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苏东坡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苏东坡研究
  • 木斋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23783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苏东坡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苏轼评传3

第一节 出生与家族3

一、出生3

二、苏轼的家族5

三、名字与游学9

第二节 名动京师16

一、名动京师16

二、奔丧与南行20

三、赴凤翔23

第三节 仕宦生涯传略26

第二章苏轼野性论38

第一节 苏轼“野性”概论39

第二节“野性”的萌生期(早年至王安石变法之前)43

第三节“野性”的发展期(王安石变法至乌台诗案前夕)45

第四节“野性”的形成期(乌台诗案与黄州贬谪)54

第五节“野性”的反思期(元祐时期)67

第三章 苏轼“雅词”论83

第一节 苏词的本质是对词的雅化84

一、苏词的本质是对词的雅化84

二、“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86

三、苏轼提倡“风雅”的内涵88

第二节 苏轼雅词的艺术实践91

一、题材之雅91

二、境界高雅92

三、艺术手法高雅95

(一)语言的清新素雅95

(二)用典使事的风雅97

(三)议论超卓的高雅98

第四章 苏轼“豪放雅词”论99

第一节 苏轼豪放词风的创立100

第二节 豪放雅词的审美特征108

一、无意不可入:题材的豪放雅格108

二、以我观照万物:人物形象的豪放雅格109

三、使用醉酒的道具:摆去拘束以形成豪放雅格111

四、以议论入词:表述方式的豪放雅格113

五、使事用典:语言构成的豪放雅格115

六、雄奇恢弘的境界:结构的豪放雅格118

七、旷达的人生哲理:豪放雅格的根基122

八、“以诗为词”:形成豪放雅词125

第五章 略论苏轼的婉约雅词130

第六章 苏轼“以文为诗”论141

第一节“以文为诗”产生的宏观认识143

第二节 诗与散文关系的探讨152

第三节 苏轼“自然艺术”美学思想的探讨158

第四节 苏轼“以文为诗”艺术实践的考察165

一、在字法方面的“以文为诗”166

二、在句法方面的“以文为诗”174

三、在章法结构上的“以文为诗”185

结束语195

第七章 苏轼“以议论为诗”论199

第一节 “意境、物境、情境”203

第二节 苏轼“以议论为诗”所形成的“情境”217

第三节 “以议论为诗”与“艺术抽象”的关系224

第四节 苏诗的“艺术抽象”229

一、对于传统“意象”的继承和发展229

二、与“议论”结合的“意象”231

三、脱离“意象”的议论241

第五节 苏轼以议论为诗”产生原因的探讨247

一、苏诗“情境”产生原因的归纳247

二、苏诗“艺术抽象”产生的宏观认识252

三、苏轼的“神似”理论257

结束语261

第八章 苏诗“尚理”论266

一、宋代社会与“尚理”关系的探讨267

二、苏诗“尚理”的艺术特点270

第一节 寓哲理于意象,以意象象征哲理271

第二节 只缘“理”在“意象”中275

第三节 简议议论在其中的作用285

第九章 苏轼“以才学为诗”论295

第一节“以才学为诗”产生原因的探讨296

第二节“以才学为诗”的理论探讨300

第三节“以才学为诗”的理论和艺术实践302

第十章 苏轼“以文字为诗”论312

第一节“以文字为诗”产生的原因314

第二节“和韵而似原韵”317

一、对“和韵”的探讨317

二、对所谓“戏”字的考察324

三、对“回文诗”、“神智体”等的思考328

第三节 小议文学与游戏、娱乐的关系331

结束语335

第十一章试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特质及其地位341

第一节 韩文论342

第二节 柳文论345

第三节 欧文论348

第四节 苏轼的散文理论353

第五节 苏轼散文的艺术实践356

第十二章 试论《东坡志林》的写意艺术365

第一节 《东坡志林》的简约性366

第二节 《东坡志林》的写意性368

第三节 社会风俗的写意画卷372

第四节 《志林》的艺术手法376

附录一:《宋史列传苏轼附子过》383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398

附录三:作者简介4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