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 韩士杰,董云社,蔡祖聪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20114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阔叶红松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例1

第一节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征和机理2

一、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特征2

二、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机理7

第二节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群落的光合作用8

一、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的光响应过程特征9

二、CO2浓度对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光合速率的影响10

第三节 土壤的呼吸过程11

一、土壤呼吸12

二、倒木呼吸33

三、阔叶红松林典型树种树干呼吸的研究38

第四节 森林生态系统碳分配格局及动态42

一、研究方法42

二、研究结果45

三、讨论46

第五节 森林凋落物47

一、森林凋落量48

二、环境因子对森林凋落量的影响56

三、凋落物分解研究62

四、不同研究区凋落物分解率的变化规律68

五、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因素分析73

六、阔叶红松林内红松针叶的分解特征77

第六节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土壤*大气碳交换耦合过程83

一、实验地的气候与水文状况84

二、实验地的植被与土壤状况85

三、结果与讨论85

第七节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碳蓄积和碳循环的影响88

一、全球变化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90

二、全球变化对中国凋落物分解的影响90

第八节 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主要因素91

一、基于涡度相关方法对森林碳通量的估算92

二、全年碳收支及季节动态98

第九节 森林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101

一、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源、碳汇强度的现实空间分布格局101

二、土地利用和森林经营活动对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的影响118

第十节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125

一、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25

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研究展望128

参考文献131

第二章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研究146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和主要的研究方法149

一、研究区域概况149

二、主要研究方法156

第二节 温带草地生态系统碳、氮气体循环过程161

一、草地呼吸过程碳循环特征162

二、草地CH4氧化吸收过程碳循环特征175

三、草地N2 O气体通量特征185

第三节 温带草原土壤-植被系统碳素和氮素密度及主要循环过程193

一、锡林河流域草地土壤亚系统碳素密度及空间分布195

二、温带草地植被亚系统碳素和氮素密度201

三、锡林河流域草原土壤、植被亚系统碳、氮元素的周转202

四、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元素耦合关系初探211

第四节 自然环境要素对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215

一、水热因子对草地土壤碳、氮密度变化与分布规律的影响215

二、水热因子对草地碳、氮气体通量的影响及其协同作用分析217

三、土壤中碳、氮元素的含量及分布对温带草地碳、氮气体过程的影响229

第五节 人类活动对温带草地碳、氮元素密度与碳、氮气体排放和吸收的影响233

一、放牧对温带草地碳、氮气体排放和吸收过程的影响233

二、农垦对温带草地碳、氮气体排放和吸收过程的影响239

三、农垦和放牧对草地土壤碳密度的影响246

第六节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247

参考文献248

第三章 农田生态系统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258

第一节 农田土壤呼吸259

一、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260

二、光合作用产物对土壤呼吸的作用266

三、作物产量与土壤呼吸的关系270

四、土壤性质和环境条件对土壤呼吸的影响272

第二节 农田土壤有机碳结合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意义277

一、土壤有机碳的结合形式277

二、农田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之间的相互关系279

三、土壤有机碳结合形态与矿化的关系283

第三节 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287

一、利用长期试验资料计算土壤平衡有机碳含量288

二、土壤有机碳含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290

三、土壤利用方式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292

四、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作用294

五、耕作方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296

第四节 我国东部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297

一、东部主要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循环特征297

二、我国东部主要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平衡状况分析302

三、亚热带地区水稻土有机碳的平衡值及固碳潜力303

第五节 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307

一、近20年来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307

二、亚热带水稻土的固碳潜力308

三、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趋势分析309

第六节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310

参考文献312

第四章 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321

第一节 湿地碳的生物地球化学321

一、湿地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21

二、气候变化与湿地碳过程322

三、人类活动与湿地碳循环323

四、湿地碳的微生物过程326

五、中国湿地分布概况327

第二节 湿地碳的累积与分解过程328

一、沼泽湿地碳的累积过程328

二、沼泽湿地碳的分解过程334

三、沼泽湿地碳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341

四、湿地碳排放及影响因子350

五、季节性冻融与湿地碳排放366

六、沼泽湿地垦殖对土壤碳过程的影响370

七、氮素输入影响下湿地碳过程变化378

第三节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383

参考文献3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