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2300480.jpg)
- 陈秉公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720504805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社会转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1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1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1
一、思想政治教育1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6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7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7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8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1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11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6
第四节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回顾19
一、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19
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理论24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27
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经验38
第五节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理论41
一、社会适应的理论42
二、人格自律的理论43
三、德性教育的理论46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49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49
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辩证关系原理49
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原理52
三、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原理53
四、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原理55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理57
六、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原理59
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原理60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借鉴61
一、教育学知识借鉴61
二、心理学知识借鉴62
三、伦理学知识借鉴63
四、人格学知识借鉴63
五、政治学知识借鉴64
六、法学知识借鉴65
七、社会学知识借鉴65
八、美学知识借鉴66
九、系统科学知识借鉴67
十、行为科学知识借鉴68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69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69
一、社会结构性地位69
二、社会功能性地位75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77
一、根本性社会职能77
二、具体性社会职能80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85
一、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86
二、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89
三、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90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历史考察93
一、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93
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生命线95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97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99
第一节 个人与社会100
一、个人与社会的涵义100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102
三、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作用109
第二节 主体与客体110
一、主体与客体的涵义111
二、主体与客体的特点111
三、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13
一、思想与行为的涵义116
第三节 思想与行为116
二、行为产生的机制117
三、对人的动机与行为的作用119
第四节 内化与外化121
一、内化与外化的涵义121
二、内化与外化的内在矛盾121
三、实现内化与外化的条件124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128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12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130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内涵132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132
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135
三、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转化过程136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同时性138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138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多端性138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广泛社会性139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反复性139
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践性139
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塑造与改造的统一性140
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性140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综合结构142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综合结构143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综合性143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综合结构145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综合结构15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综合结构的功能154
一、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功能154
二、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合力157
三、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调节160
第三节 对若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评价162
一、“自我实现说”述评162
二、“行为科学说”述评164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66
第一节 社会适应规律167
一、目标设计的两类适应167
二、目标设计依据的演进167
三、目标设计的根本依据168
第二节 要素协同规律170
一、要素协同的价值170
二、要素的横向协同171
三、要素的纵向协同173
第三节 过程充足规律175
一、过程的四个要素175
二、过程充足的依据175
三、过程充足的方法176
第四节 人格行为规律178
一、人格“黑箱”178
二、人格超前分析180
三、人格滞后分析180
四、人格咨询分析181
第五节 自我同一规律182
一、自我意识的结构183
二、自我意识的矛盾183
三、自我意识的同一184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机制186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机制的涵义186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重要前提187
一、人的一般属性188
二、人性的特征191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机制198
一、说服机制198
二、激励机制201
三、调节机制203
四、沟通机制205
五、管理机制207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分析210
第一节 教育对象的人格素质结构211
一、思想道德素质211
二、心理素质212
三、智能素质213
四、需要素质214
五、身体素质214
第二节 教育对象的人格动力结构214
一、国外学者对人格动力结构的看法215
二、人格动力结构模式218
三、人格动力结构运行机制219
一、主体选择性224
第三节 教育对象的人格特征224
二、客体可塑性226
三、二重组合性228
四、同气相求性229
五、挫折防御性231
第四节 教育对象人格形成的条件232
一、“遗传说”解释233
二、“社会文化说”解释233
三、“学习经验说”解释233
四、“人本主义说”解释234
五、“潜意识说”解释234
六、“综合形成说”解释234
第五节 教育对象人格的发展阶段235
一、童年期阶段235
二、青春期阶段236
四、老年期阶段238
三、成年期阶段238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240
第一节 设计目标和内容的依据241
一、社会依据241
二、文化依据242
三、时代依据242
四、身心依据242
五、理论依据243
第二节 设计目标和内容的原则243
一、目的性原则243
二、整体性原则244
三、相关性原则245
四、层次性原则246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247
一、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248
二、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248
三、引导人们产生积极的行为256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60
一、世界观教育261
二、政治观教育262
三、人生观教育263
四、道德观教育264
五、法制观教育266
六、创造观教育268
七、健康心理教育270
第五节 安排目标与内容的逻辑271
一、结构迁移说271
二、阶段形成说272
三、同时反复说274
四、人格结构发展阶段说275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279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279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279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280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28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286
一、社会环境286
二、单位环境288
三、家庭环境291
四、社交环境293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标准294
一、环境建设的总体标准294
二、环境建设的具体标准295
第四节 大众传播环境296
一、大众传播的含义297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298
三、大众传播环境建设300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303
第五节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303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305
三、校园文化环境建设307
第六节 企业文化环境310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310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311
三、企业文化环境建设313
第七节 家庭文化环境建设318
一、家庭文化的含义318
二、家庭文化的功能320
三、家庭文化环境建设322
第八节 社交圈环境326
一、社交圈的含义327
二、社交圈的功能329
三、社交圈环境建设333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概念337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概念337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337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功能33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结构340
一、建立主体结构的原则341
二、主体的组织结构341
三、主体的人员结构343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素质345
一、政治素质345
二、思想素质346
三、道德素质348
四、智能素质349
五、心理素质351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管理352
一、主体管理的意义352
二、主体机构的管理353
三、主体人员的管理355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概念358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358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概念358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范围359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360
一、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361
二、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原则361
三、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原则362
四、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则363
五、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原则363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364
一、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364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365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举例367
一、定性分析法367
二、模糊综合评估法368
附录模拟情景评估法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