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程水文与水资源评价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程水文与水资源评价管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2293344.jpg)
- 高建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9955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水文分析-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水文计算-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程水文与水资源评价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人类面临的主要水问题1
1.2 水资源概述3
1.2.1 水资源的概念3
1.2.2 世界水资源概况4
1.2.3 我国水资源概况5
1.2.4 我国水资源问题6
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工程措施10
1.3.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程序10
1.3.2 工程水文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13
1.4 水资源计算的任务与内容15
1.4.1 水资源计算与评价的任务与内容15
1.4.2 水资源计算与评价的基本方法16
1.5 习题与思考题17
第2章 河川径流的基本知识18
2.1 水文循环及水量平衡18
2.1.1 水文循环18
2.1.2 水量平衡19
2.2 河流与流域21
2.2.1 河流及其特征21
2.2.2 流域及其特征23
2.3 降水26
2.3.1 降雨的成因与分类26
2.3.2 降雨资料的分析方法28
2.4 蒸发与下渗33
2.4.1 蒸发33
2.4.2 下渗34
2.5 径流36
2.5.1 径流的形成过程36
2.5.2 径流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38
2.6 习题与思考题39
第3章 水信息资料的收集40
3.1 水文站及水文站网40
3.1.1 水文测站的任务和分类40
3.1.2 水文测站的设立40
3.1.3 水文站网及规划41
3.1.4 水文站日常工作内容42
3.2 降水与蒸发量的观测42
3.2.1 降水量的观测42
3.2.2 蒸发量的观测43
3.3 水位观测与资料整理45
3.3.1 水位观测46
3.3.2 水位资料的整理47
3.4 流量测验与资料整编49
3.4.1 流量测验49
3.4.2 流量资料的整编53
3.5 泥沙测验与资料整理56
3.5.1 泥沙的分类57
3.5.2 泥沙的测验57
3.5.3 泥沙资料的分析整理60
3.6 水文调查和水文资料的收集61
3.6.1 水文调查61
3.6.2 水文资料的收集62
3.7 习题与思考题64
第4章 水文统计基础65
4.1 概述65
4.1.1 水文现象的统计规律65
4.1.2 水文统计及其任务65
4.2 概率的基本概念66
4.2.1 概率66
4.2.2 频率67
4.3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68
4.3.1 随机变量68
4.3.2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69
4.3.3 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71
4.4 统计参数的估算74
4.4.1 样本估计总体74
4.4.2 抽样误差78
4.5 水文频率计算的适线法79
4.5.1 经验频率79
4.5.2 重现期81
4.5.3 三个统计参数(x、CV、Cs)对P—Ⅲ型曲线的影响82
4.5.4 适线法84
4.6 相关分析86
4.6.1 相关分析法的基本概念86
4.6.2 相关的种类87
4.6.3 简单直线相关的计算87
4.7 习题与思考题95
第5章 年径流和多年平均输沙量的计算96
5.1 概述96
5.1.1 年径流及其特征96
5.1.2 影响年径流的因素96
5.1.3 设计年径流计算的目的及任务97
5.2 具有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的分析计算98
5.2.1 年径流资料的审查98
5.2.2 设计的长期年、月径流量系列99
5.2.3 设计代表年的年、月径流量计算99
5.2.4 实际代表年的年、月径流量选取103
5.3 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的分析计算103
5.3.1 设计年径流量的推求103
5.3.2 设计年径流年内分配的计算106
5.4 枯水径流分析计算106
5.4.1 概述106
5.4.2 枯水径流的频率计算107
5.4.3 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枯水径流的估算109
5.4.4 日平均流量(或水位)历时曲线110
5.5 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的分析计算111
5.5.1 影响河流输沙量的因素111
5.5.2 多年平均年输沙量计算112
5.6 习题与思考题114
第6章 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116
6.1 设计洪水概述116
6.1.1 洪水与设计洪水116
6.1.2 设计标准116
6.1.3 设计洪水计算的内容和途径119
6.2 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120
6.2.1 洪水资料的选样与审查120
6.2.2 设计洪峰流量和洪量系列的频率计算121
6.2.3 设计洪水流量过程线129
6.3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132
6.3.1 概述132
6.3.2 设计暴雨的计算133
6.3.3 设计净雨的推求136
6.3.4 设计洪水过程线141
6.4 小流域设计洪水估算148
6.4.1 小流域设计洪水的特点148
6.4.2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148
6.4.3 经验公式法152
6.4.4 调查洪水法推求设计洪峰流量153
6.5 设计洪水的其他问题154
6.5.1 可能最大暴雨与可能最大洪水简介154
6.5.2 经验单位线的分析推求155
6.5.3 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158
6.5.4 分期设计洪水问题160
6.6 习题与思考题160
第7章 水资源区划163
7.1 概述163
7.2 水资源区划的原则与指标163
7.2.1 水资源区划的原则164
7.2.2 水资源区划的指标164
7.3 水资源区划的方法165
7.3.1 综合法165
7.3.2 谱系群分析法166
7.4 习题与思考题171
第8章 地表水资源计算与评价173
8.1 降水173
8.1.1 降水量资料的代表性审查173
8.1.2 降水量的分析计算175
8.2 蒸发与干旱指数178
8.2.1 水面蒸发资料的审查与分析178
8.2.2 水面蒸发的分析计算178
8.2.3 陆面蒸发量分析计算179
8.2.4 干旱指数分析179
8.3 地表水资源计算与评价180
8.3.1 径流资料的处理和修正180
8.3.2 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180
8.3.3 入海及出入境水量分析183
8.3.4 地表径流量的分析计算和评价183
8.4 习题与思考题183
第9章 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184
9.1 概述184
9.1.1 地下水理化性质及其赋存184
9.1.2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191
9.1.3 不同介质中的地下水193
9.1.4 水资源计算评价需详细调查统计的基础资料194
9.2 水文地质参数194
9.2.1 给水度μ194
9.2.2 降雨入渗补给系数α的确定196
9.2.3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β、灌溉回归系数β′的确定198
9.2.4 潜水蒸发系数C199
9.2.5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m值200
9.2.6 渗透系数K值201
9.2.7 导水系数、弹性释水系数、压力传导系数及越流系数201
9.2.8 缺乏有关资料地区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201
9.3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202
9.3.1 补给量计算202
9.3.2 地下水资源量205
9.3.3 排泄量计算206
9.3.4 浅层地下水蓄变量的计算方法207
9.3.5 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的平衡分析208
9.4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208
9.4.1 河川基流量计算208
9.4.2 山前泉水出流量计算210
9.4.3 山前侧向流出量计算210
9.4.4 河床潜流量计算211
9.4.5 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211
9.4.6 潜水蒸发量计算211
9.4.7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211
9.5 北方地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212
9.6 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212
9.6.1 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及潜水蒸发量的计算方法212
9.6.2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213
9.7 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214
9.7.1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方法214
9.7.2 部分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方法216
9.8 习题与思考题217
第10章 水资源总量计算及供需平衡分析218
10.1 水资源总量概述218
10.2 多年平均及不同代表年的水资源总量计算219
10.2.1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219
10.2.2 不同代表年水资源总量计算223
10.2.3 地下水开采条件下的水资源总量计算223
10.3 水资源可利用量224
10.3.1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224
10.3.2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26
10.4 供需平衡分析概述226
10.4.1 概述226
10.4.2 供需平衡分析所需统一的分析背景227
10.4.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主要内容及程序231
10.5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232
10.5.1 供水现状调查分析232
10.5.2 需(用)水现状调查分析233
10.6 需(用)水预测234
10.6.1 生活用水的预测方法235
10.6.2 工业用水的预测方法235
10.6.3 农业需水量预测236
10.7 水资源供给预测236
10.8 现状条件下供需平衡分析237
10.9 习题与思考题238
第11章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240
11.1 概述240
11.2 水资源论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41
11.2.1 准备阶段242
11.2.2 工作大纲编制242
11.2.3 报告书编制244
11.3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举例256
11.3.1 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256
11.3.2 论证报告部分内容节选260
11.4 习题与思考题263
第12章 水资源管理概述264
12.1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264
12.1.1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264
12.1.2 水资源面临的诸多问题,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265
12.2 水资源管理体制266
12.2.1 水资源管理体制266
12.2.2 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268
12.2.3 水资源的流域管理270
12.3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272
12.3.1 水资源的数量272
12.3.2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273
12.3.3 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思路274
12.4 水法与水行政275
12.4.1 水法制体系275
12.4.2 水法规体系275
12.4.3 有关水法律简介276
12.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76
12.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77
12.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77
12.4.7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以下简称《防洪法》)278
12.4.8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78
12.4.9 《水利产业政策》279
12.4.10 水行政279
12.5 习题与思考题284
附录285
参考文献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