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闻写作方法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艾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780002411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新闻写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闻写作方法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节 新闻作品的特点3
易碎产品4
机遇产品6
组合产品9
选择产品10
传播产品13
第二节 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14
用事实说话15
基本要素之一:事实15
基本要素之二:说话15
迅速地用最典型的新闻事实向广大的受众说话18
用事实说话是人民报刊的光荣传统21
第三节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22
读者读报特点23
读报的四个阶段24
要求之一:新鲜25
要求之二:简明28
要求之三:深刻34
最基本的是读者观念38
第四节 新闻作品的主要样式44
新闻作品体裁及其选择45
第一类:典型的新闻体裁45
第二类:边缘性或杂交性新闻体裁51
第三类:报纸上刊登的其他文字作品体裁53
第四类:广播电视中的一些特殊体裁55
第五类:探索性体裁55
第一节 生活事实和新闻事实61
事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61
一般事实和新闻事实62
非事件性事实和事件性事实65
总体事实和个别事实67
具体事实和概括事实70
物质事实和精神事实71
研究事实分类的意义71
第二节 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事实和说话的关系之一72
新闻在说话 新闻要说话72
主观和客观矛盾的表现77
解决矛盾的方法:分别检查双向对接78
第三节 点和面的矛盾——事实和说话的关系之二79
事实是“点”说话是“面”79
事实和说话的几种关系80
事实为基础 说话为主导82
第四节 现象和本质的矛盾——事实和说话的关系之三82
事实包含现象和本质两方面83
整理材料:分析现象84
用现象说话87
实质是用本质说话89
简单和复杂90
第五节 用事实说话的几种方式91
“纯客观”方式91
材料或事实的组合方式92
引述他人观点方式96
“化名”方式97
渗入方式97
直述式98
配套式99
第一节 新闻作品的主题103
新闻作品应该有主题103
什么是新闻作品的主题104
什么是好主题107
第二节 怎样提炼和表现主题111
凤凰落在梧桐树112
穿珠红线在何处115
绿叶衬得红花美119
玩味再三意更殊120
从主题看素材121
第一节 记者和编辑的关系127
记者和编辑的关系在新闻写作中居于重要地位127
“个人创造 整体完成”128
第二节 供与需的矛盾——记者和编辑之间的关系之一131
记者:供给一方 编辑:需求一方132
理想供求关系的追求132
记者要有版面意识134
以质取胜134
优势战略135
品种战略136
“两极分化”136
第三节 局部和全局的矛盾——记者和编辑之间的关系之二137
记者站在局部 编辑站在全局137
开阔视野139
多做沟通140
巡回战术141
记者用点去影响面141
第四节 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矛盾的内化——记者和编辑之间关系之三142
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的分离142
采访对象和读者关系的内化143
传播和被传播的矛盾144
记者和编辑处理关系的准则145
第一节 新闻作品的结构原则和类型151
原则:简要151
多样151
灵活151
第一层分类;消息类和深度类152
第二层分类:事件性报道和非事件性报道154
第三层分类:以虚带实和就实论虚158
第一节 新闻笔法(一)165
笔法一:简笔165
笔法二:粗笔169
第二节 新闻笔法(二)174
笔法三:变笔174
笔法四:跨笔177
第三节 新闻笔法(三)181
笔法五:跳笔182
笔法六:合笔186
第四节 新闻笔法(四)190
笔法七:衬笔190
笔法八:短笔193
第一节 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201
新闻语言所含的褒贬201
新闻语言是一个独立的范畴202
新闻语言的特点204
第二节 新闻语言的特色206
总体特色:白描性语言206
具体特征:具体 准确 简明 通俗 综合208
特殊问题:数字运用218
语言和修养222
第一节 新闻写作心理225
应有的心理素质225
积累“心理势能”226
“小心——放胆——小心”和“放胆——小心——放胆”229
动静转换230
“代言感”“对象感”“创造感”231
利用自然心态写作232
实践中的良性循环233
第二节 新闻写作思维234
新闻写作思维形成的客观依据235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236
系统思维和重点思维的结合237
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结合240
发散思维和聚拢思维的结合243
循序思维和跳跃思维的结合244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风格249
什么是记者的风格249
记者风格的类型:新闻型、文学型、学者型250
记者怎样形成自己的风格252
第二节 新闻写作的借鉴和创新253
借鉴的必要性、必然性:向文学“求援”不“求救”253
写特征——写特点“感受法”向国外记者借鉴255
创新之路258
第三节 记者的写作素养和写作态度262
素养是方法的基础262
新闻写作素养最能提高记者的两个环节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