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稼穑要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庆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2409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124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农业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稼穑要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追源溯本篇2
一、农业文明之初:从“农”字的演变说起2
二、农业生产之本:我国古代农业的重大发明5
(一)物候历法5
(二)治水技术10
(三)农具制造16
(四)生物育种技术17
三、农业立国之说:影响深远的传统农业思想20
(一)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20
(二)强国富民的思想21
(三)传世农书所体现的农业思想24
四、农业大国之今:新中国农业的辉煌成就25
(一)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26
(二)实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空前提高26
(三)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27
(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28
战略谋识篇31
一、当代发展农业的重要思想31
(一)在产业地位上,牢固确立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改革和社会稳定中的基础地位,并作为首要任务优先发展31
(二)在核心任务上,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32
(三)在发展动力上,一靠深化改革,二靠科技进步32
(四)在发展途径上,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33
(五)在发展过程上,农村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33
(六)在增长方式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34
(七)在发展阶段上,提出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34
二、农业发展的基本任务34
(一)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物尤其是粮食安全35
(二)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国家现代化提供基础保证36
(三)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使小康生活更为宽裕36
三、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构想36
(一)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36
(二)农业发展的模式构想40
(三)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47
四、有关“三农”问题的思考51
(一)关于推进吉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问题51
(二)关于在调整中提高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效益问题55
(三)关于发展农户经济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问题58
(四)关于加快农业经济的国际化进程问题62
(五)关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问题68
国土地宜篇74
一、土地及对土地资源的认识74
(一)古代对土地类型的划分75
(二)土脉论:古人改造土地环境的实践总结76
(三)土宜论:古人因地制宜种植作物的理论依据77
二、美丽富饶的国土资源78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78
(二)肥沃的平原78
(三)广阔的高原79
(四)独具特色的盆地79
(五)秀美壮丽的山林80
(六)纵横交错的水系80
三、特色鲜明的区域农业81
(一)历史上农业区域的演变81
(二)我国的区域农业特色82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86
四、加强土地资源的治理和管理99
(一)土地资源的状况分析和治理保护99
(二)严格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105
天时气象篇109
一、古人对天时与农时的认识和应用109
(一)对天时之“时”的本质认识109
(二)农时理论和农时系统的内涵及应用110
(三)古代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和应用112
二、当代农业气象科学的发展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17
(一)农业气象科学的发展117
(二)主要农作物与气象条件121
(三)农业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24
耕耘力穑篇133
一、种植业的历史133
(一)古代农作物及其构成的变化133
(二)古代种植业的精耕细作134
二、种植业的发展要点137
(一)发挥粮食大省优势,保持粮食生产能力138
(二)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发展绿色食品生产144
(三)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园艺特色产业149
(四)努力适应自然条件,发展设施保护农业153
三、玉米、水稻、大豆的种植方法和经济路线159
(一)玉米、水稻、大豆的种植方法160
(二)玉米、水稻、大豆产业发展的经济路线168
治水兴利篇173
一、生命之源和文明之本173
(一)水是生命之源173
(二)水是文明之本174
二、安危所系和安澜之道175
(一)关于“水利”175
(二)我国历史上大的水旱灾害176
(三)古今工程水利建设的主要成就182
(四)新时期工程水利建设的重点186
三、水情变化和治水方略190
(一)水资源及其特性190
(二)水资源危机状况191
(三)对水情的认识198
(四)新时期的治水方略200
四、水利利人和取利于水204
(一)水利利人:不断提高水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204
(二)取利于水:加快发展水利经济205
茂林毓秀篇212
一、森林的演变历史212
(一)演变过程213
(二)演变的主要原因215
(三)演变的后果218
(四)吉林省森林的演变过程220
二、吉林林业五十年的成就与经验223
(一)主要成就223
(二)基本经验226
(三)新时期林业发展的特征及面临的形势227
三、新时期林业发展的战略思考229
(一)总体思路229
(二)目标任务232
(三)战略重点237
碧野芳草篇240
一、关于草原240
二、草地现状分析243
三、发展草业经济246
司牧畜禽篇255
一、古老的牧业文明255
二、吉林省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255
(一)改革开放以来牧业发展成就256
(二)“九五”时期的发展情况及总体评估258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259
三、未来一个时期畜牧业发展环境分析260
(一)比较优势与基础条件260
(二)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262
(三)畜产品市场潜力与价格比较263
(四)畜产品生产、加工成本与效益比较265
四、吉林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建设现代畜牧大产业267
(一)建设现代畜牧大产业的重要性、可行性分析267
(二)建设现代畜牧大产业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重点269
(三)建设现代畜牧大产业应采取的主要对策271
工贸货殖篇278
一、乡镇企业: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278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及作用278
(二)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281
(三)乡镇企业发展的前景分析283
(四)发展乡镇企业的战略思考284
二、市场化: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290
(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演进过程290
(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292
(三)开拓农产品市场的主要对策296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302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由来及实质302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越性304
(三)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需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306
科教固本篇317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17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革命性因素317
(二)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318
(三)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20
二、农业最终靠科技进步解决问题320
(一)保障食物安全靠科技进步320
(二)增加农民收入靠科技进步321
(三)实现农业现代化靠科技进步322
三、进行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323
(一)迅猛兴起的全球农业科技革命323
(二)吉林农业科技进步的现状和问题325
(三)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对策326
四、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329
(一)农业标准化的由来与内涵329
(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330
(三)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331
农机动力篇335
一、农具的演进与农机的产生335
(一)中国古代农具的历史演进335
(二)农机的产生与使用335
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336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概况336
(二)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337
三、农业机械化的作用341
(一)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341
(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341
(三)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342
(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342
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与对策342
(一)深化改革,搞活机制343
(二)明确主体,多元投入343
(三)健全体系,加强服务344
(四)加强法制,依法管理344
生态环保篇352
一、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352
(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352
(二)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根本352
(三)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353
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353
(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353
(二)吉林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354
(三)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354
三、走生态农业之路356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356
(二)生态农业的重要作用357
(三)发展生态农业应遵循的原则358
(四)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359
四、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吉林西部“一水五地”建设361
(一)“一水五地”建设的重大意义361
(二)“一水五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效果362
改革创新篇366
一、农村改革的简要回顾366
(一)农村改革的历程366
(二)农村改革的成就369
(三)农村面临的问题370
二、当前农村改革的主要任务371
(一)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371
(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390
(三)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397
(四)探索土地规模经营的新形式404
基础保障篇413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413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产生413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形式414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作用415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416
二、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建设419
三、农村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建设425
(一)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425
(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426
(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427
附录 唐·李淳风预定地亩经阴阳捷径429
附录之附一 许真君占农录436
附录之附二 东方朔演年岁荒凶记438
附录之附三 六甲子占风法438
后记440
参考文献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