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0202610.jpg)
- 任跃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231990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概念1
二、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现状5
三、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地位及发展8
四、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展望9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遗传物质11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11
一、细胞壁11
二、细胞膜12
三、细胞质12
四、细胞核12
第二节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13
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类型13
二、染色体的结构模型与核型15
三、染色体的数目17
第三节 细胞的分裂19
一、细胞的有丝分裂19
二、减数分裂21
第四节 高等植物、动物的生活周期24
一、雌雄配子的形成24
二、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26
第五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27
一、染色体的化学成分27
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28
三、DNA、RNA化学组成及其分子结构30
四、遗传信息的贮存、复制和表达33
第二章 遗传的三大规律41
第一节 分离规律41
一、单位性状及相对性状41
二、孟得尔的豌豆杂交试验41
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43
四、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43
五、分离规律的验证44
六、分离规律的应用44
第二节 独立分配规律45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45
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46
三、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47
四、分枝法分析遗传比率48
五、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49
六、基因的互作50
七、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54
第三节 连锁遗传规律54
一、连锁遗传现象54
二、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57
三、交换值及其测定59
四、基因定位与连锁图60
五、连锁遗传规律应用65
六、性别决定和性连锁65
七、性连锁67
第三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70
第一节 数量性状及其遗传学基础70
一、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70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基础71
三、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关系73
第二节 研究数量遗传的基本方法74
一、平均数74
二、方差和标准差74
三、直线相关与回归75
第三节 数量性状表型值的剖分及其方差分量75
一、表型值的剖分75
二、基因型值的剖分76
三、数量性状的数学模型77
第四节 遗传力的估算80
一、遗传力的概念80
二、遗传力的估算方法81
三、遗传力在育种上的应用83
第四章 药用植物特点及育种目标84
第一节 药用植物繁殖方式84
一、药用植物繁殖方式的植物学特点84
二、药用植物繁殖方式的遗传学特点86
三、植物自然异交率的测定88
第二节 药用植物育种特点89
一、生产经营的特殊性89
二、产品质量的特殊性89
三、产品收获部位的多样性89
四、生物学特性复杂性90
五、熟性的特殊性90
六、育种的复杂性91
第三节 育种目标91
一、药用植物育种目标91
二、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94
三、获得优良品种的途径95
第五章 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与品种类型97
第一节 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97
一、近亲繁殖的概念97
二、自交的遗传效应及在育种上的应用97
三、回交的遗传效应及在育种上的应用99
第二节 纯系学说102
一、纯系学说102
二、纯系学说在育种上的意义103
第三节 杂交与自交103
一、杂交与自交103
二、杂种与纯种104
第四节 品种类型及各类型的育种特点104
一、品种类型104
二、各类型品种的育种特点107
第六章 种质资源109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09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109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性109
一、按来源分类110
二、按育种改良程度分类112
三、按亲缘关系分类113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113
一、种质资源的收集114
二、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118
第四节 种质资源的评价及信息系统的建立120
一、种质资源的评价内容及鉴定方法120
二、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123
第五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程序及创新利用124
一、种质资源的研究程序124
二、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124
第七章 选择育种127
第一节 选择育种的概念及特点127
一、概念127
二、特点128
第二节 选择育种的遗传基础129
一、品种群体的自然变异129
二、选择的实质及遗传作用基础130
第三节 选择育种的方法131
一、两种基本选择法131
二、改良选择法134
三、选择法的比较和应用评价135
第四节 不同繁殖方式与选择136
一、不同繁殖方式与单株选择136
二、不同繁殖方式与混合选择137
第五节 多年生植物的选择方法138
一、母系法138
二、营养系选择法138
三、实生选择法138
第六节 选择育种程序及提高选择效率139
一、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139
二、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140
三、加速选择育种进程的措施142
第八章 引种143
第一节 引种的重要性及与药材质量的关系143
一、引种的概念143
二、引种的意义143
三、引种与药材质量的关系144
第二节 引种的理论依据145
一、引种的基因反应规范145
二、生态环境与引种的关系146
第三节 引种的一般规律147
一、气候相似论147
二、指示植物法148
三、纬度、海拔与引种的关系148
第四节 引种的工作程序150
一、材料的搜集与植物检疫150
二、引种植物的生物学观察与选择152
三、植物引种的基本方法154
四、药用植物引种成功的标准155
第九章 有性杂交育种基础156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概念和意义156
一、概念156
二、分类156
三、杂交育种的意义159
第二节 开花习性及可交配性159
一、开花习性159
二、可交配性160
第三节 亲本选用160
一、概念160
二、亲本的选用原则161
第四节 杂交育种程序及加速育种进程方法163
一、杂交育种的一般工作程序163
二、提高杂交育种成效的途径164
三、加速育种进程方法165
第十章 有性杂交育种技术166
第一节 近源杂交育种特点及技术要求166
一、概念166
二、特点166
三、育种程序及技术要求166
四、杂交后代的选育169
第二节 回交育种特点及技术要求172
一、概念172
二、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173
三、回交育种的应用175
第三节 远源杂交育种的特点及技术要求176
一、概念176
二、远缘杂交的意义176
三、远缘杂交的特点177
四、工作程序的技术要求178
五、远缘杂交产生障碍的原因及克服方法180
六、远缘杂种后代的选择及处理182
第十一章 杂种优势的理论基础184
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概念及表现184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184
二、杂种优势表现特点184
三、杂种优势的度量186
第二节 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187
一、显性假说187
二、超显性假说187
第三节 植物雄性不育性的遗传188
一、雄性不育性的概念和意义188
二、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基础189
三、雄性不育性的发生机理191
第四节 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192
一、自交不亲和性的概念和意义192
二、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和生理生化机制193
第十二章 杂种优势利用196
第一节 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应用196
一、杂种优势的利用原则196
二、不同植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197
三、优势育种与重组育种的异同197
四、药用植物利用杂种优势的有利条件198
五、一代杂种的选育程序198
六、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201
七、杂交制种程序204
第二节 雄性不育系的杂种优势利用206
一、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的意义206
二、雄性不育性的利用——三系配套206
三、雄性不育系利用的三系选育207
四、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210
五、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的方法和步骤211
第三节 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和利用212
一、选育自交不亲和系的方法212
二、自交不亲和系的繁殖213
三、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的方法214
第十三章 基因突变215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频率、时期和特征215
一、基因突变的频率和时期215
二、基因突变的特点216
第二节 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219
一、基因突变的变异类型219
二、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219
三、大突变和微突变的表现220
第三节 基因突变的鉴别与测定220
一、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别220
二、生化突变的鉴定221
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及突变的修复222
一、突变的分子机制及诱发222
二、突变的修复223
第十四章 染色体结构变异227
第一节 缺失的类别及遗传效应227
一、缺失的类别和鉴定227
二、缺失的遗传效应228
第二节 重复的类别及遗传效应229
一、重复的类别和鉴定229
二、重复的遗传效应230
第三节 倒位的类别及遗传效应231
一、倒位的类别和鉴定231
二、倒位的遗传效应232
第四节 易位的类别及遗传效应234
一、易位的类别和鉴定234
二、易位的遗传效应235
第十五章 诱变育种238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特点和类别238
一、诱变育种的意义和特点238
二、诱变育种的类型239
第二节 物理诱变因素及其处理方法240
一、辐射源和辐射剂量240
二、辐射诱变的机理242
三、辐射处理的方法243
第三节 化学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244
一、常用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244
二、化学诱变的方法245
第四节 诱变材料的培育与选择249
一、有性繁殖植物249
二、无性繁殖植物250
第五节 创新种质资源的途径251
第十六章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253
第一节 染色体组与染色体变异类型253
一、染色体组与染色体倍性253
二、染色体组的变异类型254
三、染色体组的基本特征254
第二节 单倍体256
一、单倍体的特征256
二、单倍体的形成256
三、高等植物单倍体的表现256
第三节 多倍体及其遗传表现256
一、整倍体257
二、多倍体的形成途径263
三、多倍体的应用265
第四节 非整倍体266
一、单体与缺体266
二、三体与四体267
第十七章 倍性育种269
第一节 单倍体育种269
一、单倍体育种的概述269
二、单倍体育种的重要性270
三、花药及花粉培养产生单倍体271
第二节 多倍体育种273
一、多倍体育种的概述273
二、多倍体的特点及应用优势274
三、适合多倍体育种的范围274
四、多倍体人工诱导方法275
五、实例276
第三节 非整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278
一、利用单体测定基因所在染色体278
二、利用缺体进行染色体替换278
三、利用四体-缺体植株测定异源染色体组间的同源程度279
第四节 倍性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克服方法279
一、花药培养成功率低280
二、嵌合体问题280
三、染色体倍数限度问题280
四、不孕问题280
第十八章 无性繁殖植物的芽变282
第一节 芽变的发生途径及种类282
一、芽变的概念282
二、芽变的发生途径282
三、芽变的种类283
第二节 芽变的细胞学和遗传学基础285
一、芽变的细胞学基础285
二、芽变的遗传学基础287
第三节 芽变特点287
一、芽变的共性特点287
二、不同植物类群的芽变特点288
第十九章 营养系育种290
第一节 无性繁殖植物概述290
一、概念290
二、不同类型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290
三、无性繁殖植物的育种特点292
第二节 芽变的鉴定与分析294
一、芽变的鉴定294
二、芽变的分析294
三、芽变的分离295
第三节 营养系选种296
一、概念296
二、营养系选种的途径296
三、芽变选种时期296
四、芽变选择的技术要求297
五、营养系选择选育方法与程序299
第二十章 生物技术育种303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培养育种303
一、植物细胞突变体的离体筛选303
二、组织培养育种307
第二节 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308
一、原生质体的分离309
二、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311
三、原生质体融合与体细胞杂交312
四、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的应用313
第三节 基因工程与育种314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14
二、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应用316
第四节 分子标记与育种318
一、分子标记技术318
二、DNA指纹技术的应用321
第二十一章 品种审定及良种繁育324
第一节 新品种的鉴定、审定和推广324
一、品种区域试验324
二、生产示范和栽培试验325
三、药用植物品种审定程序325
第二节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326
一、品种的混杂与退化的概念326
二、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327
三、品种混杂退化的遗传学实质328
四、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措施及技术328
第三节 良种繁育330
一、良种繁育的意义和任务330
二、良种繁育方法330
三、良种繁育的程序332
四、提高繁殖系数的方法333
第四节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333
一、良种繁育基地的意义333
二、良种繁育基地的建立334
附录337
药用植物基本遗传繁殖特性一览表337
药用植物基本遗传繁殖特性一览表、文检索对照表382
参考文献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