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温度测量常用数据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温度测量常用数据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7/32275801.jpg)
- 石镇山,宋彦彦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4568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温度测量-数据-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温度测量常用数据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温度测量技术基础1
1.1温度仪表术语1
1.1.1一般术语1
1.1.2温标5
1.1.3性能术语8
1.1.4测试方法15
1.1.5温度仪表及其构件的名称18
1.2国际温标26
1.2.1定义固定点27
表1-1 ITS-90定义固定点27
1.2.2内插公式27
表1-2 氦蒸气压方程式常数值28
表1-3 各参考函数的常数值30
表1-4确定铂电阻温度计偏差函数的分度点30
1.2.3标准仪器31
1.3常用温度单位换算31
表1-5 常用温度单位换算表31
1.4温度测量仪表分类编码32
表1-6环境条件代号33
表1-7 温度测量仪表分类编码33
1.5温度测量仪表的选型35
表1-8 温度计的分类、原理及典型产品35
表1-9 接触法与非接触法测温比较36
1.6温度仪表常用标准及计量检定规程36
表1-10温度仪表常用标准36
表1-11温度仪表常用计量检定规程38
第2章 膨胀式温度计40
2.1膨胀类温度计的分类、特性40
表2-1膨胀类温度计的分类、特性40
2.2玻璃液体温度计41
2.2.1常见感温液体的膨胀系数41
表2-2几种感温液体的膨胀系数41
表2-3 水银温度计视膨胀系数与温度的关系41
2.2.2工业和实验玻璃温度计42
表2-4全浸式温度计的示值误差限42
表2-5 局浸式温度计的示值误差限43
表2-6感温液在玻璃中的视膨胀系数43
表2-7 恒温槽的温场均匀性要求44
表2-8内标式工业玻璃温度计型式和基本尺寸44
表2-9内标式普通实验玻璃温度计的规格和尺寸45
表2-10棒式普通实验玻璃温度计的规格和尺寸46
表2-11内标式精密实验玻璃温度计型式和各部位尺寸46
表2-12长型内标式精密实验玻璃温度计的规格、示值误差限及检验点47
表2-13短型内标式精密实验玻璃温度计的规格、示值误差限及检验点48
表2-14棒式精密实验玻璃温度计型式和各部位尺寸50
表2-15 长型棒式精密实验玻璃温度计的规格、示值误差限及检验点50
表2-16短型棒式精密实验玻璃温度计的规格、示值误差限及检验点51
2.2.3电接点玻璃温度计52
表2-17电接点玻璃温度计的型式及基本参数52
表2-18标度线和数字配置53
2.2.4标准温度计53
表2-19一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度值及允许误差54
表2-20一等标准水银温度计允许的零位变化量54
表2-21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度值及允许误差54
表2-22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允许的零位变化量55
2.3压力式温度计55
表2-23压力式温度计产品型式表55
表2-24 压力式温度计的技术要求56
2.4双金属温度计57
表2-25常用主动层材料性能57
表2-26常用被动层材料性能57
表2-27常用双金属片的成分和性能58
表2-28常用双金属片规格、尺寸58
表2-29双金属温度计基本参数表58
表2-30双金属温度计型式检验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59
第3章 电阻温度计64
3.1铂热电阻64
表3-1铂热电阻性能表64
表3-2 Pt10铂热电阻的热电阻率表64
表3-3 Pt10工业铂热电阻分度表65
表3-4Pt100铂热电阻的热电阻率表68
表3-5 Pt100工业铂热电阻分度表69
表3-6 铂热电阻在不同温区允许的最小绝缘电阻72
3.2铜热电阻72
表3-7 铜热电阻性能表73
表3-8 Cu50工业铜热电阻分度表73
表3-9 Cu100工业铜热电阻分度表73
3.3镍热电阻75
表3-10镍热电阻性能表75
表3-11镍热电阻分度表75
表3-12美国对热电阻参数检测的重复性和复现性的评价76
3.4热敏电阻76
表3-13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型号命名77
表3-14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识别指标77
表3-15 临界温度热敏电阻器型号命名77
表3-16直热式普通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使用环境条件规定78
表3-17直热式普通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性能参数78
表3-18直热式测温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使用环境条件规定79
表3-19直热式测温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性能参数79
表3-20直热式测温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阻值偏差80
表3-21直热式稳压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性能参数80
表3-22旁热式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性能参数81
表3-23旁热式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阻流特性及时间常数81
表3-24旁热式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电阻电流特性82
表3-25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系列82
表3-26日本热敏电阻分度表84
第4章 热电效应测温技术87
4.1热电偶技术性能87
4.1.1铂锗10-铂热电偶(S型)87
表4-1铂锗10-铂热电偶材料性能参数87
表4-2铂锗10-铂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87
表4-3铂锗10-铂热电偶(S型)E(t)分度表88
表4-4铂铑10-铂热电偶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允许偏差94
表4-5 铂锗10-铂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94
表4.6 铂锗10-铂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95
4.1.2铂铑13-铂热电偶(R型)95
表4-7 铂锗13-铂热电偶材料性能参数95
表4-8铂锗13-铂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95
表4-9铂铑13-铂热电偶(R型)E(t)分度表96
表4-10铂锗13-铂热电偶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允许偏差102
表4-11铂锗13-铂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102
表4-12铂锗13-铂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03
4.1.3铂锗30-铂锗6热电偶(B型)103
表4-13铂锗30-铂锗6热电偶材料性能参数103
表4-14铂锗30-铂锗6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04
表4-15铂锗30-铂锗6热电偶(B型)E(t)分度表104
表4-16铂锗30-铂锗6热电偶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允许偏差110
表4-17铂锗30-铂锗6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110
表4-18铂铑30-铂锗6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10
表4-19铂铑30-铂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11
表4-20铂锗30(BP)-铂(Pt-67) E(t)分度表111
表4-21铂-铂锗6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12
表4-22铂(Pt67) -铂锗6(BN)E(t)分度表113
4.1.4镍铬-镍硅热电偶(K型)113
表4-23不同线径镍铬-镍硅热电偶推荐使用最高温度113
表4-24 镍铬-镍硅热电偶材料性能参数114
表4-25镍铬-镍硅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14
表4-26镍铬-镍硅热电偶(K型)E(t)分度表115
表4-27 镍铬-镍硅热电偶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允许偏差120
表4-28镍铬-镍硅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120
表4-29镍铬-镍硅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21
表4-30镍铬-铂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21
表4-31镍铬(KP)-铂(Pt67)热电偶E(t)分度表122
表4-32镍铬-铂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122
表4-33镍铬-铂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23
表4-34铂-镍硅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23
表4-35铂(Pt67) -镍硅(KN)热电偶E(t)分度表124
表4-36铂-镍硅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125
表4-37铂-镍硅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25
4.1.5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N型)125
表4-38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化学成分126
表4-39不同线径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推荐使用最高温度126
表4-40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材料性能参数126
表4.41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26
表4.42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N型)E(t)分度表127
表4-43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允许偏差132
表4-44 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132
表4-455镍铬硅-镍硅镁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33
表4-46镍铬硅-铂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33
表4-47镍铬硅(NP)-铂(Pt-67)热电偶E(t)分度表134
表4-48镍铬硅-铂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134
表4-49镍铬硅-铂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35
表4-50铂-镍硅镁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35
表4-51铂(Pt67) -镍硅镁(NN)热电偶E(t)分度表136
表4-52铂-镍硅镁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137
表4-53铂-镍硅镁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37
4.1.6镍铬-铜镍热电偶(E型)137
表4-54不同线径镍铬-铜镍热电偶推荐使用的最高温度137
表4-55镍铬-铜镍热电偶材料性能参数138
表4-56镍铬-铜镍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38
表4-57镍铬-铜镍热电偶(E 型)E(t)分度表139
表4-58镍铬-铜镍热电偶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允许偏差143
表4-59镍铬-铜镍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143
表4-60 镍铬-铜镍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43
表4-61镍铬-铂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44
表4-62镍铬(EP)-铂(Pt67)热电偶E(t)分度表144
表4-63镍铬-铂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145
表4-64 镍铬-铂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45
表4-65铂-铜镍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46
表4-66铂(Pt67) -铜镍(EN)热电偶E(t)分度表146
表4-67铂-铜镍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147
表4-68铂-铜镍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48
4.1.7铁-铜镍(康铜)热电偶(J型)148
表4-69不同线径铁-铜镍热电偶推荐使用的最高温度148
表4-70铁-铜镍热电偶材料性能参数148
表4-71铁-铜镍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49
表4-72铁-铜镍热电偶(J型) E(t)分度表149
表4-73铁-铜镍热电偶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允许偏差154
表4-74铁-铜镍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154
表4-75铁-铜镍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54
表4-76铁-铂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55
表4-77铁(JP)-铂(Pt-67 )热电偶E(t)分度表155
表4-78铁-铂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56
表4-79铂-铜镍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56
表4-80铂(Pt67)-铜镍(JN)热电偶E(t)分度表156
表4-81铂-铜镍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57
4.1.8铜-铜镍(康铜)热电偶(T型)157
表4-82不同线径铜-铜镍热电偶推荐使用的最高温度157
表4-83铜-铜镍热电偶材料性能参数157
表4-84铜-铜镍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58
表4-85铜-铜镍热电偶(E型)E(t)分度表158
表4-86铜-铜镍热电偶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允许偏差160
表4-87铜-铜镍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161
表4-88铜-铜镍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61
表4-89铜(TP)-铂(Pt67)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61
表4-90铜(TP)-铂(Pt67)热电偶E(t)分度表162
表4-91铜-铂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163
表4-92铜-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63
表4-93铂-铜镍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63
表4-94铂(Pt-67)-铜镍(TN)热电偶E(t)分度表164
表4-95铂-铜镍热电偶热电动势允许偏差范围164
表4-96铂-铜镍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65
4.1.9钨铼热电偶165
表4-97钨铼热电偶名义化学成分165
表4-98钨铼热电偶材料性能参数165
表4-99 WRe3-WRe25钨铼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66
表4-100 WRe3-WRe25热电偶E(t)分度表166
表4-101钨铼热电偶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允许偏差173
表4-102快速测量钢液温度钨铼热电偶允许偏差173
表4-103钨铼热电偶热电动势率(塞贝克系数)值174
表4-104 WRe5-WRe26钨铼热电偶参考函数的系数174
表4-105 WRe5-WRe26热电偶E(t)分度表174
表4-106钨-钨铼26热电偶分度表182
表4-107钨铼5-钨铼20热电偶分度表183
4.1.10其他热电偶183
表4-108钯55铂31金14-金65钯35热电偶(Platinel-Ⅱ)分度表183
表4-109镍铬-金铁0.07%热电偶分度表184
表4-110铂钼5-铂钼0.1热电偶分度表185
表4-111铂锗40-铂铑20热电偶分度表186
表4-112镍钼18-镍钴0.8热电偶分度表186
表4-113铱锗40-铱热电偶分度表187
表4-114金-铂热电偶分度表188
表4-115 铂-钯热电偶分度表188
表4-116非标准化热电偶的性能特点189
4.2铠装热电偶190
4.2.1铠装热电偶电缆190
表4-117铠装热电偶电缆的产品名称、型号及分度号190
表4-118廉金属铠装热电偶电缆尺寸及允许偏差191
表4-119贵金属铠装热电偶电缆尺寸及允许偏差191
表4-120不同直径、不同外套管铠装热电偶电缆推荐使用的上限温度192
表4-121不同套管材料铠装热电偶电缆推荐使用的最高工作温度192
表4-122不同外径、不同外套管铠装热电偶电缆推荐检验温度点193
表4-123铠装热电偶电缆热电特性检验试验仪器及设备194
4.2.2铠装热电偶194
表4-124直径及允差、外套管名义壁厚、偶丝名义直径表195
表4-125铠装热电偶测量端区外径允差195
表4-126不同类型铠装热电偶分度号、等级及允差195
4.3热电偶用绝缘材料和保护管196
4.3.1热电偶用绝缘材料196
表4-127热电偶常用有机绝缘材料和包覆材料196
表4-128无机绝缘材料和保护管材料197
4.3.2热电偶用保护管198
表4-129金属保护管材料198
表4-130热电偶用二硅化钼保护管尺寸及允差200
4.4热电偶用补偿导线200
表4-131补偿导线产品品种及型号200
表4-132补偿导线的规格201
表4-133补偿导线使用温度范围、绝缘层和护套材料201
表4-134补偿导线的允差204
表4-135热电偶补偿导线的绝缘层、护套着色规定205
表4-136 IEC584-3热电偶补偿导线的颜色205
表4-137补偿导线的线芯绝缘层厚度、护套厚度及最大外径206
表4-138补偿导线的绝缘层和护套的物理性能和老化性能206
表4-139补偿导线的往复电阻值206
表4-140日本补偿导线种类、使用温度、允差及护套颜色207
表4-141无屏蔽补偿电缆的结构尺寸208
表4-142分对屏蔽补偿电缆的结构尺寸211
第5章 辐射测温技术215
5.1辐射测温技术基础215
表5-1热辐射测量基本物理量215
表5-2 辐射测温仪表分类、计算公式与特点215
表5-3辐射测温仪表常用工作波长、典型探测元件、温度范围及特性216
表5-4辐射测温仪表的选择217
表5-5 物质的全发射率值218
表5-6 常用材料在0. 66μm波长下的光谱发射率近似值219
表5-7 金属在各波段下的发射率220
表5-8 合金材料在各波段下的发射率221
表5-9 非金属材料在各波段下的发射率221
表5-10常用材料在各波段下的发射率222
表5-11黑体的辐射函数表223
5.2亮度温度计223
表5-12 λ=0. 66 μm时的亮度温度的修正值223
表5-13 λ=0.9μm时的亮度温度的修正值224
表5-14隐丝式光学高温计测量范围和精确度等级225
表5-15 隐丝式光学高温计基本误差和变差225
表5-16隐丝式光学高温计吸收玻璃光谱特性225
表5-17 θ1数值表226
5.3辐射温度计227
表5-18系数ai的值227
表5-19辐射感温器分度表(分度号F1)228
表5-20 辐射感温器分度表(分度号F2)230
表5-21辐射温度偏离真实温度的数值235
5.4比色温度计235
表5-22一些材料亮温、色温、辐射温度与真实温度的偏差表236
5.5红外温度计237
表5-23国产红外探测器的性能237
表5-24某些国外的红外探测器性能237
表5-25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系列238
5.6红外热像仪239
表5-26红外热像仪基本参数239
表5-27 红外热像仪技术要求239
表5-28便携式试验和测量设备的抗扰度试验要求240
表5-29用于工业场所的设备抗扰度试验要求241
表5-30红外热像仪设备发射限值规定241
表5-31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检定实验设备242
第6章 其他测温技术244
6.1测温三角锥244
表6-1塞格锥的熔倒温度及化学成分244
表6-2高温锥与标称温度246
表6-3 温度与测温三角锥锥号对照表249
6.2示温涂料测温250
表6-4变色温度与颜色(单一元件)250
表6-5可逆变色示温颜料251
表6-6 不可逆变色示温颜料252
表6-7 不可逆涂料变色温度与分类253
表6-8金属卤化物热变色颜料254
表6-9 各种气氛的影响254
表6-10液体介质的影响255
表6-11湿度的影响255
表6-12日本的K-50示温涂料256
表6-13电子供与体-电子接受体型256
表6-14多变色可逆示温涂料256
表6-15日本F-450单变色示温涂料256
表6-16脱水型单变色示温涂料257
表6-17多变色不可逆示温涂料配方257
表6-18多变色不可逆示温涂料颜色变化257
表6-19中国sW-多-4示温涂料257
表6-20 中国sW-多-4示温涂料颜色变化257
6.3光纤温度传感器257
表6-21光纤的特点258
表6-22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各种光纤258
表6-23 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光纤的种类259
表6-24 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特点和技术指标259
6.4温度的目测法259
表6-25烧制陶瓷时火焰颜色与温度范围对照表259
表6-26火焰温度259
第7章 温度显示仪表261
7.1显示仪表温度测量范围规定261
表7-1与热电偶配用的显示仪表的温度测量范围261
表7-2 与热电阻配用的显示仪表的温度测量范围261
表7-3与辐射感温器配用的显示仪表的温度测量范围262
7.2动圈式温度显示仪表262
7.2.1动圈式温度显示仪表标度262
表7-4动圈式温度显示仪表标度线和标志的推荐尺寸262
表7-5 动圈仪表测温范围和标度规格262
7.2.2与热电阻配接的动圈式温度显示仪表桥臂电阻推荐数值264
表7-6 不同量程仪表的桥臂电阻推荐数值265
7.2.3动圈式温度显示仪表影响量试验266
表7-7 电源畸变影响量试验的主电源变化组合266
表7-8振动试验的频率、位移幅值和加速度规定266
表7-9 绝缘强度试验规定266
表7-10误差表实例267
表7-11计算实例267
7.2.4动圈式温度显示仪表型号268
表7-12动圈式温度显示调节仪表的型号命名268
7.2.5动圈式温度显示仪表产品268
表7-13 XCZ型动圈式指示仪技术要求268
表7-14影响量对仪表影响的技术指标270
表7-15 XCT型动圈式指示调节仪技术要求270
表7-16影响量对仪表影响的技术指标271
7.3自动平衡式温度显示仪表272
7.3.1自动平衡式温度显示仪表标度272
表7-17自动平衡式测温显示仪表标度线和标志的推荐尺寸273
表7-18自动平衡式测温显示仪表标度尺和记录纸的分格数274
7.3.2自动平衡式温度显示仪表技术要求277
表7-19自动平衡式记录仪和指示仪与精确度有关的技术指标277
表7-20 自动平衡式记录仪和指示仪影响量的技术指标277
7.3.3自动平衡式温度显示仪表型号命名279
表7-21自动平衡式显示仪表的型号命名280
7.4数字式温度显示仪表280
7.4.1数字式温度显示仪表工作条件280
表7-22数字式温度显示仪表工作条件280
7.4.2数字式温度显示仪表影响量对仪表性能的影响281
表7-23影响K值对应表282
表7-24影响α值对应表282
第8章 测温专用集成电路283
表8-1本地温度传感器283
表8-2 本地+远端温度传感器296
表8-3 远端温度传感器303
表8-4模拟输出温度传感器305
表8-5 数字输出温度传感器317
表8-6无通信接口的温度控制器/调节器319
表8-7 具有通信接口的温度控制器/调节器329
第9章 测温防爆技术333
9.1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分类333
表9-1生产类火灾危险性分类333
表9-2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334
表9-3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划分原则334
表9-4国家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336
表9-5 NEC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336
表9-6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传爆级别337
表9-7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引燃温度组别337
表9-8爆炸性粉尘引燃温度组别338
表9-9爆炸性粉尘场所电气设备最高允许表面温度338
表9-10 NEC对爆炸性气体和粉尘的分组338
表9-11 NEC对爆炸性气体和粉尘的引燃温度分组338
表9-12中国和北美爆炸性混合物分级对照表339
表9-13中国和北美爆炸性混合物温度分组对照表339
9.2可燃和爆炸性物质339
表9-14可燃性气体、蒸气特性表339
表9-15 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分级分组举例343
表9-16爆炸性粉尘物性表347
表9-17最易传爆混合物浓度350
9.3防爆电气设备标志352
表9-18我国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352
表9-19美、中工厂用电气防爆标志简明对照表352
表9-20中、日、欧工厂用电气防爆标志简明对照表353
9.4仪表外壳防护要求354
表9-21 IP代码的组成及含义354
表9-22对第一位特征数字的简要说明355
表9-23对第二位特征数字的简要说明356
表9-24 NEMA外壳类型、定义及其与IP外壳防护等级的对照356
表9-25 IP外壳防护等级与NEMA外壳类型的对应关系357
9.5防爆电气设备技术要求358
9.5.1隔爆型电气设备358
表9-26 Ⅰ类外壳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358
表9-27 ⅡA类外壳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359
表9-28 ⅡB类外壳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360
表9-29 ⅡC类外壳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360
表9-30 ⅡC类外壳螺纹接合面361
表9-31接线盒内裸露带电部件之间及金属外壳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361
表9-32电气设备爆炸试验要求362
9.5.2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363
表9-33铜导线的温度组别363
表9-34典型普通电缆线的分布参数363
表9-35接线端子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363
表9-36电池和电池组电压规定364
表9-37印制电路板导线温度组别364
表9-38本质安全型电路设计时与电压和设备组别相对应的允许短路电流365
表9-39本质安全型电路设计时与电压和设备组别相对应的允许电容373
表9-40工业热电偶与热电阻隔爆技术条件385
第10章 耐高温、耐腐蚀技术389
10.1仪表常用非金属材料389
表10-1仪表常用非金属材料及其使用温度范围389
10.2仪表常用金属和合金材料389
10.2.1金属和合金的耐腐蚀性评定390
表10-2 金属和合金的耐腐蚀性评定标准390
表10-3 各种腐蚀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390
10.2.2不锈钢390
表10-4常用不锈钢牌号对照392
10.2.3耐蚀合金398
表10-5 耐蚀合金牌号对照表398
表10-6 铠装热电偶外套材料的耐腐蚀性能399
10.2.4耐热钢及耐热合金400
表10-7 耐热钢及耐热合金常见牌号及化学成分400
表10-8耐热钢牌号对照表403
表10-9 国内外常见高温耐热合金力学性能404
表10-10温度对变形镍基、铁基、钴基高温合金抗拉强度的影响405
表10-11 4Cr14Ni14 W2Mo耐热钢的力学性能407
表10-12 GH169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407
表10-13典型耐热铸钢的牌号和力学性能407
10.2.5耐磨合金408
表10-14钴基高强度耐磨合金力学性能408
10.3测量不同介质的仪表材料选用表408
表10-15测量不同介质的材料选用表409
第11章 温度仪表检定425
11.1铂电阻温度计检定系统425
表11-1工作计量器具的测量范围和允许误差Δ或扩展不确定度U425
11.2热电偶检定系统427
11.3辐射温度计检定系统429
11.4温度显示仪表检定系统429
11.4.1动圈式温度显示调节仪表的检定429
表11-2 检定动圈式温度显示调节仪表所需标准仪器及设备432
表11-3检定动圈式温度显示调节仪表选用的直流电阻箱准确度等级433
11.4.2数字式温度显示仪表检定434
表11-4检定数字式温度显示调节仪表的标准仪器及设备434
表11-5 数字式温度显示调节仪表检定项目435
第12章 典型温度计产品目录436
表12-1玻璃温度计436
表12-2 双金属温度计437
表12-3 压力式温度计438
表12-4热电阻温度仪表439
表12-5 热敏电阻温度测量仪器441
表12-6热电偶温度仪表441
表12-7 温度变送器443
表12-8辐射感温器444
表12-9 光学温度计445
表12-10红外温度计446
表12-11光电高温计447
表12-12比色温度计448
表12-13光纤温度计449
表12-14温度仪表校验装置450
第13章 典型温度测量解决方案451
13.1专用温度测量产品451
表13-1电力工业专用温度测量产品451
表13-2 石化工业专用温度测量产品454
表13-3建材工业专用温度测量产品455
表13-4机械工业专用温度测量产品456
表13-5煤炭工业专用温度测量产品459
表13-6冶金工业专用温度测量产品460
13.2温度测量解决方案462
13.2.1红外测温仪在热连轧中的应用462
13.2.2 XTRM系列温度远传监测仪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463
13.2.3水泥窑头温度监测系统463
13.2.4耐磨热电偶用于加压流化床燃烧锅炉464
13.2.5红外测温仪在烟草制丝生产线的应用465
13.2.6连续分布全光纤测温仪在变电站高压开关柜在线测温中的应用466
13.2.7强腐蚀温度保护管的应用466
13.2.8高炉冷却壁水温差及热流强度在线监测技术467
13.3温度测量仪表应用469
13.3.1热电偶应用469
表13-7热电偶常见故障及排除469
表13-8 常用热电偶K值表470
表13-9 常用热电偶近似K值471
表13-10热电偶损坏程度判断471
13.3.2工业锅炉的温度测量472
表13-11工业锅炉的测温项目及测温仪表472
13.3.3热处理加热炉的温度测量473
表13-12热处理加热炉的类别及技术要求473
表13-13热处理加热炉有效加热区检测推荐使用热电偶473
表13-14有效加热区检测热电偶推荐使用的补偿导线474
表13-15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周期和仪表检定周期474
第14章 温度仪表厂商名录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