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2256044.jpg)
- 三校名师司法考试命题研究中心组编;张锋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80185724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行政法-中国-法律工作者-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律工作者-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应考指引1
第一编 绪论1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一般了解}1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2
一、行政2
二、行政权3
三、行政法{注意领会}3
四、行政法的特点{理解适用}3
五、行政法律关系4
第二节 行政法的法源{一般掌握}5
第三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重点掌握}6
一、论述题概述{理解适用}6
二、行政法论述题的理论来源——行政法基本原则7
三、答论述题的策略{理解适用}11
四、2008年行政法论述题题材撷英12
第二编 主体论23
第二章 行政组织与公务员23
第一节 行政主体{理解适用}23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23
二、行政机关25
第二节 行使行政职权的非政府组织29
一、法定授权的组织{理解适用}29
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受托组织{理解适用}30
第三节 公务员法31
一、公务员的概念与范围{重点掌握}31
二、公务员的权利、义务{一般掌握}32
三、公务员管理制度——分为“进、管、出”三个环节33
四、公务员行使职权行为的识别——见第21章国家赔偿法概述38
第三编 行为论40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40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40
三、行政行为的内容40
四、行政行为的分类{理解适用}40
第三章 抽象行政行为41
第一节 抽象行政行为概述41
一、概念41
二、行政规则的适用{理解适用}42
第二节 行政法规42
一、概念与权限42
二、制定程序43
三、适用规则43
四、监督程序43
第三节 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44
一、部门规章(权限—程序—监督)44
二、地方政府规章45
三、规定——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46
第四章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48
第一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和分类48
一、具体行政行为48
二、基本要素{理解适用}48
三、分类(前已述及)48
第二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理解适用}49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49
二、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种类50
三、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终止——失效、无效、撤销和废止{理解适用}50
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一般合法要件{重中之重}51
第四节 具体行政行为的类型{理解适用}52
一、行政监督检查52
二、行政确认53
三、行政征收与征用54
四、行政裁决56
第五章 行政许可57
第一节 行政许可概述57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理解适用}57
二、行政许可的原则58
第二节 行政许可的设定59
一、行政许可的设定{重点掌握}59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和形式{重点掌握}61
第三节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一般掌握}62
第四节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64
一、一般程序{一般掌握}64
二、听证程序{重点掌握}65
三、期限制度{重点掌握}65
四、变更与延续66
五、特别程序67
第五节 许可的撤销与注销67
一、行政许可的撤销{重点掌握}67
二、行政许可的注销{理解适用}68
第六节 法律责任{一般掌握}70
一、设定违法70
二、行政许可机关及公务员的责任70
三、相对人的责任70
第六章 行政处罚71
第一节 行政处罚的概念和原则72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理解适用}72
二、行政处罚的原则{一般掌握}72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重点掌握}73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管辖与适用74
一、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一般掌握}74
二、行政处罚的管辖与适用75
第四节 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78
一、一般规则{理解适用}78
二、简易程序{一般掌握}79
三、一般程序{重点掌握}79
四、听证程序{重点掌握}80
第五节 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82
一、原则82
二、关于罚款的履行和强制执行{重点掌握}82
三、对财产的执行措施82
四、申请人民法院予以强制执行——即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重点掌握}82
第六节 治安管理处罚84
一、治安处罚的种类84
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85
三、治安处罚程序85
四、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亮点86
第七章 行政强制88
第一节 行政强制措施88
一、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与特点{理解适用}88
二、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重点掌握}89
第二节 行政强制执行92
一、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理解适用}92
二、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重点掌握}92
三、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93
四、我国目前享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及其种类{重点掌握}93
第八章 行政合同与政府采购94
第一节 行政合同94
一、行政合同的概念94
二、行政合同的种类94
三、行政合同的特征95
四、行政合同的基本制度95
第二节 政府采购96
一、政府采购概述96
二、政府采购当事人97
三、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99
四、政府采购合同101
五、质疑、投诉和监督检查102
六、政府采购的法律责任102
第九章 行政给付103
第一节 行政给付的概念103
第二节 行政给付的种类103
一、物质帮助和资金帮助103
二、公用机构的设立和运行104
第十章 行政程序104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104
一、行政程序概述104
二、行政程序原则104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105
一、听证制度105
二、信息公开制度105
三、说明理由制度105
四、行政案卷制度105
第十一章 行政应急106
第一节 行政应急概述{一般掌握}106
一、行政应急的概念106
二、行政应急的基本原则(学理上)106
三、行政应急措施106
四、突发事件的分类{重点掌握}107
第二节 突发事件应对法{重点掌握}108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108
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律属性109
三、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特点110
四、突发事件应对法视野下的行政行为与公民的公务协助义务{理解适用}110
五、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度设计——事前、事中与事后{一般掌握}110
六、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律责任111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11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111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112
三、报告与信息发布112
四、应急处置与处理职权113
第四编 责任论115
第十二章 对行政的监督及权利救济概述115
第一节 对行政的监督及权利救济的概念{一般掌握}115
第二节 行政监察116
一、行政监察的概念116
二、行政监察的基本原则116
三、行政监察机关和监察对象{一般掌握}116
四、监察机关的职责117
五、监察机关的权限117
六、行政监察程序{一般了解}118
第十三章 行政复议118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概念和原则{理解应用}119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119
二、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119
第二节 行政复议范围{重点掌握}120
一、可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120
二、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121
第三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重点掌握}121
一、行政复议申请人121
二、行政复议代理人{一般掌握}122
三、行政复议被申请人{重点掌握}122
四、行政复议第三人123
五、复议机关——复议管辖{重点掌握}123
第四节 行政复议的申请和受理127
一、行政复议的申请127
二、复议申请的受理{一般掌握}127
三、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128
四、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期间的效力130
第五节 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130
一、行政复议的审理方式——原则上实行书面方式130
二、举证责任131
三、申请人、第三人的知情权131
四、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程序131
五、行政复议中止132
六、行政复议终止133
七、行政复议调解{重点掌握}133
第六节 行政复议的决定和执行134
一、对“规定”和“依据”的审查与处理134
二、驳回复议申请的决定{重点掌握}134
三、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135
四、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137
第十四章 行政诉讼概述138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139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一般了解}139
二、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139
三、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关系{理解适用}140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140
一、行政诉讼法的概念140
二、行政诉讼法的渊源{一般掌握}141
三、行政诉讼法的效力范围141
四、行政诉讼法与行政法的关系141
五、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理解适用}141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142
第十五章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144
第一节 受案范围概述{一般掌握}145
一、受案范围的概念145
二、受案范围的确立方式145
三、受案范围的确定标准145
第二节 应予受理的案件{重中之重}146
一、涉及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146
二、涉及非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149
第三节 不予受理的事项{重中之重}150
一、法律明确规定不受理的行为150
二、根据立法精神和解释不属于受案范围的行为152
第十六章 行政诉讼的管辖155
第一节 级别管辖155
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155
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重点掌握}155
三、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本辖的案件156
第二节 地域管辖{重中之重}156
一、一般地域管辖156
二、特殊地域管辖157
三、选择管辖(共同管辖)158
第三节 裁定管辖158
一、移送管辖、指定管辖、转移管辖等参照民诉158
二、管辖权异议158
第十七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160
第一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概述{一般了解}161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原告{重中之重}161
一、概念161
二、原告的确定162
三、原告资格的转移163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被告{重中之重}164
一、被告的概念164
二、被告的确定:18种情形164
三、法院对被告资格的确认167
四、被告资格的转移167
第四节 行政诉讼第三人{重点掌握}167
一、概述167
二、第三人的类型168
三、第三人的确认168
第五节 共同诉讼人{一般掌握}169
一、共同诉讼人的概念169
二、必要共同诉讼人169
三、普通共同诉讼人170
第六节 诉讼代理人{一般了解}170
一、诉讼代理人170
二、集团诉讼170
第十八章 行政诉讼程序172
第一节 起诉与受理173
一、起诉条件173
二、法院的受理{一般掌握}175
第二节 第一审程序{一般掌握}175
一、审理方式175
二、不适用调解176
三、行政诉讼庭审的特点176
四、审理期限176
五、诉讼期间176
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一般掌握}177
一、上诉期限及上诉的受理177
二、二审的当事人177
三、审理方式178
四、审理对象——全面审查原则178
五、二审对原审遗漏问题的处理{重点掌握}178
六、审理期限179
第四节 审判监督程序{一般掌握}179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179
二、再审案件的审理179
第十九章 行政诉讼的特殊制度与规则181
第一节 行政诉讼证据{重点掌握}182
一、现场笔录182
二、举证责任182
三、提供证据的要求{重中之重}184
四、人民法院调取与保全证据185
五、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187
六、证据的审核认定(法院对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认证)188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一般掌握}190
一、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含义190
二、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规则190
三、行政诉讼法律冲突的适用规则{注意领会}190
第三节 行政案件审理中的特殊制度191
一、撤诉{重点掌握}191
二、被告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及其处理{重点掌握}193
三、缺席判决194
四、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一般掌握}195
五、审理程序的延阻{一般了解}195
六、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理解适用}196
七、合并审理{理解适用}196
八、行政附带民事诉讼{重点掌握}197
第四节 涉外行政诉讼{一般了解}197
一、涉外行政诉讼的概念197
二、涉外行政诉讼的特征198
三、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198
四、涉外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198
第二十章 行政案件的裁判与执行198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与决定199
一、行政诉讼一审判决{重中之重}199
二、行政诉讼二审判决205
三、行政诉讼再审判决206
四、行政诉讼裁定{一般掌握}207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执行与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208
一、行政诉讼的执行{重点掌握}208
二、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重中之重}209
第二十一章 国家赔偿概述213
第一节 国家赔偿的概念{理解适用}214
一、概念214
二、国家赔偿的界定214
第二节 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重点掌握}215
一、致害行为的主体216
二、致害行为的性质216
三、致害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218
四、损害结果218
五、因果关系218
第二十二章 行政赔偿218
第一节 行政赔偿的范围{重点掌握}218
第二节 行政赔偿当事人221
第三节 行政赔偿程序{重点掌握}222
一、行政赔偿程序概述222
二、确认、处理与复议程序——行政程序223
三、行政赔偿诉讼程序——司法程序{理解适用}223
第四节 行政追偿的概念和条件{一般了解}226
第二十三章 司法赔偿{重点掌握}227
第一节 司法赔偿的范围{重点掌握}228
第二节 司法赔偿的当事人{重点掌握}230
第三节 司法赔偿程序{重点掌握}231
一、司法赔偿程序概述{理解适用}231
二、司法赔偿程序分述232
三、司法追偿程序{一般掌握}234
第二十四 章赔偿的方式与标准236
第一节 国家赔偿的方式{一般掌握}236
第二节 国家赔偿的计算标准{重点掌握}236
一、侵犯人身自由权的237
二、侵犯生命健康权的237
三、侵犯财产权的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