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孔子思想的传播学诠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孔子思想的传播学诠释
  • 崔炼农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3278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孔丘(前551~前479)-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孔子思想的传播学诠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代序 孔子在那个“智慧如春”“欲望如夏”的时代1

题记1

绪论3

第一章 孔子从政经历的传播学考察9

第一节 “委吏”,负责地方驿站物资监管与配送10

第二节 “司空”,职掌全国驿路建设与维护15

第三节 从政经历对孔子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18

一、从传播的角度讨论语言问题18

二、从传播的角度观察社会生活19

三、从传播的角度思考文化传播现象21

四、从传播的角度考察国家政治23

第二章 “仁者”的政治传播学(一)28

第一节 为政以德,关键是“德”的流布30

第二节 “德”的传播过程,就是“仁”的实现过程36

一、在人间进行“德”的传播,君子必须研究“人”36

二、在人间进行“德”的传播,君子必须为政以“德”56

三、修己成“德”的过程也是“德”的传播过程64

第三章 “仁者”的政治传播学(二)69

第一节 “化”:追求同化效应的传播行为70

一、“化”需要掌握话语权,需要取得社会地位来掌控话语权73

二、“化”必须“成名”,必须“安身取誉77

三、“化”就是用“行”来劝化,其最高境界是“无言”88

四、“化”必须考虑传播环境,根据环境选择传播方式90

第二节 “政”:追求同化效应的传播管理96

一、“庶—富—教—使”是君子治国的施政路线图97

二、“举善而教不能”是君子行政的关键举措100

第三节 “礼”:确定言行规范的传播尺度110

一、“礼”的作用重在教化,重在君子之德的传播111

二、“礼”是防范道德过失的堤坊,一种传播区界的设定112

三、“礼”囊括一切社会关系,并给予明确的分类和标志,构成一整套传播符号体系114

四、“礼”是人们“视听言动”必须遵守的普遍规范,是一种“制中”的传播尺度115

五、“礼”将社会关系条理化、稳固化,从而建构出一种超稳定的传播秩序119

六、“礼”“政”互融,完成教化的使命121

第四节 “刑”:强制言行入轨的传播控制124

一、“刑”必须确保“化”“导”的传播效果不受致命的损害125

二、“刑”以“礼”为依归,“教而后刑”才能从源头杜绝“恶(德)”的传播130

三、“刑”为罚,“礼”为法;“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正是“礼”的体现133

四、“刑”本身不是目的,是君子“以德化人”不得已为之的手段135

第四章 “智者”的实用宣传术138

第一节 正确使用语言140

一、充分认识言说与修辞的传播效果140

二、掌握语言传播的主要规律142

三、熟悉谈说技巧149

第二节 用心参与交流150

一、选择合适的传播对象150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劝服151

第三节 认真进行宣传157

一、利用宗教传统进行政治策划,即“神道设教”157

二、掌握分寸,谨慎保持沉默158

三、正视传播过程中的变异因素160

四、当仁不让,诲人不倦161

第五章 君子的社会交换论163

第一节 “仁”“义”:付出与获得的因果律164

一、“德”,是先民对付出与获得因果律的善性提炼166

二、“义”,是人类对社会交换中因果律的正确反映167

三、“仁”,是君子对“先事后得”因果律的身体力行171

第二节 “忠”“恕”:给予与回馈的正平衡176

一、“恕”是“仁”的必由之路,是推己及人,是正确的给予与回馈176

二、“恕”是“直”的高级层次,是给予与回馈的自然平衡182

第三节 “礼”“政”:“施”与“报”的道德约束187

一、内修“恕”道,外遵“礼”制188

二、以“政”教“孝”,以“顺”报“德”189

第四节 “博施”与别“报”,基于传播效果的选择193

一、不求回报的“施”与“博施”,是圣人之行193

二、有针对性的回报,是对“施”的鼓励和制约197

三、有等差的回报,是君子因时制宜的选择197

结论201

参考文献203

后记2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