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代汉语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古代汉语 下
  • 朱振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17107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汉语-古代-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代汉语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字1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2

一、汉字产生的传说2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和汉字体系的形成4

思考与练习(一)7

第二节 汉字的性质和演变7

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7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9

思考与练习(二)22

第三节 汉字的形体构造23

一、传统的“六书”说23

二、“六书”说的局限与对它的新探索35

思考与练习(三)38

第四节 分析字形,推求字义38

一、纯表意字与词义38

二、形声字的形符与词义43

思考与练习(四)45

第五节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46

一、古今字46

二、异体字51

三、繁简字55

思考与练习(五)58

第二章 词汇60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61

一、古代汉语单音词61

二、古代汉语复音词62

思考与练习(六)75

第二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76

一、古用今废词76

二、古今传承词77

三、古今词义的差异80

思考与练习(七)88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89

一、关于词的本义89

二、关于词的引申义95

三、词义引申的方式97

四、词义引申的类型105

思考与练习(八)108

第四节 同义词的辨析109

一、辨析同义词的意义109

二、同义词的来源113

三、同义词辨析的基本方法116

四、辨析同义词应注意的问题122

思考与练习(九)124

第三章 语法(一)——实词和句式125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126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26

二、形容词、数量词活用为动词128

思考与练习(十)131

第二节 判断句132

一、判断句的基本特点132

二、判断句语气助词的使用133

三、“是”字在判断句中的作用135

四、判断句的主语省略136

五、判断句的活用137

思考与练习(十一)137

第三节 名词用作状语138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138

二、方位名词用作状语141

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142

思考与练习(十二)144

第四节 宾语前置145

一、宾语是疑问代词的145

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的146

三、有“是”、“之”等为标志的147

思考与练习(十三)148

第五节 双宾语149

一、动词含有授予或问询意义的149

二、动词不含有授予或问询意义的151

三、动词是“为”字的152

思考与练习(十四)153

第六节 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154

一、使动用法154

二、意动用法157

三、处动用法158

四、为动用法159

思考与练习(十五)160

第七节 被动句161

一、用“于××”作补语的162

二、用助词“见”字的163

三、用“为××(所)”作状语的163

四、用“被”字的164

思考与练习(十六)165

第四章 语法(二)——虚词和句式167

第一节 代词168

一、人称代词168

吾、我、予、余168

女、汝、尔、若、而、乃169

之、其、彼、夫171

单数和复数176

二、指示代词178

此、斯、兹178

是179

然182

否184

者185

所187

他(它、佗)191

三、疑问代词192

谁192

孰192

何193

曷196

奚197

胡198

恶198

安198

焉199

四、无定代词199

或199

莫200

思考与练习(十七)202

第二节 副词203

曾、尝203

方、适204

且205

竟205

但(亶)、特、徒、弟(第)206

稍、少、略、颇207

益208

良208

几(jī)209

乃(廼)210

相211

固212

亟212

盖213

殆214

不、弗、毋、勿、无、未、非、微214

思考与练习(十八)216

第三节 介词218

于218

乎221

以221

为224

与225

因227

诸228

思考与练习(十九)230

第四节 连词231

而231

以234

且236

则237

然则239

然而240

虽然241

然242

思考与练习(二十)242

第五节 助词243

一、结构助词243

之243

二、句首句中语气助词245

夫245

其245

唯(惟)246

者246

也248

乎、焉、与249

三、直陈句常用的句尾语气助词249

也250

矣250

已251

焉251

耳、尔、而已252

四、疑问句常用的句尾语气助词253

乎253

与(欤)254

邪(耶)254

也、矣、焉、哉255

五、祈使句常用的句尾语气助词255

六、感叹句常用的句尾语气助词256

七、句尾语气助词的连用257

思考与练习(二十一)257

第六节 常见的习惯句式257

一、孰与、孰若、孰如、何与、何如、奚与、奚若258

二、何××为、何以××为、何以为261

三、何××之××262

四、何其××263

五、不亦××乎263

六、无乃××乎264

七、得无××乎265

八、此其、是其、彼其266

思考与练习(二十二)267

第五章 音韵268

第一节 汉语音韵的基本概念269

一、汉语的音节结构269

二、声、声母、声纽269

三、韵、韵母274

四、声调和平仄278

五、古代的注音方法279

思考与练习(二十三)282

第二节 古音概述283

一、上古音283

二、中古音302

思考与练习(二十四)319

第三节 诗律和词律321

一、诗韵和诗律321

二、词韵和词律333

思考与练习(二十五)344

第六章 综合运用346

第一节 古书的注解346

一、古书注解的意义346

二、古书注解的体例348

三、古书注解的方法353

四、古书注解的术语357

五、古书注解的局限362

思考与练习(二十六)363

第二节 古书的标点364

一、标点古书的意义364

二、标点古书的原则367

思考与练习(二十七)376

第三节 古文今译377

一、古文今译的意义377

二、直译和意译377

三、古文今译应注意的问题381

思考与练习(二十八)386

第四节 工具书与工具书的使用386

一、常用工具书的种类和性能386

二、怎样使用工具书404

思考与练习(二十九)4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