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蒋和平,朱晓峰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6557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论1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1
一、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能性1
二、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6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11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力量之基11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12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14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14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15
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党的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17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念的演进17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涵19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22
四、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动态均衡性和阶段性24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和特征26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26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征28
第二章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2
第一节 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32
一、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特征比较32
二、现代农业的理念和定义34
第二节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35
一、现代农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35
二、现代农业是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36
三、现代农业是扩大内需的市场基础36
四、现代农业是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产业基础37
五、现代农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38
第三节 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道路38
一、建设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39
二、建设保障农民增加收入的优质高效农业39
三、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业40
四、建设国际化的外向型农业41
五、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41
六、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农业42
七、建设现代化的都市农业43
第四节 以农户为基础,构建完善的现代农业体系43
一、以农户为基本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44
二、以农户为基本成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优化现代农业组织体系45
三、以农户为投资重点,构建现代农业投融资体系46
四、以农户为服务对象,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47
五、以农户为服务中心,建立现代农业风险防范体系48
六、以农户为主要目标,构建现代农民培训体系49
第五节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50
一、多渠道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51
二、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引领现代农业发展52
三、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52
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推广,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53
五、加快高新技术研究,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53
第六节 依靠机制创新保障现代农业发展54
一、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54
二、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55
三、建立和完善集成放大的项目管理机制57
四、创新和完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58
五、建立各级联动的工作机制59
六、建立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互动机制59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61
第一节 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府支持机制61
一、政府支持机制的内涵61
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支持机制的重要意义62
三、政府支持机制的现状与问题63
四、完善政府支持机制的主要内容64
五、完善政府支持机制的具体措施66
第二节 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机制68
一、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机制的重要意义68
二、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机制的主要内容70
三、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机制的具体措施73
第三节 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利益增进机制75
一、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利益增进机制的重要意义75
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利益增进机制的主要内容76
三、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利益增进机制的具体措施77
第四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83
第一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理论范畴83
一、农村公共产品83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85
第二节 本世纪初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求矛盾89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89
二、我国农村卫生医疗服务92
第三节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矛盾形成的原因分析96
一、政府供给责任的定位不合理96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存在结构缺陷99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手段不配套、供给方式单一100
第四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建设的国际经验100
一、国外基础教育的行政管理、办学模式与经费负担100
二、美国解决农村卫生医疗问题的做法113
第五节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建设的战略对策121
一、调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责任121
二、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结构124
三、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125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域发展战略研究127
第一节 东部地区发展战略127
一、发展环境与基础条件分析127
二、发展目标与建设重点128
三、发展模式和途径130
第二节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132
一、发展环境与基础条件分析132
二、发展目标与建设重点133
三、发展模式和途径134
第三节 西部地区发展战略140
一、发展环境与基础条件分析140
二、发展目标与建设重点141
三、发展模式和途径143
第六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模式及案例分析150
第一节 政府主导型150
一、案例概述(重庆市)151
二、启示157
第二节 城市带动型158
一、案例概述(双流县)158
二、启示164
第三节 村企互动型165
一、案例概述(湖坊村)166
二、启示169
第四节 支部带动型171
一、案例概述(华西村)171
二、启示176
第五节 能人引领型178
一、案例概述(三元朱村)178
二、启示182
第六节 科技园区带动型183
一、案例概述(许昌市)184
二、启示188
第七节 主导产业带动型189
一、案例概述(潍坊市)190
二、启示194
第八节 高效农业引领型195
一、案例概述(德庆县)195
二、启示204
附录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方案)206
附录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设计(参考方案)218
主要参考文献240
后记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