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能力培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创新能力培养
  • 赵卿敏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92645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新能力培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1

第一节 创新能力的身心基础1

一、人的心理现象是由人的大脑产生的1

二、人的大脑的演化、结构与功能2

三、脑科学的研究成果4

四、人的认知的发展10

五、人类智力的结构13

第二节 创新能力的环境机制15

一、创新能力与社会环境16

二、创新能力与文化环境23

三、创新能力与学校教育环境29

第三节 创新能力的实践机制30

一、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30

二、实践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动力37

三、实践是检验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38

第四节 创新能力的思维机制41

一、创新性思维概述41

二、创新性思维是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43

三、创新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优化组合48

四、“展开-整合”思维51

本章小结56

思考题61

第二章 着眼于人的发展62

第一节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62

一、社会发展的内涵62

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66

三、社会发展与教育69

第二节 人的发展核心就是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72

一、人的发展的内涵72

二、人的发展核心就是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76

三、人的发展与教育77

第三节 要特别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83

一、人的个性84

二、良好个性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动力89

三、当前要特别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97

第四节 教育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98

一、教育既要为社会发展服务,更要为人的发展服务98

二、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1

三、教育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103

本章小结105

思考题107

第三章 着力于学生的内化108

第一节 内化:教育的真谛108

一、内化109

二、内化:教育的真谛110

第二节 学习与内化112

一、学习的性质113

二、认知领域的学习与内化118

三、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与内化121

四、情感领域的学习与内化122

五、体察—体验—体认—体行:内化的四个阶段124

第三节 教育要着力于促进内化126

一、要大力倡导创新性教学128

二、创新性教学的本质、特征、原则和阶段132

三、要大力倡导创新性学习137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139

本章小结143

思考题145

第四章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146

第一节 学校教育环境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影响146

一、学校组织的性质148

二、班级组织的性质150

三、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152

第二节 家庭教育环境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影响157

一、家庭教育组织的性质与结构157

二、家庭教育组织的功能160

三、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161

第三节 宽松:良好育人环境的特征之一164

一、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宽松的环境氛围164

二、鼓励质疑167

三、鼓励标新立异169

第四节 开放:良好育人环境的特征之二170

一、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开放的环境氛围170

二、课程要开放173

三、课堂要开放177

一、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安全的环境氛围180

第五节 安全:良好育人环境的特征之三180

二、尊重个性181

三、尊重自我意识183

本章小结185

思考题187

第五章 讲究教学艺术188

第一节 教学既是技术又是艺术188

一、“教”与“学”之间相互依赖、对立统一的关系188

二、教学既是技术又是艺术189

三、教学的艺术性特征193

第二节 教育的三种境界196

一、教育的三种类型197

二、三种教育实质上反映了教育的三种境界200

三、“陶冶-修养”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有利201

第三节 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的变革204

一、改革传统知识观,树立新的知识观204

二、改革传统课程观,树立新的课程观207

三、改革传统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观210

四、课程教学:把课程与教学整合起来213

第四节 教育家和特级教师论教学艺术216

一、中国教育家论教学艺术217

二、夸美纽斯论教学艺术219

三、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223

第五节 教师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227

一、教学艺术风格的意义与特点227

二、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机制与阶段232

三、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途径234

本章小结235

思考题237

第六章 落实因材施教238

第一节 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与实践238

第二节 因材施教的客观依据241

一、创新能力类型的个体差异242

二、创新能力水平的个体差异244

三、创新能力成长速度的个体差异246

四、关于创新能力个体差异的思考248

第三节 教育应当个性化251

第四节 以常规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55

一、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56

二、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63

第五节 以实践教学活动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66

一、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66

二、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特殊作用271

第六节 以课外活动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74

一、以课外活动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75

二、课外活动具有特殊育人作用281

本章小结284

思考题2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