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林业(园林)规划建设技术标准与林业(园林)执法监控实务全书 第4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林业(园林)规划建设技术标准与林业(园林)执法监控实务全书 第4卷
  • 何志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4060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565页
  • 文件大小:2MB
  • 文件页数: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林业(园林)规划建设技术标准与林业(园林)执法监控实务全书 第4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

第一节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4

第二节 林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5

第三节 林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6

第二章 我国林业规划建设的发展历程8

第一节 奠定中国林业建设基础8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林业发展与挫折13

第三节 “文革”十年间林业建设遭受严重挫折16

第四节 林业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7

第五节 林业建设步入以发展现代林业为标志的新时期22

第三章 我国林业规划建设成就26

第一节 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初具规模26

第二节 林业为我国国民经济作出的巨大贡献28

第三节 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29

第四节 林业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30

第五节 林业科技教育有长足发展32

第六节 林业国际合作与交流33

第七节 林业自身建设34

第四章 对有中国特色林业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未来林业发展规划36

第一节 对有中国特色林业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36

第二节 未来林业发展规划45

未来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45

未来林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46

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47

强化林业支撑体系建设49

21世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林业的客观要求49

面向21世纪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有利条件51

面向21世纪林业发展的措施和手段53

近期(1999~2010年)林业发展的重点及主要任务58

第五章 林业规划建设基本知识61

第一节 我国森林的分布与群落61

我国森林的分布61

我国的森林群落68

第二节 现代林业的发展86

森林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86

林业的历史发展91

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99

社会对森林的需求109

现代林业理论114

林业的持续发展117

第六章 林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128

第一节 森林与光128

生物圈的能量流动128

太阳辐射强度的生态效应129

太阳辐射面积的生态效应132

太阳辐射的能量效应134

太阳辐射的调节作用136

第二节 森林与水137

不同形态水及其生态效应137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140

森林的水分平衡143

森林对降水的影响147

第二节 森林与大气150

温室气体与森林的关系150

气候变化与森林的关系153

小气候与森林的关系155

局地气候与森林的关系156

大气环流与森林的关系158

第四节 森林与温度159

温度的地理和时间空间的变化159

温度对生物的影响163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164

温度对动物的影响165

温度对林业的影响170

第五节 森林与土壤172

森林与土壤的关系172

森林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174

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特征177

森林土壤的理化性状181

森林在土壤改良中的作用188

土壤对森林培育的影响190

第六节 森林与风192

风的类型192

风对植物的影响194

风对动物的影响196

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97

风对林业的影响197

第七节 森林与火198

火的发生条件与类型198

火对土壤影响201

火对植物的影响204

火对动物的影响206

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07

火对林业的影响208

第一章 我国资源与环境状况213

第一节 地形条件213

第二节 土地资源215

耕地资源215

林地资源217

草地资源218

土地资源总体评价219

第三节 水资源221

降水221

地表水资源222

地下水资源222

水资源总量224

第四节 气候资源225

光能资源225

热量资源226

水分资源227

第五节 生物资源228

第六节 环境状况230

大气污染230

水污染230

城市噪音污染231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231

渔业生态环境污染231

土地污染232

气候正向暖干趋势变化232

第二章 生态环境类型区划233

第一节 区划方法233

第二节 区划结果234

东北严重污染防护用材农牧生态林业区(Ⅰ)234

黄淮平原重度污染盐碱粮棉基地林牧生态农业区(Ⅱ)234

东南部平原丘陵山区严重酸雨生态经济防护林区(Ⅲ)234

四川盆地重度污染粮油基地和周山用材经济林牧区(Ⅳ)235

黄土高原严重污染低山丘陵林果生态农牧区(V)235

云贵高原重度污染水源涵养林牧生态农业区(Ⅵ)235

青藏高原轻度污染水源涵养林农生态牧业区(Ⅶ)236

新疆轻度污染防风固沙林农生态牧业区(Ⅷ)236

海南轻度污染农牧热带经济林生态区(Ⅸ)236

第三章 全国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与布局237

第一节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38

工程地区自然概况238

建设任务和进度安排241

工程总体布局242

第二节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43

工程地区自然概况243

建设任务和进度安排244

总体布局244

第三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44

工程区域自然概况244

建设任务与进度安排245

总体布局246

第四节 平原绿化工程247

工程地区自然概况247

建设任务和进度安排247

总体布局与工程标准247

第五节 太行山绿化工程249

工程地区自然概况249

建设任务和进度安排250

总体布局250

第六节 防沙治沙工程251

工程地区自然概况251

建设任务与进度安排252

总体布局252

第七节 淮河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53

工程地区自然概况253

建设任务和进度安排254

总体布局254

第八节 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255

工程地区自然概况255

建设任务和进度安排256

总体布局257

第九节 辽河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58

工程地区自然概况258

建设任务和进度安排261

总体布局261

第十节 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62

工程区自然概况262

建设任务和进度安排263

总体布局263

第一章 概述267

第二章 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269

第一节 理论依据269

第二节 指导思想270

全局性270

长远性270

实践性270

群众性271

第三节 规划设计的任务、内容和程序271

规划设计的任务271

规划设计的内容271

规划设计的工作程序273

第三章 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274

第一节 系统诊断与环境辨识274

确定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设计的对象及其边界274

地理环境条件分析274

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275

综合分析275

第二节 建设区域现状调查276

立地条件调查276

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的编制278

林分经营措施类型表的编制280

其他调查281

第四章 规划设计方法283

第一节 制定长远建设目标与总体规划283

林业生态工程长远建设目标和方向的制定283

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284

第二节 造林树种选择286

选择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的原则和依据286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与设计287

第三节 造林技术措施设计287

整地设计288

造林方式、方法设计288

造林密度设计288

幼林管理设计288

第四节 种苗规划设计289

种苗规划的内容289

种苗需要量的计算289

育苗规划290

第五节 编制规划设计文件290

面积计算与统计291

基本图(现状图)的绘制291

进行规划设计,制定规划指标291

编制规划设计图表292

五、规划设计成果及审批292

第五章 专项工程造林规划设计294

第一节 黄土丘陵区防护林294

重点调查水土流失和治理情况294

外业调查的重点295

黄土丘陵区防护林设计应注意事项295

第二节 治沙造林297

外业调查297

内业规划设计298

编制规划设计文件299

第三节 飞播造林299

飞播地区选择299

播区外业调查300

设计飞播航向、航高、播幅及测设航标300

设计造林树种、混交方式、播期、播种量300

飞播作业的其他设计300

编制设计文件301

设计文件的审批301

第四节 经济林基地建设301

经济林基地的划定301

经济林调查302

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303

经济林基地建设规划303

经济林调查规划成果及审议304

第六章 规划设计的综合评价305

第一节 评价原则305

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305

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306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306

近期、中期、远期相结合306

第二节 主要评价方法306

现金净流量计算法306

贴现金流量法(即折现法)307

内部收益率计算法308

第一章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313

第一节 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及其配置模式313

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313

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模式314

第二节 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316

坡面水土保持(或水源涵养)用材林316

护坡薪炭林318

复合林牧护坡林312

山地农林复合经营323

第三节 水文网与侵蚀沟水土保持林325

土质沟道水土保持林325

石质沟道水土保持林327

第四节 水库、河岸防护林328

水库防护林328

河岸防护林330

第五节 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333

重点地区水土保持林的适生树种333

造林技术措施334

第二章 平原与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342

第一节 农田防护林的营造342

平原地区的自然灾害与造林概况342

农田防护林的效益344

窄林带、小网格类型农田防护林的构成354

平原地区以护田林网为主体的综合防护林体系357

主要平原区的适生树种与配置359

造林技术措施361

第二节 沿海防护林的营造370

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与防护林营造概况370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规划设计技术374

沿海特殊立地类型造林技术383

第三节 治沙造林388

我国沙漠、沙地概况388

治沙造林成效及综合治沙经验394

固沙造林技术404

第四节 农林复合经营技术410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分类412

农林复合经营的规划设计417

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几种主要类型425

第三章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430

第一节 林业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431

综合效益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基础431

综合效益评价的现状439

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445

第二节 林业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系统455

评价指标体系455

综合效益评价与预测系统466

第一章 森林法概述479

森林法的定义479

森林法的性质479

森林法的适用范围479

森林法的基本原则480

林业建设方针482

关于《森林法》总则的解释483

第二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法律规定505

林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505

林权争议506

林业长远规划与森林经营方案512

森林资源清查和森林资源档案制度512

林地管理514

关于执行森林法第二章的解释516

第三章 森林保护的法律规定529

护林组织机构529

森林防火529

森林病虫害防治532

制止人为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535

关于执行森林法第三章规定的解释536

第四章 植树造林的法律规定550

植树造林的意义和奋斗目标550

植树造林规划551

植树造林的组织形式552

大力提倡封山育林553

关于执行森林法554

第五章 森林采伐的法律规定558

森林采伐限额558

木材生产计划559

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560

木材经营管理563

木材运输管理563

关于执行森林法第五章规定的解释565

第六章 违反森林法的法律责任577

违反森林法的法律责任的特点577

几种常见的违法行为及处罚578

执行森林法第六章规定的解释584

关于执行森林法第七章规定的解释595

第七章 林业政策598

林业政策概述598

林业政策与林业法规600

我国现行的主要林业政策601

第八章 林政管理和林政处罚608

林政管理608

林业行政处罚613

林业行政诉讼625

第九章 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律制度635

野生动物保护法概述635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本内容635

自然保护区管理法概述637

自然保护区建立和管理的法律规定644

第十章 环境破坏的责任645

民事责任648

行政责任659

刑事责任669

第一章 育林的监控管理713

第一节 育种的监控管理713

育种的种源选择713

种源的优树选择723

遗传对育种工作的影响733

利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728

育种各个环节的综合运用756

第二节 整地与树种选择767

育林地767

育林地的整理780

选择育林树种794

第三节 育林作业805

育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805

育林的具体方法816

第四节 森林抚育与采伐833

森林采伐的疏伐方法833

森林采伐疏伐法的应用844

森林除草剂859

森林的除伐872

森林抚育的解放伐875

森林透光伐作业877

森林抚育的改良伐879

森林抚育的拯救伐880

育林采伐作业的控制886

第五节 森林的择伐作业和异龄林的监控管理895

异龄林的培育896

择伐作业的变化897

异龄林的平衡900

不规则异龄林的经营906

合理选择主伐木908

粗放择伐与经济择伐909

择伐法的有效应用911

第六节 育林新技术918

节水抗旱育林新技术918

飞播育林新技术928

几种树木的培育技术940

第二章 林业病虫害的监控管理960

第一节 林业病虫害的测报基本知识960

概述960

森林害虫种群抽样估计961

森林害虫发生期预测964

森林害虫发生量预测965

森林害虫发生量的数计预测968

林分危险性预测972

森林害虫种群监测972

第二节 林业病虫害的测报技术974

松毛虫监测、预测预报办法(试行)974

松材线虫病监测办法(试行)978

杨树星天牛监测、预测预报办法(试行)981

落叶松落叶病预测预报办法983

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预测预报办法987

黄脊竹蝗预测预报办法990

黄斑星天牛预测预报办法995

青杨楔天牛(青杨天牛)预测预报办法999

杨干象预测预报办法1003

落叶松鞘蛾预测预报办法1007

大袋蛾预测预报办法1010

榆蓝叶甲预测预报办法1014

泡桐叶甲预测预报办法1017

美国白蛾预测预报办法1020

日本松干蚧预测预报办法1024

第三节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法规1031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1031

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决定1036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1040

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通知1044

关于加强基层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通知1045

林业部关于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通知1047

国家级森林病虫鼠害中心测报点建设方案1048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的通知1050

第三章 林业防火的监控管理1053

第一节 林火基础理论1053

森林燃烧1053

林火行为1058

森林可燃物与林火1062

森林特性与林火1063

林火气象1063

地形与林火1065

林火时间与地理分布1067

火对森林环境的影响1069

第二节 林业防火管理机构及职责1082

防火体制1082

各级防火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1084

各级防火机构的编制1086

各级防火管理机构的设施1088

第三节 林业防火行政监控管理1092

森林防火队伍建设与宣传教育工作1092

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1093

严格控制火源1095

编制扑火预案1096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与管理1098

第四节 林业防火目标监控管理1099

防火目标管理及其特点1099

防火管理目标的制定1100

防火目标评价方法1102

第五节 林业防火业务监控管理1103

轮流值班制1103

预定防火方案1104

基础资料1105

战备等级制1106

第六节 林业防火财经、物资监控管理1108

财经管理1108

物资管理1109

第七节 营林用火管理1111

营林用火概述1111

应用火生态工程1113

营林用火的效用1120

营林用火与野生动物保护1152

营林用火与自然保护1158

第八节 林业火灾扑救与指挥1165

森林火灾的预防1165

森林火灾的扑救1181

扑救森林火灾的战术对策1198

扑火指挥员1237

扑火机具1254

第九节 林业火灾调查与再利用1260

森林火灾调查1260

森林火灾统计1265

森林火灾档案1266

火烧迹地的经营利用1267

第四章 果林的开发与监控管理1275

第一节 概述1275

果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275

果林业的现状及发展1278

第二节 果林的科学建园1280

园地的选择1280

果园的规划与设计1284

果树栽植1287

第三节 果树育种1292

果树的花粉采集1292

果树的杂交1296

果树的突变育种1304

苗木培育法1321

第四节 果林的除草1338

杂草的基本知识1338

除草剂的基本知识1346

除草技术1364

第五节 果树的整形修剪1377

果树结构1378

相关的生物学特性1379

几种常见果树的整形修剪1381

第六节 主要果树的丰产管理1421

苹果1421

葡萄1446

杏1452

桃树1455

梨1465

枣树1475

板栗1486

第五章 林业经营的监控管理1493

第一节 林业经营管理概述1493

林业商品生产1493

林产品市场1498

林业经营形式1507

第二节 林业经营预测管理1514

经营预测概述1514

经营预测方法1519

第三节 林业经营决策与经营计划1527

经营决策概述1527

经营决策原则与步骤1533

经营决策方法1538

经营计划1542

经营计划的分类及其指标体系1544

经营计划的主要内容1545

经营计划的编制与步骤1546

经营计划的1548

经营计划的定额管理1549

第四节 森林经营方案1562

森林经营方案的概念及作用1562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依据1564

森林经营方案深度及广度1564

森林经营方案主要内容1567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组成1580

第五节 森林经理复查1581

森林经理概述1581

森林经理复1583

森林经理复查的主要任务1584

森林经理复查1584

森林区划和测量工作1585

森林资源调查的复查特点1586

森林经营方案1587

复查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1588

第六节 林业市场营销1589

市场营销的概念及其作用1589

市场营销原则1590

市场营销的内容1592

市场营销的销售渠道策略1599

市场营销的促销策略1602

市场调查1606

市场预测方法1607

林价与木材价格1609

第七节 林业经济效益1618

林业经济效益概述1618

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1619

林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1620

林业经济效益指标的计算1622

林业经济效益分析QD和评价方法1625

第八节 国际经营决策1631

国际经营企业的概述1631

国际经营企业的发展过程1632

国际经营企业经营方式1633

国际经营环境因素1635

国际经营环境特点1636

国际经营环境分析1638

国际经营决策的原则1642

制定国际1645

第九节 森林经营1658

抚育采伐1658

主伐更新1672

矮林作业1684

中林作业1688

集体林经营1690

次生林经营1694

森林副产利用1705

第十节 森林资源管理1713

我国森林资源概况及特点1713

森林资源永续利用1717

林地管理1723

森林采伐更新管理1726

森林区划1730

森林成熟的1738

轮伐期1744

森林采伐量的确定1745

森林档案管理1753

第六章 森林植物进出口的监控管理1759

第一节 进出口植物病虫害的特性1759

病害部分1759

虫害部分1806

第二节 进出口植物病虫害的检验和防治1855

病害部分1855

虫害部分1872

第七章 林业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监控管理1885

第一节 林业产品的木制品生产1885

木材的构造及主要性质1885

木材的基本性质1896

木制品的生产加工1914

第二节 林业产品的化学利用1929

松脂采集及松香生产1929

栲胶生产1938

紫胶的加工生产1945

木材的热解利用1949

木材的水解利用1959

第三节 木材制浆造纸1966

木材的制浆1967

造纸过程1979

制浆黑液的碱回收1987

第四节 木本药材的开发利用1990

我国有丰富的木本药材资源1990

木本药材的成分及特性1990

木本药材的采集与加工1993

中药材的鉴定1994

常用的药材1995

第八章 林业行业内部监控管理2006

第一节 林业统计监控管理2006

林业统计监控管理的认识2006

森林资源与利用统计的监控管理2013

营林生产统计的监控管理2033

森林工业生产与销售统计的监控管理2052

林产品价格统计的监控管理2083

林业系统产值统计的监控管理2091

林业劳动统计的监控管理2107

林业生产设备和林区道路统计的监控管理2127

林业原材料和能源统计的监控管理2142

林业固定资产投资与成本统计的监控管理2150

林业综合统计分析的监控管理2168

第二节 森工企业资金监控管理2174

固定资金的监控管理2174

流动资金的监控管理2185

专用基金的监控管理2188

第三节 林业教育的监控管理2190

林业教育改革概论2190

林业教育发展目标和措施2200

加强成人教育2206

第四节 林业行业干部岗位规范监控管理2215

林业营造技术员岗位规范监控管理2215

森林保护的岗位规范监控管理2237

林业行业行政管理的岗位规范监控管理2247

林业行业经济管理的岗位规范监控管理2286

封出一派新天地育得山川更秀美2301

凉山飞播成森海2308

“苗杉之乡”的乡村林场办得好2311

遏制森林火灾 保障林海安澜2315

茫茫大林海 蓝盾映朝晖2322

在改革中崛起的林木花卉苗圃2329

高新技术保资源 林政管理上台阶2334

林业工作站作用大基层管理全靠它2339

繁育优良花卉 美化人民生活2345

园连着大市场 生产销售双兴旺2349

竹乡 巨变2353

沼气神通大 瑶乡五业兴2359

天下奇观 人间仙境2364

千岛湖——镶嵌在黄金旅游线上的翠明珠2372

持股联营——皖南林区改革的新路子2379

国有林业企业改革之星2386

一改两管三分 缓危解困有效2393

两林场共建联合体 闯市场小家变大户2398

再造山川话陕北2406

苦战五十年 荒漠变甜园2419

朝阳巨变说因由2429

防治荒漠化巧念草木经2437

大力营造红柳林抗风治沙又治碱2443

治穷要治本草木定乾坤2448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457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466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47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4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497

关于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收取征占用林地四项费用有关问题的通知2505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5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25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2525

城市绿化条例25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538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543

国家林业局关于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25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