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拯救乡土文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拯救乡土文明
  • 张华侨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5165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传统文化-研究-安徽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拯救乡土文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查济立功名光照千秋1

书香门第传来登科的美名1

务必鞠躬尽瘁为百姓分忧3

荣耀被破损的苍凉包围6

直到现在还感到很痛心10

未能像祖辈创造奇迹11

第二章 上庄何时理解胡适13

积极为家乡筹资办学13

百年以后依然要启蒙14

连累家族人遭受批斗17

村民说胡适没有带来利益20

耻辱影响到三代人的成长22

没有英雄的民族很可悲24

第三章 余川百年精英开先河26

以商兴家不忘为民利国26

美雨欧风吹来新文化29

创业守业毁业多少悲欢31

几代人的成果付之东流33

第四章 宅坦秉承忠义凝聚宗族36

抛弃家产拿着族谱逃难36

前仆后继热心捐资办学38

修宗谱传伦理而怀仁爱39

鼓足干劲生产换来的是饥饿41

灭资兴无取代家学渊源43

伤痛过后看到复兴的光亮45

第五章 旺川遥望漂泊者归来47

团结族人共同防卫47

国难当头振臂疾呼50

在凄凉中离开人世51

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54

随时有可能发生倒塌56

苦守家业七十年57

第六章 龙川徽州第一家60

意外发现胡宗宪故居60

岁月流逝人生如梦62

功勋卓著忠魂绕白云64

耗费巨资修复尚书府66

第七章 棠樾慈孝天下无双里69

乐善好施传孝道69

官商结合的典型代表72

发誓要和牌坊共存亡75

文物为何强行转让76

留给鲍家的是满腔悲愤78

第八章 雄村登上权力顶峰80

苦读圣贤书的丰碑80

青铜大钟卖给了废品站82

四世一品留下的惋惜83

三朝元老后人的结局85

豪门宅院的光辉已经消失87

第九章 许村飘散的大宅世家90

残留的遗产让人悲叹90

世恩堂还能支撑多久92

许家走出四位留学博士94

独守尊严将家产收回95

主人远去如繁华春梦97

第十章 白杨人杰地灵千古盛99

虔诚的信仰世代传99

再也听不到古寺的钟声100

希圣希贤作一流人物102

以二百两银请名人题写招牌103

还是退回到小农耕种104

第十一章 昌溪英雄忠烈天地长108

朱元璋赐封的第一世家108

英雄忠烈山河壮109

惜衣惜食缘非惜财而惜德111

油漆大王的家抄了七次113

结束200年闪烁的光彩115

第十二章 北岸以仁义为友117

“大夫第”不断输送官员117

泥巴至今没有清除119

山村走出两位军机大臣120

渔樵耕读传承忠孝122

汪来旺保住500年石雕123

第十三章 潭渡目送黄宾虹远去125

最后只剩下残留的门楼125

潭渡桥送走远去的身影126

可叹名画化为厚厚的纸浆128

个人的力量无法抗拒强权129

陶行知的梦想没有实现131

师山书院变为蔬菜市场132

和义堂走出多少读书人133

第十四章 江村走出两淮大盐商135

文明在拆毁中永远消失135

大盐商的豪宅化为灰烬136

凄美的故事随人去楼空138

传播知识的阶层遭劳改141

随着岁月的流逝模糊143

第十五章 唐模没有了却的心愿144

冒险阻止红卫兵砸毁石刻144

视为最珍爱的收藏品146

千年经文被卷得无影无踪147

没有分享收益却承受损失149

百世不朽的梦破灭了150

第十六章 呈坎名门望族留江南153

文星照耀世家出英才153

读书知理映照科举路155

以善德教子看《春秋》《左传》157

芳名忠孝传家遭摧毁159

留洋的青年终结私塾教育161

罗亨桐为何富不过三代163

结束了悲壮的商业旅程165

古书名画抄走当柴烧168

罕见的明朝建筑遭拆毁170

贫困和麻木导致破落172

得不到免费的公共资源174

第十七章 西溪南光照百里177

曾祖母慷慨捐出多年积蓄177

精致的花园变成了废墟179

将土改没收的宅院买回来181

第十八章 洪坑进士释放光亮182

荣誉照耀洪家后人182

显赫的官厅建起了猪栏185

完成平民角色的转变186

心中的创伤向谁诉说187

再次站起来的强大动力188

第十九章 灵山古宅的悲愤190

天尊阁楼看着马车缓慢行走190

将银两挑回家藏在地窖里191

谁想拆除就跟谁拼命194

捍卫文明不容侵犯195

门楼的野草在风中摇晃196

古宅的悲愤难以驱散197

“奉天诰命”以三千元出卖199

第二十章 宏村为了权利的抗争201

代总理的故居摆放着农具201

有了钱才为老屋感到自豪202

维权的起诉遭不予受理203

正当的生存权受到限制206

保护古民居有什么用208

第二十一章 西递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210

经商做官的完美结合210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212

以商助学最终回归乡土214

收获的并不是喜悦216

第二十二章 屏山以毁灭换来光荣218

名誉当成旧思想砸烂218

不可能再现昔日的成就220

一夜之间变为无产者221

难以承担对富裕的期盼223

雕楼幸运躲过铲除的劫难225

第二十三章 南屏保留祖辈的遗产227

借助权力掌握盐业经营227

积累的财产只剩下几张床228

残墙断壁荒弃在杂草中230

文盲分到八大家的书房232

第二十四章 石亭文明在拆毁中消失234

凝聚几代人的精神信仰234

精美的雕刻换回生活费236

厚重的大门好久没有打开238

培筠园留下的是萧条240

第二十五章 万里相思终归故乡241

没有消失的四世同堂241

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243

孤独地守着冷清的大堂245

走出了留学麻省的博士247

104岁的苏雪林回到家248

告别繁荣的时代250

第二十六章 拯救正在毁灭的文明252

利润没有用于扩大产业252

执著修书院以文登科255

家族荣誉支撑乡村繁荣258

遭到前所未有的毁灭260

后记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