特性359
四、环境犯罪之主要类型及其构成要件361
(一)水污染犯罪361
(二)空气污染及噪音犯罪361
(三)污染土壤犯罪362
(四)危害环境之废弃物清理罪362
(五)法人之环境犯罪363
(六)公务员之环境犯罪365
(七)其他环境犯罪365
五、环境犯罪之统计与实务运作366
表格22:德国违反刑法第28章环境犯罪警察记录统计表366
表格23:德国违反刑法第28章环境犯罪司法处理统计表367
六、环境犯罪之刑事立法趋势367
(二)法律效果严厉化368
(一)环境犯罪类型扩大化368
(三)刑罚权范围国际化368
七、结论369
附录一:第十二届国际环境刑法会议决议文377
附录二:德国第三十一次刑法修改法—第二次环境犯罪防制法(3 1.S t r?ndG-2.UKG)380
附录三:我国主要环境刑法条文399
附录四:美国奥瑞岗环境犯罪法401
附录五:日本关系国民健康之环境(公害)犯罪处罚法421
附录六:日本刑法修正草案423
索引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