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2216720.jpg)
- 刘有珠,罗少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5132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148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1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
1.2 计算机网络定义3
1.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4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
1.4.1 按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分类5
1.4.2 按网络覆盖范围进行分类6
1.4.3 按网络应用管理范围分类7
1.5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9
1.5.1 计算机资源子网9
1.5.2 计算机通信子网10
1.5.3 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10
1.6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1
1.6.1 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11
1.6.2 网络拓扑的分类与基本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12
1.7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最新发展13
1.7.1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四大突破14
1.7.2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商用14
1.8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15
1.9 小结15
1.10 习题16
第2章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18
2.1 基本概念18
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18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19
2.1.3 通信信道的分类19
2.1.4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20
2.2 数据的传输23
2.2.1 串/并行通信23
2.2.2 信道的通信方式24
2.2.3 信号的传输方式24
2.2.4 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25
2.3 数据的编码和调制技术27
2.3.1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27
2.3.2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29
2.3.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31
2.4 数据交换技术32
2.4.1 电路交换32
2.4.2 报文交换33
2.4.3 分组交换33
2.4.4 高速交换技术34
2.5 信道复用技术38
2.5.1 频分多路复用(FDM)38
2.5.2 时分多路复用(TDM)39
2.5.3 波分多路复用(WDM)39
2.5.4 码分多路复用(CDM)40
2.5.5 空分多路复用(SDM)40
2.6 传输媒体的类型与特点40
2.6.1 传输媒体的特性40
2.6.2 双绞线41
2.6.3 同轴电缆42
2.6.4 光纤42
2.6.5 无线传输媒体44
2.7 差错控制技术45
2.7.1 差错控制技术概述45
2.7.2 奇偶校验46
2.7.3 循环冗余校验CRC47
2.7.4 海明码48
2.8 小结49
2.9 习题50
第3章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52
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52
3.1.1 网络协议的概念52
3.1.2 协议、层次、接口与体系结构的概念53
3.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55
3.2.1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55
3.2.2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59
3.2.3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59
3.3 物理层61
3.4 数据链路层62
3.5 Internet的数据链路层66
3.6 网络层69
3.7 传输层72
3.8 其他各层的简介74
3.8.1 会话层74
3.8.2 表示层75
3.8.3 应用层75
3.8.4 七层模型的小结76
3.8.5 建立OSI参考模型的目的和作用76
3.9 TCP/IP体系结构76
3.9.1 TCP/IP参考模型的发展76
3.9.2 TCP/IP参考模型77
3.9.3 主机-网络层77
3.9.4 互连层78
3.9.5 传输层81
3.9.6 应用层84
3.10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86
3.10.1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86
3.10.2 对TCP/IP参考模型的评价86
3.10.3 一种建议的参考模型87
3.11 小结87
3.12 习题88
第4章 局域网工作原理与组网技术90
4.1 局域网概述90
4.1.1 局域网定义90
4.1.2 决定局域网特征的主要技术91
4.2 局域网体系结构97
4.2.1 局域网参考模型97
4.2.2 IEEE 802标准98
4.3 传统以太网99
4.3.1 以太网的产生和发展100
4.3.2 粗缆Ethernet(10Base-5)100
4.3.3 细缆Ethernet(10Base-2)101
4.3.4 双绞线Ethernet(10Base-T)102
4.4 高速局域网103
4.4.1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103
4.4.2 千兆位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104
4.4.3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105
4.4.4 万兆位以太网(10 Gigabit Ethernet)106
4.5 交换机与交换式局域网108
4.5.1 局域网连接设备108
4.5.2 交换式以太网(Switching Ethernet)110
4.5.3 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12
4.6 虚拟局域网VLAN114
4.6.1 VLAN概述114
4.6.2 VLAN的实现115
4.6.3 VLAN的划分方法116
4.6.4 基于端口的VLAN配置117
4.6.5 VLAN的优点118
4.7 无线局域网118
4.7.1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118
4.7.2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与应用领域119
4.7.3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120
4.8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120
4.8.1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述120
4.8.2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124
4.8.3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125
4.9 小结127
4.10 习题127
第5章 网络互联及其设备129
5.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129
5.1.1 网络互联的类型130
5.1.2 网络互联的层次131
5.2 网络互联设备131
5.2.1 网桥131
5.2.2 路由器132
5.2.3 网关134
5.3 路由器工作原理与路由协议135
5.3.1 路由器工作原理135
5.3.2 静态路由配置138
5.3.3 RIP路由协议141
5.3.4 OSPF路由协议146
5.3.5 IGRP路由协议153
5.3.6 EIGRP路由协议157
5.3.7 BGP路由协议161
5.4 广域网的相关技术167
5.4.1 公用电话网PSTN167
5.4.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68
5.4.3 公共分组交换数据网X.25169
5.4.4 数字数据网DDN170
5.4.5 帧中继171
5.4.6 xDSL技术171
5.4.7 ATM技术173
5.5 小结174
5.6 习题175
第6章 Internet基础与应用177
6.1 Internet概述177
6.1.1 Internet的历史177
6.1.2 Internet提供的服务178
6.2 IP地址和域名182
6.2.1 Internet上的IP地址182
6.2.2 IP地址的配置及测试185
6.2.3 域名和DNS服务器187
6.3 Internet的接入方式192
6.3.1 ISP及中国的五大Internet网络192
6.3.2 Internet接入方式概述193
6.3.3 局域网共享上网194
6.3.4 宽带接入的发展197
6.4 Internet的使用198
6.4.1 WWW服务199
6.4.2 电子邮件服务202
6.4.3 FTP服务204
6.5 Internet的发展205
6.5.1 下一代的网际协议IPv6206
6.5.2 Internet Ⅱ207
6.6 Intranet209
6.6.1 Intranet概述209
6.6.2 Intranet的特点209
6.6.3 Intranet的应用210
6.7 小结211
6.8 习题212
第7章 网络操作系统214
7.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14
7.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14
7.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215
7.1.3 主要的网络操作系统217
7.1.4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218
7.2 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219
7.2.1 Windows NT Server的发展219
7.2.2 Windows 2000的简介220
7.2.3 Windows 2000的特点221
7.3 UNIX操作系统223
7.3.1 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223
7.3.2 UNIX操作系统的特点223
7.4 Linux操作系统224
7.4.1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224
7.4.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224
7.5 小结225
7.6 习题225
第8章 组建Windows 2000网络227
8.1 组建Windows 2000网络概述227
8.1.1 组建Windows 2000网络简介227
8.1.2 文件系统的选择228
8.1.3 硬盘空间的规划与划分229
8.2 Windows 2000的网络类型229
8.3 Windows 2000的安装231
8.3.1 安装Windows 2000的硬件准备231
8.3.2 Windows 2000的安装231
8.4 活动目录235
8.4.1 活动目录简介235
8.4.2 活动目录的优点236
8.4.3 安装活动目录238
8.4.4 活动目录用户和计算机控制台的使用243
8.5 组织单位的管理245
8.5.1 添加组织单位245
8.5.2 删除组织单位246
8.5.3 设置组织单位属性246
8.6 用户账户的管理248
8.6.1 用户账户的类型248
8.6.2 内置的用户账户249
8.6.3 建立域用户账户249
8.6.4 域用户账户的属性设置251
8.6.5 管理域用户账户254
8.6.6 建立本地用户账户255
8.7 组的建立255
8.7.1 组的类型256
8.7.2 组的作用域256
8.7.3 域组的管理257
8.7.4 本地组的建立258
8.7.5 内置的组259
8.8 小结259
8.9 习题259
第9章 配置Windows 2000服务器261
9.1 DHCP概述261
9.1.1 DHCP的由来261
9.1.2 DHCP的特点262
9.1.3 DHCP的运作262
9.1.4 DHCP的租约产生过程263
9.1.5 DHCP租约续订过程264
9.2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264
9.2.1 DHCP服务器的安装265
9.2.2 建立和配置作用域267
9.2.3 DHCP客户端的配置275
9.2.4 使用DHCP中继代理276
9.3 WINS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277
9.3.1 NetBIOS名称277
9.3.2 Windows 2000网络两种名称解析服务278
9.3.3 WINS的运行与原理278
9.3.4 WINS服务器的安装281
9.3.5 WINS服务器的选项设置285
9.3.6 WINS服务器数据库的管理287
9.4 配置Web服务器289
9.4.1 IIS概述289
9.4.2 安装IIS289
9.4.3 新建Web站点289
9.4.4 管理与配置Web站点290
9.4.5 WWW服务高级属性管理301
9.4.6 建立虚拟服务器和虚拟目录303
9.5 配置FTP服务器304
9.5.1 FTP服务304
9.5.2 建立FTP站点305
9.5.3 管理FTP站点305
9.5.4 虚拟服务306
9.6 小结307
9.7 习题307
第10章 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308
10.1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知识308
10.1.1 网络安全的意义308
10.1.2 网络安全的特征309
10.2 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310
10.2.1 主机安全技术310
10.2.2 密码技术311
10.2.3 身份认证技术312
10.2.4 访问控制技术313
10.2.5 防火墙技术315
10.2.6 安全审计技术318
10.2.7 安全管理技术319
10.3 网络安全的威胁和对策319
10.3.1 黑客攻击与防范320
10.3.2 计算机病毒321
10.3.3 特洛伊木马322
10.3.4 拒绝服务328
10.4 网络安全立法和知识产权329
10.4.1 网络安全立法329
10.4.2 国外主要计算机安全立法330
10.4.3 我国主要计算机安全法规简介330
10.5 网络管理技术332
10.5.1 网络管理的概念332
10.5.2 OSI管理功能域336
10.5.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338
10.6 小结342
10.7 习题342
附录A 用Ethereal分析协议数据包344