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疆绿洲可持续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疆绿洲可持续发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2239000.jpg)
- 熊黑钢,韩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20745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79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94页
- 主题词:干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新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疆绿洲可持续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绿洲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度模型1
第一节 新疆绿洲特点1
1.自然环境特征1
2.丰富的自然资源2
3.绿洲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4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及研究进展7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7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2
3.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17
第三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区域PRED系统19
1.区域可持续发展19
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19
3.区域PRED系统协调发展20
4.区域PRED系统的内涵21
5.区域PRED系统协调发展的研究进展24
第四节 南疆铁路沿线五地州可持续发展31
1.研究区概述31
2.南铁沿线五地州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分析41
3.南铁沿线五地州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52
4.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55
5.南铁沿线五地州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61
6.区域发展的方向67
第五节 基于区域PRED系统的可持续度模型69
1.民丰县概况69
2.可持续度模型改进71
3.可持续度模型的应用75
4.可持续度(S)综合评价82
5.对比研究及进一步探讨83
6.民丰县发展的建议85
参考文献87
第二章 塔里木盆地南缘自然与人文历史变迁的耦合关系89
第一节 交通线路变迁与环境的关系89
1.交通线路变迁的记录90
2.交通线路兴衰与环境变化的耦合过程93
3.交通线路变迁分析94
第二节 古绿洲与河流、冰川的关系96
1.河流与古绿洲97
2.冰川与古绿洲101
第三节 全新世环境变迁与古绿洲兴衰103
1.变迁的证据103
2.古绿洲的兴衰阶段与环境变化过程111
第四节 自然与人文历史变迁的耦合关系114
第五节 古绿洲地貌现状及其废弃研究116
1.古绿洲地貌现状116
2.不同古绿洲的废弃过程及特点118
3.防治绿洲废弃的措施120
第六节 结语122
参考文献125
第三章 新疆脆弱生态区评价及典型区研究128
第一节 脆弱生态环境基础理论128
1.脆弱生态环境脆弱性机理128
2.脆弱生态区的定义与内涵130
第二节 脆弱生态区聚类分析及脆弱性分析131
1.指标体系的建立131
2.聚类分析的理论及方法133
3.新疆脆弱生态区聚类分析及脆弱性分析134
第三节 脆弱生态区评价方法与实践142
1.脆弱生态区评价方法的探讨142
2.新疆脆弱生态区的评价145
第四节 典型脆弱生态区研究149
1.和田地区脆弱生态概况149
2.和田地区脆弱性分析150
3.和田脆弱生态区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弹性力分析151
第五节 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对策158
1.不同脆弱生态区脆弱性比较分析158
2.因地制宜的发展对策161
参考文献162
附表163
第四章 绿洲景观格局变化及交错带植物群恢复166
第一节 绿洲景观格局研究方法166
1.研究区及背景概况166
2.研究方法170
3.数据预处理172
第二节 于田绿洲景观格局及其特征分析173
1.景观格局特征参数计算结果与分析173
2.各年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情况178
第三节 于田绿洲景观格局动态演化分析180
1.1976~1999年景观要素转化分析181
2.景观变化的环境影响183
3.景观动态模型及未来变化趋势预测184
第四节 新疆策勒绿洲边缘沙丘地植物群落恢复187
1.研究方法188
2.绿洲边缘沙丘地植物群落及其生境188
3.绿洲边缘沙丘地植物群落恢复192
参考文献193
附表195
附图196
第五章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估算及绿洲林业资源开发197
第一节 新疆森林分布概述197
1.山地天然林198
2.平原荒漠天然林与河谷次生林199
3.平原人工林199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法199
1.直接利用价值200
2.间接利用价值201
第三节 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估算204
1.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直接经济价值204
2.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间接经济价值207
第四节 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比较分析215
1.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总经济价值构成215
2.新疆针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经济价值比较分析216
3.新疆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经济价值比较分析218
4.新疆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经济价值比较分析219
5.新疆各地州人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经济价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分析221
第五节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221
1.塔里木河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经济价值估算222
2.塔里木河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经济价值比较分析225
第六节 和田地区绿洲林业资源开发利用225
1.和田地区森林资源的特点226
2.林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228
3.林业与和田地区经济发展229
4.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230
参考文献234
第六章 绿洲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35
第一节 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系统236
1.研究区环境236
2.水资源系统分析237
第二节 克里雅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分析计算248
1.生态用水的概念249
2.生态用水的分类249
3.生态用水计算模型252
4.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概算253
5.绿洲生态用水定额的确定与生态用水量的计算257
6.生态用水量合计(包括重复利用量)260
7.结果与讨论260
第三节 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262
1.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研究262
2.流域水资源现状年供需平衡分析273
第四节 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预测281
1.水资源承载力耦合系统281
2.水资源总量预测282
3.人口需水量预测284
4.生态环境用水预测286
5.工业需水量预测288
6.畜牧业需水量预测288
7.种植业需水量预测289
8.各业净需水总量预测合计290
9.毛需水总量预测291
10.供需平衡分析293
第五节 克里雅河水资源系统模拟297
1.供需平衡理论及水资源系统模拟技术298
2.流域供需水量计算模型302
3.水资源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310
第六节 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策322
1.未来水平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解决途径322
2.加强水资源管理324
参考文献325
第七章 绿洲人口变化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327
第一节 人口增长变化与可持续发展327
1.研究区简介327
2.人口增长研究330
第二节 和田人口增长分析340
1.相关内在因素341
2.外在表现—自然增长率344
3.人口增长原因分析347
第三节 人口增长对可持续发展(SD)系统的影响352
第四节 于田县人口变动及其驱动力364
1.于田县人口状况364
2.人口波动的成因分析365
3.人口增长的结果369
4.人口变化过程及模式370
5.结语372
第五节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374
1.协调“PPE”怪圈各环节374
2.解决人口问题首当其冲375
3.人口可持续发展初步模型376
参考文献378
第八章 新疆工业竞争力的时空、行业分析与工业发展380
第一节 新疆工业发展现状380
1.新疆工业发展阶段的判断380
2.新疆工业存在的问题386
3.新疆工业发展滞后的原因387
第二节 工业竞争力时空、行业分析的理论基础389
1.工业竞争力389
2.竞争力评价的方法390
3.竞争力观点及测定方法390
第三节 新疆工业竞争力时空分析395
1.地区市场优势分析395
2.地区竞争优势分析397
3.各地区工业竞争力综合分析398
第四节 新疆工业竞争力行业分析406
1.工业行业发展状况406
2.工业行业竞争优势分析407
3.工业行业竞争力综合分析409
4.小结410
第五节 新疆工业发展思路与重点412
1.工业发展思路412
2.工业行业发展重点414
3.工业发展重点区域418
参考文献421
第九章 新疆地州市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422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转变分析422
1.产业结构的内涵及产业结构的划分422
2.新疆产业结构状况的地区差异与地区聚类423
第二节 产业结构转变的动因分析及产业结构系统分析模型的建立427
1.产业结构演变机制427
2.产业结构系统分析模型429
第三节 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分析430
1.概念的提出430
2.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因素选择430
3.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影响因素分析432
4.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432
第四节 地区产业结构转换比较435
1.产业结构转换速度比较435
2.产业结构转换方向437
第五节 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438
1.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经济水平的关系439
2.产业结构转换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440
3.产业结构转换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441
第六节 产业结构转换及其转换速度之间动力学分析和验证443
1.纵向验证443
2.横向验证444
3.新疆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综合比较分析445
第七节 新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对策措施446
参考文献448
第十章 新疆不同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度时空分析449
第一节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度及其评价方法449
1.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度的含义450
2.评价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度的指标体系450
3.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454
4.满意函数及其满意度455
5.实现度的计算方法458
6.对实现度的分析459
第二节 新疆不同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度的实证研究459
1.各地州市1991年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459
2.各地州市1996年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462
3.各地州市2001年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466
4.各地州市三年的实现度对比分析470
第三节 加快新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路473
1.制约新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473
2.加快全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475
3.因地制宜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策略476
参考文献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