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湖区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孟灵源,谢琦玲主编;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122632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911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9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湖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8
第一篇 建置 区划第一章 位置 面积58
第一节 位置58
第二节 面积60
第二章 行政区划60
第一节 清代前及民国区划60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区划63
第三章 城区道路79
第一节 地名管理79
第二节 街路巷80
第四章 街道办事处101
第一节 十字街街道102
第二节 丁公路街道104
第三节 广外街道107
第四节 三眼井街道109
第五节 上海路街道111
第六节 瓦子角街道114
第七节 禾草街街道115
第八节 西湖街道117
第九节 系马桩街道120
第十节 南站街道122
第十一节 绳金塔街道124
第十二节 朝阳洲街道126
第十三节 筷子巷街道129
第二篇 人口131
第一章 人口规模131
第一节 人口总数131
第二节 人口分布133
第三节 人口增长134
第二章 人口变动134
第一节 自然 社会变动134
第二节 下放城镇闲散劳动力和居民137
第三章 人口构成139
第一节 性别 年龄构成139
第二节 少数民族构成142
第三节 文化 职业构成143
第四章 老龄人口144
第一节 老龄状况144
第二节 工作机构144
第三节 教育 奖评145
第四节 敬老助老145
第五章 计划生育1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147
第二节 人口计划148
第三节 政策法规及宣传149
第四节 晚婚晚育 生殖保健152
第五节 避孕药具和技术服务152
第六节 流动人口计生管理153
第七节 计划生育协会153
第三篇 中国共产党155
第一章 组织155
第一节 境内早期中共组织及活动155
第二节 中共抚河区委156
第三节 中共西湖区委157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160
第一节 中共抚河区代表大会160
第二节 中共西湖区代表大会161
第三章 工作机构162
第一节 中共抚河区委工作机构162
第二节 中共西湖区委工作机构163
第四章 重要活动164
第一节 建立政权 开展运动164
第二节 重要会议 指导经济工作167
第五章 组织建设169
第一节 基层组织169
第二节 党员171
第三节 干部工作172
第四节 整党整风176
第六章 宣传教育178
第一节 时事形势 社会宣传178
第二节 理论教育183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186
第七章 党校188
第一节 区委党校188
第二节 驻区党校189
第八章 统一战线190
第一节 机构190
第二节 主要工作190
第九章 对台工作193
第一节 机构193
第二节 主要工作193
第十章 纪检 监察195
第一节 机构195
第二节 党性党纪教育196
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197
第四节 党内监督 行政监察198
第五节 案件查处199
第六节 打击经济领域犯罪200
第十一章 政法委员会203
第一节 机构203
第二节 工作职责203
第十二章 保密204
第一节 机构204
第二节 主要工作204
第四篇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06
第一节 第四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06
第二节 第四区协商委员会207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207
第一节 抚河区人民代表大会207
第二节 西湖区人民代表大会209
第三章 区人大常委会214
第一节 机构214
第二节 会议215
第三节 主要工作216
第四章 普选223
第五篇 人民政府226
第一章 组织机构226
第一节 政府领导人226
第二节 工作机构231
第三节 派出机构234
第二章 政务234
第一节 政事纪略234
第二节 施政方式239
第三章 信访239
第一节 机构 制度239
第二节 网络 受理240
第四章 档案242
第一节 机构 制度242
第二节 达标晋级242
第三节 馆藏档案及利用243
第四节 专业档案244
第六篇 人民政协246
第一章 组织机构246
第一节 区政协组成人员246
第二节 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248
第二章 会议249
第一节 全体委员会议249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议251
第三章 主要工作253
第一节 学习座谈253
第二节 政治协商 参政议政254
第三节 调查视察 民主监督255
第四节 为发展经济服务256
第五节 撰写文史资料 促进祖国统一257
第六节 联谊 捐助258
第七节 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259
第八节 提案工作259
第七篇 民主党派 工商联第一章 民主党派261
第一节 民革西湖区总支261
第二节 民盟西湖支部262
第三节 民建西湖总支262
第四节 民进区属组织262
第五节 农工党区总支263
第六节 九三学社区支社264
第二章 工商业联合会265
第一节 组织265
第二节 会议265
第三节 主要活动266
第八篇 军事268
第一章 驻军 军事设施268
第一节 晚清驻军268
第二节 民国驻军268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驻军270
第四节 军事设施272
第二章 地方武装273
第一节 清末 民国地方武装273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地方武装274
第三章 兵役276
第一节 民国兵役276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兵役277
第四章 民兵277
第一节 组织建设277
第二节 教育训练278
第三节 武器装备279
第五章 拥政爱民280
第六章 重大战事281
第一节 明清战事281
第二节 民国战事282
第七章 人民防空284
第一节 机构284
第二节 防空工事285
第三节 专业队伍286
第四节 组织指挥286
第九篇 群众团体288
第一章 工人团体288
第一节 组织288
第二节 基层工会289
第三节 主要工作290
第四节 工人运动295
第二章 青少年团体297
第一节 青年组织297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298
第三节 基层团组织299
第四节 主要工作300
第五节 少年先锋队301
第三章 妇女团体302
第一节 妇女代表大会302
第二节 妇女组织304
第三节 主要工作305
第四节 妇女运动313
第四章 科学技术协会315
第五章 社会团体316
第一节 组织316
第二节 管理317
第十篇 司法319
第一章 公安319
第一节 机构319
第二节 户政管理321
第三节 刑事侦察324
第四节 治安管理325
第五节 经济 文化保卫329
第六节 保安服务330
第七节 劳动教养 帮教违法青少年330
第八节 消防331
第九节 收容审查 看守336
第十节 警民关系337
第二章 检察338
第一节 机构338
第二节 刑事检察339
第三节 反贪污贿赂342
第四节 法纪 监所检察343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及检察技术345
第六节 民事 行政检察346
第三章 审判346
第一节 机构346
第二节 刑事审判347
第三节 民事审判349
第四节 经济审判352
第五节 行政审判353
第六节 少年刑事审判354
第七节 人民陪审员356
第八节 案件复查357
第四章 司法行政358
第一节 机构358
第二节 人民调解358
第三节 法制宣传360
第四节 律师 公证362
第五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65
第一节 机构 职责365
第二节 综治“严打”366
第三节 安全防范366
第十一篇 民政369
第一章 居民委员会369
第一节 组织369
第二节 经费及居干生活补贴372
第三节 办公用房374
第四节 培训 表彰374
第二章 赈灾救济376
第一节 灾害救济376
第二节 社会救济377
第三章 社会福利事业382
第一节 婴幼 孤老安置382
第二节 福利生产384
第三节 社区服务387
第四章 优抚安置389
第一节 优待抚恤389
第二节 烈士褒扬392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393
第五章 拥军优属394
第一节 节日慰问394
第二节 平日服务395
第六章 婚姻管理397
第一节 婚姻制度397
第二节 婚姻登记398
第七章 殡葬管理400
第一节 殡葬400
第二节 殡葬改革400
第八章 残疾人工作402
第一节 管理机构402
第二节 主要工作403
第九章 勘界404
第十二篇 人事 编制第一章 机构 编制406
第一节 人事 编制机构406
第二节 机构设置及编制406
第二章 干部队伍409
第一节 干部队伍构成409
第二节 干部调配412
第三章 任免 奖惩414
第一节 干部任免414
第二节 奖惩干部415
第三节 干部政策落实416
第四章 专业技术干部416
第一节 职称评定416
第二节 职务聘任417
第五章 国家公务员420
第一节 推行公务员制度420
第二节 公务员考核420
第十三篇 劳动 工资第一章 劳动421
第一节 机构421
第二节 就业安置421
第三节 劳动力管理424
第四节 解困与再就业427
第五节 职业技术培训428
第六节 劳动就业服务管理428
第二章 工资429
第一节 工资制度429
第二节 工资基金管理431
第三节 奖金 津贴 补贴431
第三章 劳动保护 安全监察432
第一节 劳动保护432
第二节 安全生产433
第三节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436
第四章 社会保险与职工福利436
第一节 保险经费与待遇436
第二节 社会保险统筹438
第三节 职工福利 退休职工管理439
第五章 精简 职工440
第一节 动员440
第二节 管理 回城442
第十四篇 工业445
第一章 管理机构445
第一节 管理部门445
第二节 手工业合作联社446
第三节 企业领导制度446
第二章 所有制及企业变革447
第一节 所有制变革447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447
第三章 行业448
第一节 印刷448
第二节 机械450
第三节 电子453
第四节 车船及配件 修理455
第五节 冶炼 五金456
第六节 食品458
第七节 服装 鞋帽460
第八节 竹木 家具462
第九节 橡胶塑料制品464
第十节 纺织 印染 针织465
第十一节 皮革及其制品467
第十二节 化工468
第十三节 建材471
第十四节 其它471
第十五篇 商业贸易478
第一章 管理机构478
第二章 网点478
第一节 商业街479
第二节 专业市场选介480
第三节 企业选介481
第三章 行业485
第一节 百货 针纺 服装485
第二节 副食品 果品486
第三节 饮食服务487
第四节 蔬菜489
第五节 土产 燃料 旧货489
第六节 粮油490
第七节 五金交电491
第八节 药业491
第四章 名菜 名点492
第一节 名菜492
第二节 名点492
第五章 物资与仓储4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493
第二节 物资供应493
第三节 仓储494
第十六篇 财政 金融 税务第一章 财政495
第一节 预决算管理495
第二节 财政收入496
第三节 财政支出497
第四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497
第五节 综合财政管理499
第六节 财政监察502
第七节 国有资产管理504
第八节 推销国家债券504
第九节 会计事务管理505
第二章 金融506
第一节 清末 民国金融机构506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金融机构508
第三章 税务511
第一节 机构511
第二节 税制511
第三节 税种税率513
第四节 税款征收517
第十七篇 计划 统计第一章 计划管理519
第一节 机构519
第二节 管理519
第二章 统计管理521
第一节 机构521
第二节 统计调查521
第三节 统计管理及服务524
第四节 干部培训 职称改革525
第十八篇 经济管理527
第一章 工商行政527
第一节 机构527
第二节 企业登记527
第三节 市场开发529
第四节 市场管理531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532
第六节 商标 广告管理533
第七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534
第二章 物价537
第一节 机构 权限537
第二节 管理方式537
第三节 中介服务540
第三章 审计541
第一节 机构541
第二节 国家审计541
第三节 内部审计543
第四节 社会审计543
第四章 技术监督544
第一节 机构 制度544
第二节 计量监督544
第三节 质量监督545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545
第五节 人员培训546
第十九篇 城区建设548
第一章 市政建设548
第一节 道路 桥梁548
第二节 排水552
第三节 防汛排涝552
第四节 市政工程555
第二章 园林绿化556
第一节 公园556
第二节 绿化557
第三节 苗木 花卉558
第四节 义务植树559
第三章 公用事业561
第一节 供水561
第二节 燃料561
第三节 公共交通562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565
第一节 机构565
第二节 房产状况566
第三节 住宅建设567
第四节 公房维修 管理568
第五节 私房建设 出租私房改造569
第六节 房地产开发570
第七节 出售直管公务571
第八节 土地管理571
第五章 市容环境572
第一节 机构572
第二节 市容管理573
第三节 街道清扫574
第四节 垃圾清运575
第五节 粪便 公厕管理578
第六章 环境保护581
第一节 机构581
第二节 环境状况581
第三节 污染治理582
第四节 环境监测583
第五节 宣传教育584
第七章 建筑585
第一节 发展概况585
第二节 建筑施工589
第三节 建筑管理589
第四节 经营方式590
第五节 建筑物选介591
第八章 交通邮电593
第一节 交通管理机构594
第二节 运输594
第三节 铁路596
第四节 公路598
第五节 水路598
第六节 邮政600
第七节 电信603
第二十篇 教育605
第一章 旧制教育605
第一节 县学605
第二节 书院 试馆 贡院606
第三节 社学 私塾607
第二章 教育管理 教学研究608
第一节 机构608
第二节 学校管理608
第三节 教学研究609
第三章 学前教育610
第一节 幼儿园610
第二节 幼儿教学614
第三节 幼儿园选介615
第四章 小学教育616
第一节 学校616
第二节 学制 课程621
第三节 品德教育622
第四节 体育 卫生624
第五节 学生624
第六节 学校选介625
第五章 中学教育627
第一节 学校627
第二节 学制 课程629
第三节 学校选介629
第六章 大学教育630
第一节 高等院校630
第二节 高校招生报考633
第七章 特殊教育633
第一节 育智学校633
第二节 启音学校634
第三节 盲童学校634
第八章 成人教育635
第一节 民众教育635
第二节 职工教育638
第九章 教师640
第一节 教师队伍640
第二节 师资培训640
第三节 教师待遇641
第十章 教育经费643
第一节 经费来源643
第二节 基本建设643
第三节 勤工俭学645
第二十一篇 文化646
第一章 群众文化646
第一节 机构646
第二节 文化活动648
第三节 文艺创作653
第二章 图书 出版656
第一节 出版发行656
第二节 楼阁藏书657
第三节 图书馆659
第三章 报纸 广播660
第一节 报社 通讯社660
第二节 广播661
第四章 史志编纂662
第一节 史志编纂662
第二节 组织史资料编集663
第三节 党史资料征集664
第五章 文物古迹664
第一节 革命旧址664
第二节 名胜666
第三节 古建筑666
第四节 古墓葬668
第五节 宅第会馆670
第二十二篇 科学673
第一章 机构队伍673
第一节 机构673
第二节 队伍673
第二章 科技普及674
第一节 宣传 服务674
第二节 科技成果675
第三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678
第三章 社会科学679
第一节 简况679
第二节 学术成果680
第二十三篇 体育687
第一章 社会体育687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687
第二节 综合体育687
第二章 学校体育688
第一节 体育教学及师资688
第二节 课外体育及达标689
第三节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690
第三章 竞技体育690
第一节 参加南昌市体育运动比赛成绩691
第二节 参加江西省体育运动比赛成绩694
第三节 参加全国体育比赛成绩694
第四章 体育人才 设施695
第一节 培养 输送人才695
第二节 体育设施698
第二十四篇 卫生700
第一章 卫生行政管理700
第一节 机构700
第二节 行政管理701
第三节 经费投入 支出702
第四节 公费医疗703
第二章 卫生防疫704
第一节 专业队伍704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704
第三节 学校卫生保健706
第四节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708
第五节 公共卫生710
第六节 食品卫生检查与监测711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711
第八节 红十字会712
第三章 医疗713
第一节 区属医疗机构713
第二节 驻区医疗机构715
第三节 医疗 护理721
第四节 中医药722
第四章 妇幼保健722
第一节 专业队伍722
第二节 妇女保健723
第三节 婚前保健724
第四节 儿童保健725
第二十五篇 民族 宗教第一章 少数民族728
第一节 少数民族分布728
第二节 少数民族人士安排729
第二章 宗教730
第一节 佛教730
第二节 道教736
第三节 伊斯兰教739
第四节 天主教740
第五节 基督教744
第六节 宗教工作747
第二十六篇 民情风俗第一章 风俗749
第一节 天时风俗749
第二节 人生风俗752
第三节 经济风俗753
第四节 信仰风俗755
第五节 文化风俗756
第二章 道德风尚757
第一节 树文明新风757
第二节 创建文明单位758
第三节 五好家庭759
第三章 歌谣 谚语761
第一节 歌谣761
第二节 谚语766
第二十七篇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略767
第二章 人物简介788
第一节 辞世人物788
第二节 健在人物801
第三节 境外人物803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805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805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808
第四章 先进人物811
第一节 全国劳动模范 先进个人811
第二节 省级劳动模范 先进个人812
第三节 市级劳动模范 先进个人816
第二十八篇 杂记820
第一章 故事 传说 轶闻820
第一节 人物故事820
第二节 地名故事826
第三节 人物传说830
第四节 名胜古迹传说836
第五节 风物风俗传说844
第六节 轶事传闻849
第二章 杂录851
第二十九篇 文献854
第一章 文告854
第一节 告示 通告 政令854
第二节 规则 规定857
第三节 碑文 祭文870
第二章 诗文墨迹872
第一节 诗歌872
第二节 词赋885
第三节 序记888
第四节 墨迹893
附录900
1.颁发编纂《西湖区志》的文件900
2.《西湖区志》撰稿人员名录908
3.《西湖区志》审定单位909
4.《西湖区志》审稿组成员名单909
5.《西湖区志》审查验收单位名单909
6.编后记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