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回望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的再认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回望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的再认识](https://www.shukui.net/cover/7/32238692.jpg)
- 陈桂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8939X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教育理论-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回望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的再认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教育学“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缘由4
能以一般科学的标准衡量教育学吗5
怎样看待非教育专业人士的教育言论7
从以教育学为职业到以它为事业9
重建作为基础理论的教育学12
“回到基础”14
确认教育学姓“教”16
基于教育“整体”观念整合教育子学科知识17
建立教育“形式概念”框架,表述教育结构的一般性质和教育演变的逻辑18
兼用历史的、逻辑的、价值的分析19
基于教育理论成分四重划分象限图式的假设,确定作为基础理论的“教育学”的性质20
确认作为基础理论的教育学意义的有限性21
“教育研究”与“教育学研究”(元教育学)并举22
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理论之间的逻辑鸿沟26
关于建构教育科学理论的可能性和如何使教育实践理论具有科学依据28
中国的“教育学现象”30
从“课程”概念的演变谈起32
传统教育学与现代课程取向的冲突35
教育学对现代课程改革的应对37
现代自然科学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鸿沟的先例39
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错位40
隐性的鸿沟41
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认识的过程44
现行教育学逻辑同实践逻辑的距离46
教育理论对实践“指导”的含义47
如今学校面临言行一致的难题50
关注教育的常识、常理、常规与常情52
“教育”概念问题58
“教育”一词的来源60
“教育”概念内涵演变的轨迹61
“教育”概念外延演变的轨迹65
“学校”的本义70
作为“公共教育机构”的近代学校73
从属于“国家机构”的学校与作为“社会机构”的学校75
学校的“公共教育性质”重新成为问题78
“学校功能”问题81
对“学校功能”问题认识的过程82
不同教育行政体制下学校的功能83
对学校“自我保存功能”问题认识的过程87
如今的“学校自我保存”现象89
教育:面临“人的发展”问题92
教育:面临“社会的挑战”95
教育的“人本位”假设与“社会本位”假设97
“人本位”教育取向与“社会本位”教育取向辨析99
有待澄清的实际问题102
学校系统是近代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05
缺乏“系统属性”的学校系统106
学校系统图109
学校系统得以成立的制度110
学校系统对学校的影响112
作为“教—学组织”的班级118
作为“教育组织”的班级1120
作为“学生集体组织”的班级122
班级组织多重属性的整合125
“教育目的”陈述中的疑问128
“教育目的”诸要件129
现代机器生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135
现代企业管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139
现代劳动分工对人的发展的影响141
不同类型的机器生产对人的发展的不同影响145
现代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152
精神生产劳动与个人片面发展问题155
精神生产劳动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158
在现代生产条件下缓和个人片面发展的对策161
两种“人的全面发展”概念164
怎样才算是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教育目的”理论依据166
“人的全面发展”取向与“一切能力和谐发展”取向的区别166
拓宽“教育目的”的思路1170
课程目标的新提法与老问题173
课程的“应然目标”与隐在课程实施中的“实然目标”175
“教育”内涵分解的缘起180
“教育”内涵分解意义的有限性182
“智慧”的含义185
“智育”的演变187
“品德”要义192
形成中的儿童道德判断1194
两种不同的“美育”解读196
“美育”的固有价值及误用199
“体育”的缘起202
“体育”的要义203
“综合技术教育”问题的提出206
在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上审视208
从国情出发211
“社会教育”的含义216
“道德教育”能否代替“社会教育”217
“训练”要义220
“感化”要义222
“学生行为管理”要义223
“指导”要义225
何谓“问题”229
不知道“问题是什么”的学生229
“无问题的学生”也是从小培养的结果231
“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235
“终身教育”与“制度教育”问题237
假如个人“终身教育”的梦想成真245
“终身教育”的精义何在246
“基础教育性质”问题249
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质250
义务教育课程的限度252
“职业教育”要义254
“职业教育”价值问题255
“学前教育”的缘起259
家庭与公共教育机构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261
“学前教育”中的倾向263
“社会力量办学”:一个历史形成的模糊概念267
“社会力量办学”的实践在变化中268
家庭环境影响272
养护273
儿童行为管理273
儿童行为指导274
“教育的战略地位”的含义275
“教育的战略地位”的立论276
关于“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的澄清280
“教育的战略地位”的落实281
“教育管理体制”问题284
教育管理体制的类型285
中国教育管理体制问题287
“办学体制”问题的提出291
“办学体制”的类型292
中国办学体制问题294
历史形成的“民办教育”概念297
“法律规范”、“行政规范”与政策的区别299
政府与民办学校的关系300
变化中的民办教育政策301
民办教育发展策略面面观305
同民办教育功能相关的抉择307
观照“转制学校”的视角312
隐在“转制学校”背后的问题314
在教育机构改革中注重法律依据315
依法慎重处理罢教事件317
维护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权利317
提议由教育行政部门协同司法部门审理未成年人违法案件319
不惜削减建造大型舰艇计划把节省的预算转为教育经费321
允许农民开办或承租企业以筹集文教经费321
精简文教机构以便把教育经费用于扫除文盲、普及教育323
“照新的路子办”327
打开工农青年进入高等学校的通路327
在高等学校开设政治课329
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结合330
把“全俄电气化计划”列为必修课331
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书刊装备学校333
积极、慎重地推荐教授333
从专家中选拔教育管理干部334
按照“审慎些、温和些”的方针依法处理罢教事件336
尽可能改善科学家、教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338
禁止非法侵犯教授人身自由339
“把全体教师彻底争取过来”341
“要特别优待教师”343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利344
选拔优秀教育工作者参与教育行政管理345
使人民教师成为“苏维埃制度的支柱”346
从“功能制”学校管理到“责任制”学校管理350
学校法人:“责任制”管理的法律保证351
校长与学校董事会之间管理权限的划分351
学校内部行政层级之间管理权限的划分353
我国学校管理中的特殊问题355
作为“社会角色”的校长358
时代与情境变化中的校长359
初闻“参与式校长培训”361
又闻“参与式校长培训”363
关于教育,我说了什么365
关于德育,我说了什么369
关于民办教育,我说了什么370
我们的“教育行动研究”取向374
《教育原理》旨趣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