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廿二史札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清)赵翼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凤凰出版社
- ISBN:780729155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83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16页
- 主题词:史籍-考证-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廿二史札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 史记 汉书1
司马迁作史年岁1
班固作史年岁1
各史例目异同2
史记编次6
褚少孙补史记不止十篇6
史记有后人窜入处9
史记律书即兵书9
史记变体9
汉王父母妻子10
五世相韩11
过秦论三处引用11
史记自相歧互处11
史汉不同处12
史汉互有得失16
卷二 史记 汉书18
汉书移置史记文18
汉书多载有用之文19
汉书增传20
汉书增事迹21
汉书书恒山王22
汉书武帝纪赞不言武功22
汉帝多自立庙23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24
汉初诸侯王自置官属24
武帝年号系元狩以后追建25
汉儒言灾异25
汉重日食27
汉诏多惧词28
汉时以经义断事29
贤良方正茂材直言多举现任官30
汉时诸王国各自纪年30
三老孝悌力田皆乡官名30
汉三公官31
灾异策免三公32
上书无忌讳33
上书召见33
汉武用将34
武帝三大将皆由女宠35
与苏武同出使者35
卷三 史记 汉书37
汉使立功绝域37
武帝时刑罚之滥38
两帝捕盗法不同39
吕武不当并称39
汉初妃后多出微贱40
婚娶不论行辈40
皇子系母姓41
汉公主不讳私夫41
汉诸王荒乱41
上尊养牛42
两汉多凤凰42
汉多黄金43
先生或只称一字44
汉外戚辅政44
两汉外戚之祸44
两汉丧服无定制45
长官丧服47
王莽之败47
王莽时起兵者皆称汉后48
王莽自杀子孙50
王莽引经义以文其奸50
卷四 后汉书52
后汉书编次订正52
后汉书间有疏漏处54
汉帝多自作诏56
光武信谶书57
光武多免奴婢59
东汉功臣多近儒60
东汉四亲庙别祭61
东汉诸帝多不永年61
东汉多母后临朝外藩入继62
外藩入继追尊本生63
夫在称太64
东汉废太子皆保全64
卷五 后汉书66
累世经学66
四世三公67
东汉尚名节67
曹娥 叔先雄69
召用不论资格69
擅去官者无禁70
籍没财产代民租70
倩代文字70
党禁之起71
东汉宦官72
宦官之害民74
汉末诸臣劾治宦官75
宦官亦有贤者77
卷六 三国志79
后汉书三国志书法不同处79
三国志书法80
三国志多回护81
三国志书事得实处84
三国志立传繁简不同处85
三国志误处86
荀彧传87
荀彧郭嘉二传附会处88
陈寿论诸葛亮89
裴松之三国志注89
卷七 三国志 晋书92
汉复古九州92
关张之勇92
借荆州之非93
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94
禅代96
魏晋禅代不同99
九锡文100
一人二史各传101
晋书102
晋书二104
王导陶侃二传褒贬失当105
卷八 晋书108
八王之乱108
晋书所记怪异109
东晋多幼主110
晋帝多兄终弟及110
愍元二帝即位110
僭伪诸君有文学111
九品中正111
六朝清谈之习113
清谈用麈尾116
驺虞幡116
建业有三城117
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118
相墓119
唐人避讳之法120
卷九 宋齐梁陈书121
宋书多徐爰旧本121
宋书书晋宋革易之际122
宋书书宋齐革易之际122
宋书本纪书法124
宋齐书带叙法125
宋书纪魏事多误126
宋书南史俱无沈田子沈林子传127
齐书旧本128
齐书缺一卷128
齐书书法用意处128
齐书类叙法最善130
梁书悉据国史立传131
梁书编传失检处132
梁书多载饰终之诏133
梁书有止足传无方伎传133
古文自姚察始134
陈书多避讳134
萧子显姚思廉皆为父作传入正史136
八朝史至宋始行136
卷十 宋齐梁陈书并南史138
南史仿陈寿三国志体例138
南北史子孙附传之例138
南史删宋书最多139
南史过求简净之失141
南史误处142
南史增齐书处142
南史与齐书互异处146
南史增删梁书处147
南史删梁书处148
南史增梁书有关系处149
卷十一 宋齐梁陈书并南史153
南史增梁书琐言碎事153
梁南二史歧互处156
南史于陈书无甚增删157
南史与陈书歧互处158
宋齐多荒主158
宋世闺门无礼164
宋子孙屠戮之惨165
卷十二 宋齐梁陈书并南史168
人君即位冠白纱帽168
齐梁之君多才学168
齐明帝杀高武子孙171
齐制典签之权太重172
南朝以射雉为猎174
江左世族无功臣174
梁武存齐室子孙175
陈武帝多用敌将176
齐梁台使之害176
六朝多以反语作谶177
哀策文177
南朝陈地最小178
卷十三 魏齐周隋书并北史180
魏书多曲笔180
魏书纪传互异处181
尔朱荣传181
西魏书182
附 谢启昆答书182
答谢蕴山藩伯书183
北史魏书多以魏收书为本185
北史改编各传186
北史全用隋书187
南北史两国交兵不详载187
北史与魏齐周隋书歧互处190
北史书法与周隋书不同处190
北史纪传互异处191
大业十四年191
太上皇帝191
卷十四 魏齐周隋书并北史196
皇太孙196
皇太弟197
帝王行三年之丧197
女后之贤199
南北朝通好以使命为重199
后魏追谥之滥202
保太后203
异姓封王之滥自后魏始204
后魏以铸像卜休咎205
后魏百官无禄205
后魏刑杀太过206
魏以奄人为外吏208
魏孝文迁洛208
魏孝文帝文学210
卷十五 魏齐周隋书并北史211
北朝经学211
南朝经学213
后魏多家庭之变214
魏齐诸帝皆早生子214
魏诸帝多幼年即位214
元魏时人多以神将为名214
财婚215
高门士女215
魏齐斗秤215
假官216
周隋唐皆出自武川216
北齐以厮役为县令217
齐文宣帝能预知217
北齐宫闱之丑218
北齐百官无妾219
北齐有贤阉219
诵经获报220
后周诏诰用尚书体222
魏末周初无年号224
隋书志225
一帝数后225
隋文帝杀宇文氏子孙225
隋独孤后妒及臣子227
卷十六 新旧唐书228
旧唐书源委228
新唐书229
唐实录国史凡两次散失230
旧唐书前半全用实录国史旧本232
新唐书本纪书法235
新书本纪书安史之乱236
新书改编各传237
卷十七 新旧唐书240
新书增旧书处240
新书增旧书有关系处240
新书增旧书琐言碎事246
新书立传独详处249
新书删旧书处250
卷十八 新旧唐书252
新书改旧书文义处252
新书尽删骈体旧文253
新书好用韩柳文255
新书详载章疏255
新旧书互异处256
新旧书各有纪传互异处260
新旧书误处260
新旧书刻本各有脱误处262
卷十九 新旧唐书263
贞观中直谏者不止魏徵263
时政记265
天子不观起居注265
唐诸帝多饵丹药266
玄宗五代一堂267
唐有两上元年号267
德宗好为诗268
褒贬前代忠奸269
谥兼美恶269
唐追赠太子之滥270
帝号标后谥271
皇后哀册尊称272
袝葬变礼272
谥后于庙273
两太后并称273
皇太后不袝葬274
建成元吉之子被诛274
没入掖廷274
唐女祸275
武后之忍276
武后纳谏知人278
改恶人姓名279
朝贺近臣先行礼280
大臣搜检280
度牒281
卷二十 新旧唐书282
唐代宦官之祸282
中官出使及监军之弊284
唐宦官多闽广人286
唐节度使之祸286
方镇兵出境即仰度支供馈287
方镇骄兵287
盗杀宰相有二事288
六等定罪三日除服之论289
间架除陌宫市五坊小使之病民290
豪宴291
名父之子多败德292
李子孙292
安禄山执送京师之事292
睢阳殉节尚有姚訚293
唐初三礼汉书文选之学294
唐古文不始于韩柳295
唐前后米价贵贱之数296
长安地气296
黄巢 李自成298
卷二十一 五代史299
薛居正五代史299
薛史全采各朝实录299
薛史书法回护处300
薛史失检处303
薛史亦有直笔304
薛欧二史体例不同305
欧史不专据薛史旧本305
欧史书法谨严306
欧史传赞不苟作307
欧史失检处308
—产三男入史309
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309
卷二十二 五代史312
五代枢密使之权最重312
五代姑息藩镇312
五代藩郡皆用武人314
五代藩帅劫财之习314
五代幕僚之祸315
五代盐曲之禁316
五代滥刑317
五代诸侯贡奉多用鞍马器械318
魏博牙兵凡两次诛戮319
—军中有五帝320
五代诸帝皆无后321
周祖四娶皆再醮妇322
宠待功臣改赐乡里名号323
张全义 冯道323
五代人多以彦为名324
卷二十三 宋辽金史327
宋辽金三史327
宋辽金三史重修〔一〕328
宋史事最详328
宋史多国史原本331
宋史各传回护处332
宋史各传附会处337
卷二十四 宋史340
宋史数人共事传各专功340
宋史各传错谬处340
宋史列传又有遗漏者341
宋史排次失当处342
史家一人两传343
监板宋史脱误处344
赵良嗣不应入奸臣传345
王伦345
宋初降王子弟布满中外346
宋诸帝御集皆建阁藏贮347
录名臣后348
宋皇后所生太子皆不吉348
宋初考古之学349
宋初严惩赃吏350
卷二十五 宋史353
宋封王之制353
宋待周后之厚354
宋郊祀之费355
宋制禄之厚355
宋祠禄之制356
宋恩荫之滥357
宋恩赏之厚358
宋冗官冗费359
南宋取民无艺360
宋军律之弛361
宋科场处分之轻362
定罪归刑部363
宋辽金夏交际仪364
卷二十六 宋史367
岁币367
和议367
西夏番盐369
宋宰相屡改官名370
宋节度使371
继世为相371
三入相371
四次入相372
两次入相372
王安石之得君374
青苗钱不始于王安石375
车盖亭诗376
同文馆之狱377
秦桧文字之祸378
秦桧史弥远之揽权379
宋南渡诸将皆北人380
端平入洛之师381
宋史缺传382
张世杰 李庭芝 姜才383
夏贵384
宋四六多用本朝事385
卷二十七 辽史金史388
辽史388
辽史二389
辽史立表最善391
辽史疏漏处391
辽帝皆有简便徽号392
辽后族皆姓萧氏393
辽正后所生太子多不吉393
辽官世选之例394
辽族多好文学394
辽燕京395
金广燕京396
元筑燕京397
明南北京营建397
金史399
金史失当处401
辽金二史各有疏漏处403
金史避讳处403
金史误处404
金史纪传不相符处405
金史氏名不画一405
宋史金人名多与金史不符405
宋金二史不符处407
宗弼渡江宋金二史互异408
宋金二史传闻之误409
宋金用兵须参观二史410
卷二十八 金史413
辽金之祖皆能先知413
金制追谥帝后之滥414
金初父子兄弟同志414
金代文物远胜辽元416
金一人二名416
金记注官最得职417
大定中乱民独多418
金考察官吏418
金推排物力之制419
明安穆昆散处中原420
金元俱有汉人南人之名421
宋金齐交割地界守土官随地为属421
衍庆宫图画功臣422
金用兵先后强弱不同423
金初汉人宰相424
金俗重马424
金以坏和议而亡425
九公十郡王425
金末赐姓之例426
通惠河不始于郭守敬427
海陵荒淫427
海陵兼齐文宣隋炀帝之恶429
金中叶以后宰相不与兵事430
悯忠寺故事431
日行千里431
避孔圣讳431
金末种人被害之惨〔二〕432
卷二十九 元史433
元史433
金元二史不符处435
宋元二史不符处436
金史当参观元史437
元史自相歧互处438
元史列传详记月日440
元史回护处441
元史附传有得失443
元史补见夏金宋殉节诸臣444
元人译诏旨雅俗不同446
元史人名不画一446
蒙古官名447
金义宗449
元建国号始用文义449
元诸帝多由大臣拥立449
元宫中称皇后者不一451
元帝子称太子者不一453
元帝后皆不讳名454
元封子弟驸马于各部454
元代叛王455
各朝国书456
卷三十 元史458
元初用兵多有天助458
元世祖嗜利黩武458
元诸帝多不习汉文460
元初郊庙不亲祀461
元制百官皆蒙古人为之长461
元初州县官多世袭463
元州县官多在外铨选464
元代专用交钞464
金元二朝待宋后厚薄不同466
元时选秀女之制468
元代以江南田赐臣下469
色目人随便居住470
元汉人多作蒙古名471
元初诸将多掠人为私户472
元杖罪以七为断473
元季风雅相尚474
元末殉难者多进士474
一母生数帝475
金元二代立皇太子皆不吉476
弟为皇太子叔母为太皇太后476
庚申帝477
守节绝域478
郝经 昔班帖木儿478
元初用两国状元479
纵囚479
元封乳母及其夫480
安南王居汉阳480
老爷 同寅 臬司480
牛腹疗重伤481
忍痛481
牛皮船481
弥勒佛谣言482
贾鲁治河无久计482
卷三十一 明史484
明史484
明史立传多存大体486
大礼之议487
李福达之狱489
袁崇焕之死490
周延儒之入奸臣传490
刘基廖永忠等传491
乔允升刘之凤二传493
卷三十二 明史494
明祖行事多仿汉高494
明祖文义494
明初文字之祸496
明初文人多不仕497
胡蓝之狱498
涂节汪广洋之死499
明祖晚年去严刑500
明祖多养异姓为子500
明初徙民之令500
明分封宗藩之制501
明官俸最薄503
明宫殿凡数次被灾504
明正后所生太子505
明宫人殉葬之制506
明代选秀女之制506
卷三十三 明史508
明初吏治508
因部民乞留而留任且加擢者509
特简廷臣出守510
遣大臣考察官吏510
重惩贪吏511
明大臣久任者512
大臣荐举513
明内阁首辅之权最重514
明翰林中书舍人不由吏部515
明吏部权重516
扬州同时四知府517
永乐中海外诸番来朝517
卷三十四、明史519
明中叶南北用兵强弱不同519
明边省攻剿兵数最多519
用兵有御史核奏520
将帅家丁521
景泰帝欲仍立沂王522
成化嘉靖中方技授官之滥522
成化嘉靖中百官伏阙争礼凡两次524
正德中谏南巡受杖百官524
明代文人不必皆翰林525
明中叶才士傲诞之习526
明仕宦僭越之甚526
擅挞品官526
明乡官虐民之害527
吏役至大官528
海外诸番多内地人为通事528
嘉靖中倭寇之乱529
外番借地互市530
天主教531
卷三十五 明史533
万历中矿税之害533
万历中缺官不补534
三案535
三案俱有故事537
张居正久病百官斋祷之多538
明言路习气先后不同538
明末书生误国540
明代宦官541
魏阉生祠544
阉党546
卷三十六 明史547
汪文言之狱547
明末辽饷剿饷练饷547
明末督抚之多548
明末巡抚多由边道擢用548
明季辽左阵亡诸将之多549
明末督抚诛戮之多549
四正六隅550
明末号者多疏属550
流贼伪官号551
明从贼官六等定罪552
明代先后流贼554
唐赛儿554
刘千斤554
李胡子555
叶宗留等555
邓茂七555
李添保556
黄萧养556
刘六 刘七 齐彦名 赵疯子556
江西盗557
四川盗558
曾一本559
徐鸿儒559
刘香559
明祖本纪*三〕560
皇陵碑560
明祖以不嗜杀得天下561
明祖用法最严562
明祖里法最严562
郭子兴之被执563
刘继祖 汪文563
张士德之擒563
刘福通被杀563
明祖之取江州564
徐达纵元君之误564
新月诗565
通州粮运京二传所载不同565
于谦王文之死565
喜宁之擒566
曹吉祥 江彬566
明代宦官先后权势567
权奸黩贿568
明代科场之弊569
明人说部569
长随570
明朝米价贵贱570
廿二史劄记补遗〔四〕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