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稿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稿 下
  • 张锡勤,柴文华主编(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6800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伦理学-思想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稿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章 宋至明中叶1

第一节 宋至明中叶的社会与道德建设2

一、宋至明中叶的政治、经济概况2

二、为加强道德教化而推崇儒学,表彰理学6

三、传统伦理学说的成熟发展及其社会影响10

第二节 封建纲常进一步神圣化、规范化及其社会影响13

一、纲常被视为“天理”、“良知”,臣、子、妻、卑、幼的地位更加低下14

二、对五常等道德观念的进一步整理和阐释19

三、“民胞物与”说、“天下一家”说对维护传统社会秩序的影响25

第三节 教化的全面加强与普及,德法并举成为基本国策30

一、教化的全面加强与普及30

二、尚德而重刑,对德法关系的进一步说明35

第四节 理欲、义利和公私观中的重理、崇义、尚公倾向40

一、重欲的理欲观40

二、义利观和公私观的崇义、尚公倾向47

第五节 君、父、夫权进一步强化,各种愚德日益增多52

一、君权进一步绝对化,忠成为最高道德53

二、父权进一步绝对化,愚孝现象日益增多58

三、“从一而终”的观念获得广泛认同,愚贞愚节现象日益增多62

第六节 宋至明中叶的社会道德状况面面观66

一、社会道德相对良好的一面66

二、社会道德败坏的种种表现71

三、汉族与少数民族道德习俗的相互影响以及农民阶级的某些道德观念76

第五章 明清之际81

第一节 明清之际社会与伦理道德的某些新变化82

一、明清更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继续加强,社会经济的新变化82

二、传统观念与社会道德的某些新变化,统治者强化封建纲常的种种举措86

第二节 三纲受到初步挑战90

一、对传统君权的初步批判90

二、对男尊女卑的初步批判97

三、朦胧的人人平等观念,早期启蒙思想的局限与影响102

第三节 理欲、义利、公私观的新变化105

一、批判“去人欲,存天理”的说教,肯定欲的正当性105

二、重功利的义利观113

三、少数人对“私”的肯定119

第四节 明清之际社会道德面面观123

一、新观念的社会影响124

二、传统道德依然占据统治地位127

三、社会道德的堕落132

第六章 近代(1840—1919年)137

第一节 近代的社会变革与伦理道德变革138

一、近代的中国社会与社会变革138

二、近代伦理道德的新变化140

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后的吏治、士习与民风144

一、吏治进一步败坏144

二、士林风气堕落150

三、所谓“民风浇薄”154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道德状况158

一、农民阶级朴素的平等思想及其体现158

二、农民阶级某些淳朴的道德观念及太平天国移风易俗的种种措施161

三、依然遵行封建旧道德164

四、太平天国伦理观念及社会习俗的基督教色彩167

五、前期的军事禁欲主义169

第四节 近代的道德革命170

一、对三纲的猛烈抨击171

二、对忠、孝、贞节的剖析批判174

三、对奴隶性的批判179

四、对道德不变论的批判181

五、对新道德的提倡183

第五节 传统公私、义利、理欲、俭奢观等在近代的变革187

一、传统公私观在近代的变革187

二、传统义利观在近代的变革193

三、传统理欲观在近代的变革198

四、传统俭奢观在近代的变革202

五、其他传统观念的变化206

第六节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207

一、对移风易俗的高度重视208

二、严禁鸦片的呼吁及其效果210

三、禁止女子缠足的呼吁及其效果212

四、旧式婚姻与婚俗的改革214

五、剪辫易服,简化并改革礼节216

六、丧葬之礼的变革219

七、禁赌、破除迷信及其他习俗改革221

第七节 清末民初社会道德的明显变化及总体状况224

一、三纲崩坏225

二、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等观念严重削弱229

三、国民意识及新的理想人格初步树立231

四、爱国主义高涨235

五、道德进步与道德堕落并存238

六、旧道德的影响依然巨大,道德变革的不平衡性243

第七章 现代(1919—1949年)247

第一节 中国现代伦理道德变迁概论248

一、中国现代社会概况248

二、中国现代伦理道德变迁的一般特征253

三、中国现代社会道德的地区差异性263

第二节 中国现代主要伦理思潮267

一、中国现代西化派的伦理思潮267

二、早期现代新儒家的伦理思潮274

三、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潮282

第三节 北洋军阀时期的道德冲突303

一、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文化冲突303

二、妇女解放与传统女性伦理的冲突306

三、其他陋俗的逐步革除313

第四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道德状况及“新生活运动”316

一、国民党统治区的道德概况316

二、“新生活运动”的缘起318

三、“新生活运动”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提倡323

四、“新生活运动”对民俗、社会公德的改善325

五、“新生活运动”与抗战328

六、“新生活运动”的局限331

第五节 日本占领区的道德状况333

一、文化和道德方面的奴化教育334

二、对部分中国传统道德的歪曲利用340

三、“新国民运动”342

四、日本侵略者奴化道德的失败346

第六节 红色政权区域的道德变化347

一、红色政权区域新道德的生成348

二、集体主义道德351

三、对传统陋俗和旧道德的破除353

四、以妇女解放为核心的两性伦理354

第八章 当代(1949年至今)363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道德建设364

一、伟大而曲折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364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曲折进程37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在中国的普及372

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宣传普及372

二、“荡涤旧社会的一切污泥浊水”376

三、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382

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开始被扭曲392

第三节 新时期社会伦理道德的新发展394

一、历史进程中的曲折——十年动乱及其结束395

二、改革开放引发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新变化397

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习俗风尚的新变化402

四、对新的伦理问题的思考406

五、新变化中所出现的新问题414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高度关注417

一、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关注418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新时期的新发展423

主要参考文献429

后记4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