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艺学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狄其骢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821803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814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8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艺学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1
录1
前言1
第一编文学总论1
第一章 文艺学的对象和范围1
第一节文艺学对象的系统性1
第二节文艺学对象的存在方式9
第三节文艺学理论的构成18
第二章文学的人学位置27
第一节文学与社会27
第二节文学与文化50
第三节文学与语言60
第四节文学与艺术80
第五节文学是入学92
第一节文学的再现性能110
第三章文学的性质和功能110
第二节文学的表现性能128
第三节文学的形式性能145
第四节文学的综合性能161
第四章文学的起源173
第一节有关文学起源的研究173
第二节 历史上有影响的三种理论178
第三节劳动综合论184
第五章文学的发展197
第一节文学发展的进步性197
第二节影响文学发展的各种因素205
第三节文学发展的三个时期225
第二编文学作品241
第六章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241
第一节传统的概念242
第二节形式主义的概念245
第三节结构主义的概念249
第四节接受美学的概念254
第五节文学作品的特定存在方式257
第七章文学作品的构成264
第一节题材和内容264
第二节主题和观念268
第三节材料和媒介273
第四节语言和形式277
第五节结构和层次283
第八章文学作品的审美类别291
第一节崇高、悲剧、英雄精神291
第二节滑稽、喜剧、幽默、讽刺、怪诞299
第三节感伤性、浪漫蒂克、理想化310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审美涵义320
第一节艺术形象的审美特性320
第二节形象体系的意蕴331
第三节文学形式的意味335
第四节文学作品的意境340
第十章文学语言348
第一节文学语言的一般理解348
第二节作品言语的结构层次354
第三节文学语言的审美功能358
第四节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364
第十一章 文学作品的种类和体裁372
第一节文学分类的原则和标准372
第二节叙事类文学作品378
第三节抒情类文学作品382
第四节戏剧类文学作品387
第五节文学作品的体裁393
第三编文学创作403
第十二章文学创作的性质403
第一节文学创作的客观性质和主观性质403
第二节文学创作是人类的特殊的创造活动423
第一节材料因443
第十三章文学创作的成因443
第二节形式因451
第三节创造因455
第四节目的因466
第十四章 文学主体的创作能力475
第一节创作能力475
第二节创作中的理解力和想象力486
第三节创作中的情感和直觉494
第四节创作中的审美和造型能力503
第十五章 文学创作的过程515
第一节创作过程的整体特征515
第二节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525
第三节创作中的情感运动过程540
第四节创作中的灵感现象550
第一节文学境界的创造567
第十六章文学创作的经验567
第二节文学典型的创造578
第三节文学风格的创造593
第十七章 文学创作的历史类型603
第一节文学创作类型的一般理解603
第二节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606
第三节人文主义现实主义611
第四节浪漫主义614
第五节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619
第六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627
第七节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633
第四编文学交流647
第十八章 文学交流的内涵和价值647
第一节文学交流是文学创造活动的终结648
第二节文学交流的两大环节651
第三节文学交流的机制与媒介655
第四节文学交流的建设性效果659
第十九章 文学阅读的理解664
第一节阅读的传统概念664
第二节消极阅读和积极阅读668
第三节阅读的三种态度672
第四节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接受677
第二十章文学阅读中的主体性684
第一节本文的解读是阅读的基础684
第二节阅读焦点的转移688
第三节读者的“阅读视野”和“视野融合”693
第四节阅读的恒定性和可变性698
第五节阅读经验的复合结构702
第二十一章 文学批评的理解711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交流中介作用711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社会角色714
第三节文学批评的科学性和文学性718
第四节文学批评是运动着的美学723
第二十二章 文学批评的结构和功能728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条件728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思维程序733
第三节对作品涵义和价值的分析与判断739
第四节文学批评的功能743
第二十三章 文学批评的几种模式749
第一节道德批评和社会批评749
第二节心理批评和原型批评755
第三节形式主义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766
第四节中国古典的审美批评782
第二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791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发展概况791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原则795
后记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