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北谈艺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永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710401906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南北谈艺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沙铮1
海派京剧的创新及特点1
生活·人物·戏曲化9
玉不琢不成器——小谈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21
天津武戏大本营——南市第一舞台与大舞台24
京剧丑行人才的匮乏28
可贵的菊坛义举32
京剧《孙尚香》的探本溯源38
两个迥异的太平天国戏——谈京剧《铁公鸡》与《洪宣娇》41
何须旁枝繁衍——谈京剧《螟蛉怨》的改编45
一个坚强的文艺战士——追忆新凤霞同志47
一花莫若群芳艳——遴选“五小程旦”感言50
谭鑫培与天津52
新三杰之一——孙菊仙56
京剧名伶在天津58
周信芳在天津75
“花脸三杰”——郝寿臣、侯喜瑞、金少山86
武生巨匠尚和玉风范长存94
欣留绝艺在人间——漫谈厉慧良的表演艺术98
老树红花遽凋零——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张世麟101
艺术之树长青——悼念杨荣环先生105
斯人乘鹤去,绝艺留人间——忆京剧表演艺术家赵松樵107
王吟秋与天津112
散步园林,择木而取——谈马少良的表演艺术115
扬帆艺海六十春——记李荣威120
十年育人结硕果——谈张克、孟广禄演的《伍子胥》123
张帆远航,克艰克难——谈张克的艺术道路126
允文允武新俊才——王平130
幽咽委婉,情意缠绵——谈刘桂娟演的京剧《陈三两》134
执著追求新的目标——谈李佩红演的《锁麟囊》136
赵秀君——继承张派艺术的佼佼者139
家学风范艺更精——谈张幼麟演的《马超》143
激越悲怆,颇见功力——谈魏伟演的京剧《忠烈传》145
程门又添一新秀——观吕扬演的三个程派戏147
情长意深,婉丽隽永——京剧《香妃》观后150
海峡两岸真情在——谈京剧《锦袍情》152
新编一出曹操戏——谈京剧《曹操父子》154
整旧出新更增辉——谈京剧《岳飞与杨再兴》156
另辟蹊径,匠心独运——谈现代京剧《华子良》159
悲壮激昂,气吞山河——大型评剧《大沽遗恨》观后161
喜见白派有传人——谈刘萍演的评剧《秦香莲》166
成如容易却艰辛——评剧《狗不理传奇》观后168
一曲拜月展新姿——谈江辉演的《拜月记》170
漫谈曾昭娟演的花派名剧172
动人肺腑,发人深思——观河北梆子《袁凯装疯》175
熠熠明星悲失落——忆王伯华及其代表作《金铃记》180
旧曲新翻《钗头凤》——观茅威涛演的《陆游与唐琬》182
听曲留痕录185
青春永在——赞梅兰芳演的《穆桂英挂帅》195
梅兰芳、杨小楼的《霸王别姬》198
梅兰芳1936年天津之行200
同马连良难忘的会晤——谈《赵氏孤儿》的演出及其他205
马年漫忆三个“马”字戏210
摭谈名家“羊”字戏216
尚小云、荀慧生的艺术风格220
由龚云甫到李多奎——谈两位老旦艺术家在津的演出227
天津的三次对台戏233
一个被遗忘的演员——王又宸237
驰骋菊坛一俊才——谈毛世来表演艺术特色240
璀璨明珠痛殒落——怀念京剧名家言慧珠244
滇池红花倏凋零——悼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247
佳剧传世留遗韵——童芷苓与《尤三姐》249
向晚枫香叶更红——谈杜近芳近年演出风格251
木体实而花萼振——谈李洪春《古城会》及其它253
家学风范更增辉——谈叶少兰演的三个名剧257
张云溪的创新意识——谈张云溪演的《猎虎记》261
从戏中挖掘出人物来——谈刘长瑜演的《春草闯堂》264
戏曲舞台上的一支生力军——观河北省京昆剧团的演出266
“活时迁”叶盛章270
一曲幽怨寓悲愤——谈李世济演的《梅妃》272
看张美娟的武旦戏274
犹记当年“冬皇”热277
独具风采的麒派艺术——谈小麟童演的《战潼台》280
宝剑磨砺见锋芒——谈尚长荣在《霸王别姬》中的表演282
饶有风趣的两出喜剧284
一枝独秀绽菊坛——谈何玉蓉的汪派戏286
“做工老旦”孙甫亭288
一代名丑马富禄290
文武兼备展英才——于魁智《打金砖》的艺术赏析294
旧曲翻新《金谷园》296
苍松屹立,猛虎生风——谈杨赤《九江口》中的张定边形象298
新葩吐艳竞菊坛——谈《扈三娘与王英》的演出300
秋声连绵响梨园302
亦雄亦雌显奇才——赞京剧新秀邓敏306
余派海外有传人——谈谢许萍苏的三个余派戏308
观余派新秀王佩瑜的专场演出310
十岁穆宇小程婴312
艺高德劭,承前启后——追忆张君秋大师艺术轨迹314
私淑程门艺精湛,耄耋再次莅津门——记新艳秋历年演出活动317
梅兰芳、程砚秋的两次对台320
开京剧舞台革新的先河——谈梅兰芳、程砚秋的舞台革新323
海上旧闻:一次盛大的义务戏——谈周信芳与盖叫天等的合作义演325
漫忆“阴阳戏”——谈“太平洋战争”后上海奚啸伯与侯玉兰、周信芳与黄桂秋打破旧例的演出331
王瑶卿在津最后演出《雁门关》334
赞演“冷门戏”——谈宋长荣演的几近失传的荀派戏336
京剧传统剧目片断演出摭谈337
盖叫天如何“叫好又叫座”339
漫话新旧《三岔口》341
别具异彩*饶有兴味——谈京剧反串戏343
风趣盎然的《得意缘》347
漫话京剧《巴骆和》349
《黑籍冤魂》与《烟鬼叹》——天津最早的反映鸦片战争的戏剧351
闹剧与《打面缸》353
刘斌昆的“双绝”——纸人与耍珠355
后记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