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两系杂交水稻理论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两系杂交水稻理论与技术
  • 卢兴桂,顾铭洪,李成荃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9171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两系杂交水稻理论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丛书序Ⅰ1

丛书序Ⅱ1

序1

前言1

第一章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概论1

一、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的概念1

(一)杂种优势及其遗传机理1

(二)雄性不育及其遗传理论4

(一)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历程7

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历程7

(二)国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4

第二章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特性19

一、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19

(一)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光敏感期19

(二)诱导光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的临界光长21

(三)温度对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作用23

(四)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温度敏感期和临界温度24

(五)育性光敏性与发育感光性的关系25

(六)育性温敏性与发育感温性的关系27

(七)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类型28

(八)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作用模式29

(一)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花粉败育特征31

二、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生理生化特性31

(二)植物激素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特性的关系32

(三)植物光敏色素与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特性的关系34

(四)蛋白质与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特性的关系36

第三章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39

一、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的遗传学研究39

(一)光敏核不育(PGMS)水稻的遗传学研究39

(二)温敏核不育(TGMS)水稻的遗传分析43

(三)影响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互作效应47

(四)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分析48

二、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49

(一)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标记及染色体定位研究49

(二)基因库的构建55

(三)光、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产物的研究56

(四)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命名56

第四章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选育61

一、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资源的发掘与评价61

(一)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资源61

(二)光、温敏雄性不育资源利用评价68

二、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选育70

(一)我国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选育与研究回顾70

(二)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选育71

(三)光、温敏雄性不育系鉴定77

(四)我国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育种成就83

(一)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85

第五章两系法品种间杂交水稻育种及其理论基础85

一、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基础85

(二)水稻品种生态型分化与杂种优势的关系86

(三)水稻品种间杂种优势的生物学基础86

(四)配合力选择与应用89

(五)两系法品种间杂交水稻的优势表现91

二、两系法品种间杂交水稻育种目标92

(一)产量92

(二)抗性92

(三)品质93

(一)不育系的选用94

三、两系法品种间杂交水稻育种程序94

(四)熟期94

(二)恢复系和新组合的选育96

四、两系法品种间组合选育进展96

(一)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晚粳组合育种进展97

(二)长江流域和华中稻区两系中、晚籼组合育种进展97

(三)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组合选育进展97

(四)华南稻区早、晚兼用型两系杂交水稻组合选育进展98

第六章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育种及其理论基础100

一、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基础100

(一)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100

(二)栽培稻的类型分化102

(三)不同亚种间杂种的优势表现103

(四)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障碍因素105

二、水稻的广亲和性107

(一)水稻广亲和性的概念107

(二)水稻广亲和性的遗传109

(三)广亲和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112

三、亚种间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与策略115

(一)亚种间杂种优势的部分利用116

(二)广亲和性在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117

(三)水稻广亲和系的筛选、选育与鉴定120

(四)亚种间杂交水稻的选育目标与策略128

(五)亚种间杂交水稻育种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29

一、水稻的产量潜力133

第七章超级杂交水稻育种133

(一)水稻产量的理论潜力134

(二)现有水稻品种和组合的产量潜力136

二、水稻超高产育种动态137

(一)日本的水稻超高产育种137

(二)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新株型育种137

(三)中国的水稻超高产育种138

三、超级杂交水稻研究计划与育种实践141

(一)超级杂交水稻研究计划的提出141

(二)超级杂交水稻的界定与指标142

(三)超级杂交水稻育种实践143

(一)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相结合144

四、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的技术策略144

(二)两系法和三系法并用145

(三)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145

(四)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进行有利基因的聚合145

第八章两系杂交水稻与气象147

一、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育性与气候147

(一)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指标区划147

(二)繁殖与制种的气候风险概率151

二、不育系育性特性的气象分析技术153

(一)不育系的育性类型分析154

(二)育性敏感期分析155

(三)育性转换光温指标分析157

(一)制种亲本生育期预测与播差期分析164

三、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气象分析方法164

(二)制种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期分析167

(三)制种的适宜播种期与最佳播种期决策169

第九章两系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技术171

一、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技术171

(一)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的基本特点171

(二)光敏核不育系的高产繁殖技术172

(三)温敏核不育系的高产繁殖技术177

二、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原种生产179

(一)光、温敏核不育系原种生产的必要性和特殊性180

(二)光、温敏核不育系原种生产的方法与程序181

(二)制种的两个安全期182

三、两系杂交水稻的高产制种技术182

(一)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基本特点182

(三)高产制种的关键技术185

第十章两系杂交水稻的栽培生理与技术195

一、两系杂交水稻的栽培生理特性195

(一)产量源库特征195

(二)物质运转与籽粒灌浆200

(三)需肥与需水特性203

(四)对温、光条件的需求特性206

二、两系杂交水稻的栽培技术207

(一)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主攻目标207

(二)长江流域双季稻的栽培技术208

(四)华南双季稻的栽培技术212

(三)长江流域一季中稻的栽培技术212

(五)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栽培技术214

(六)再生稻栽培技术215

三、主要病虫害防治216

(一)两系杂交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216

(二)两系杂交水稻病虫害的防治219

第十一章主要光、温敏核不育系与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简介225

一、主要光、温敏核不育系简介225

(一)培矮64S225

(二)7001S225

(五)香125S226

(三)N5088S226

(四)蜀光612S226

(六)安湘S227

(七)田丰S227

(八)X07S227

(九)安农810S228

(十)GD-1S228

(十一)HS-3228

(十二)蜀光570S229

(十三)SE21229

(十四)GD-2S229

(一)鄂粳杂1号230

二、主要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简介230

(十五)W9451S230

(二)70优04231

(三)华粳杂1号232

(四)70优9号233

(五)培两优特青234

(六)培杂山青235

(七)培两优288236

(八)两优681237

(九)香两优68238

(十)金两优36239

(十一)培杂双七240

(十二)X07S/紫恢100(华安3号)241

(十三)八两优一百242

(十四)70优双九243

(十五)两优2163244

(十六)两优2186245

(十七)福两优63246

(十八)培两优275247

(十九)培两优99248

(二十)蜀优5号249

(二十一)田两优402250

(二十二)云光8号251

(二十三)培杂茂三252

(二十四)培两优1826253

(二十五)培两优余红254

(二十六)安两优25255

(二十七)两优培九256

(二十八)65396(培矮64S/E32)257

(二十九)两优培胜258

(三十)培杂茂选259

(三十一)培杂茂三259

(三十二)培杂67260

第十二章附录262

一、两系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大事记262

二、两系杂交水稻育种年会及研讨会纪要选录269

三、两系杂交水稻中试开发项目工作会、现场会纪要及简报选录2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