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京剧丛谈百年录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京剧丛谈百年录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2284885.jpg)
- 翁思再主编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ISBN:754343704X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627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京剧丛谈百年录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京剧与传统文化&王元化 撰论翁思再 注跋1
关于旧剧改良的通信&张厚载 钱玄同 刘半农 陈独秀3
随感录(十八)&钱玄同6
今之所谓“评剧家”&刘半农 钱玄同7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胡适9
附 胡适日记摘抄19
我的中国旧戏观&张厚载26
“脸谱”——“打把子”&张厚载32
答张厚载&钱玄同35
再论戏剧改良&傅斯年36
论中国旧戏之应废&周作人45
中国戏剧的三条路&周作人51
题谭鑫培渔翁蓑笠图诗&梁启超56
戏剧的歧途&闻一多57
《奔流》编校后记(三)&鲁迅60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鲁迅62
乱弹代序&瞿秋白65
却说平剧&郁达夫69
“平社”成立大会特刊·发刊辞&郁达夫71
看京戏的回忆&郁达夫73
附 郁达夫论京剧佚文二篇的按和跋&吴小如76
听戏&梁实秋79
没落中的皮黄剧&郑振铎82
拉杂谈&李健吾84
中国京剧中之文学意味&钱穆86
听余叔岩歌&马叙伦92
访梅兰芳&丰子恺93
关于旧剧改革&田汉98
谈戏剧&梁漱溟100
赠梅畹华联&俞平伯102
谈“粗暴”和“保守”&老舍104
从盖老的《打店》说起&老舍108
我对戏曲艺术改革的看法&赵树理112
中西戏剧比较及其他&宗白华118
论戏剧改革&吴晗121
为旧剧叫好&章靳以124
咏京剧诗&陈寅恪128
京剧流派与绘画风格&刘海粟133
毛泽东与京剧&丁玲137
看洋人演京戏而大悦&夏衍140
国剧学会缘起&梅兰芳 余叔岩145
谭鑫培和杨小楼代表中国戏曲&梅兰芳146
对京剧表演艺术的一点体会&梅兰芳148
我的意见 我的希望——在“戏曲的艺术改革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叶盛兰152
马鞭是一匹活马&程砚秋156
三分生&荀慧生159
怎样才算演出成功&尚小云164
谈谭剧&周信芳166
跑龙套——谈艺余录之一&马连良175
《捉放曹》中曹操的脸谱&郝寿臣179
科班的生活&侯喜瑞183
京剧三题&徐兰沅185
朱洪福与身段谱口诀&钱宝森189
我怎样学会了演京戏&欧阳予倩195
博与精&张君秋198
绍兴好酒不掺水&盖叫天203
能演和不能演&盖叫天206
谈程式&俞振飞209
与李少春谈戏&石挥213
局限与无限&赵丹221
先贤语注——学戏、会戏、懂戏&刘曾复记注225
怎样方能改良戏曲&马二先生241
国剧中的“男扮女”问题&王平陵243
京剧的特点&刘豁公248
谈谈戏曲改革的几个实际问题&吴祖光250
关于京剧艺术进一步改革的再商榷&马少波260
分行当&张庚274
评《四郎探母》的思想倾向&李希凡277
说说《四郎探母》&张古愚284
反封建与传统戏&黄裳286
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黄佐临291
“三大戏剧体系说”有误&廖奔303
京剧革新中要注意抢救遗产&许思言306
说“间离”谈锣鼓&阿甲311
洒狗血与炒鸡毛&阿甲317
老剧种与新剧种&阿甲320
关于“现代戏曲”的思考&孟繁树323
“剧场班底制”小议&翁思再327
论京剧艺术的古典精神&叶秀山330
今人当自爱&叶秀山344
京剧的意象世界——为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而作&叶朗350
迈小步不停步&谢国祥358
一种绝对否定流派的历史&徐城北364
从流行艺术走向经典艺术——关于京剧危机与前途的思考&柴俊为369
死与美——对古典戏曲命运的理性认识&李洁非373
“三并举”中的轻与重&蒋锡武377
抽象变形&蒋锡武379
京剧之路——历史的回顾与前瞻&徐书城382
我们已经走了多远——京剧百年来的简略回顾&刘厚生394
反对粗暴倾向&周扬406
论样板戏&王元化410
样板戏复出无忧&任之初420
京剧的舞台程式排除现代情节&何满子422
样板戏情结&邵燕祥427
梨园佳话&王梦生433
现代四大名旦之比较&苏少卿442
戏墨馆剧话&戏墨馆主447
谈票友&齐如山453
马连良之反对布景谈&爱萍室主457
“移步”而不“换形”——梅兰芳谈旧剧改革&张颂甲459
红毹纪梦诗注选&张伯驹462
张伯驹的《空城计》&丁秉鐩466
说脸谱&翁偶虹475
说曲牌&翁偶虹480
舞台程尘&刘曾复487
老谭艺谱&刘曾复489
缀断简残&刘曾复494
气势派和韵味派&叶秀山496
谭鑫培唱片之真伪&许姬传508
杨小楼先生的《湘江会》&朱家溍513
南麒北马&沈苇窗516
关于“裘派传承”的思考&王家熙519
台下人谈京剧编导&吴小如521
矛盾的周信芳&顾聆森524
梅、杨、余的“中和之质”&蒋锡武528
观众四层次&蒋锡武534
宫廷与京剧&丁汝芹539
班曰徽班 调曰汉调——浅谈汉调在京剧形成中的历史作用&周笑先543
京剧史料中的徽、汉说&薛浩伟550
论京剧的赏玩性品格&刘琦554
三派并峙 融通超越&龚和德567
深刻的不幸&周汝昌572
戏缘鳞爪&张中行575
“反二黄”&老烈581
“五不”小札&老烈583
戏曲假唱&柴俊为586
真难为了他们——京剧研究生班探营&陈竹588
观剧杂感&翁思再590
谭门七代&翁思再592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爱森斯坦等一九三五年在莫斯科讨论会上的发言&[瑞典]拉尔斯·克雷贝尔格 整理 李小蒸译599
《国剧菁华》导论(节选)&[英国]L.C.阿林敦613
哈罗德&艾克敦著 W.钱文忠 盛勤译613
西方人无法接受京剧的原因&施叔青620
编后记&翁思再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